中国气象报记者谢盼 通讯员赵娜
很多人还对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记忆犹新。河北气象部门每天制作北京周边城市未来3天逐1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和中期时段空气质量预报,并向河北省委、省政府提供包括“河北、北京环境空气质量对比”“每天空气质量实况、预报及潜势预报”“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等专题报告,为活动提供科技支持。
环境气象始终被视作河北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重点之一,纪念活动正是对河北省环境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建设的一次检验。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提高
11月1日,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石家庄市鹿泉区气象观测站。随着工作人员按动电源,探测气艇缓缓升起。气艇不断升高,一组组观测数据通过GPS,实时传到电脑里。
这项工作叫做“不同天气类型边界层PM2.5垂直探测试验”。从今年2月27日开始,省环境气象中心联合石家庄市气象局及鹿泉区气象局进行了大气污染垂直观测实验。借助系留气艇将气象环境要素探测设备输送到高空,对1500米高度以下的PM2.5浓度和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进行探测。
据省环境气象中心主任马翠平介绍,通过观测实验数据,我们能够了解污染物浓度以及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规律,填补垂直探测资料的不足,为预报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正是河北省政府支持环境气象工作、完善基础建设的缩影。2013年11月,石家庄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市环境气象中心;2014年4月,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环境气象中心,给予编制和专项经费支持。2015年4月1日,河北新建的10套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系统正式运行并上传观测数据,实现PM2.5浓度气象观测覆盖全省11个地(市)。
目前,省气象局建成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服务系统;建成7部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11部超声波风脉动仪;掌握了利用源排放模式处理排放清单的技术能力;利用污染源排放调控技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减排强度、不同化学物种,初步开展减排调控预评估及后评估工作。
在一系列的建设和探索之后,河北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0%,空气质量主观预报时效由原来的未来24小时提高到未来72小时,数值模式空间分辨率由之前的9公里提高到4公里。
坚持开放合作
环境气象核心业务能力提升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是河北环境气象业务提升的重要举措。2013年,省环境气象中心与省环境监测站正式启动每日会商机制,实现6种污染物监测小时数据和日报数据同步共享。目前,两单位共享全省11地市、143个县共196个站点的监测资料,并建立6种污染物监测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入库,归一化处理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全面保障了环境气象监测分析服务。
在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的同时,省环境气象中心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盟,先后引进清华大学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南京大学WRF-CHEM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等;特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教授对动态污染源清单处理、数值模式应用等业务进行指导,作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
推进国际合作也是引进先进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气象局积极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环境控制结果评估方法,学习气溶胶激光雷达等新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同化技术,研讨数字天气模型在河北省环境分析预报业务中的应用,了解国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保障方面的先进技术;引进空气质量数值模式资料同化、数值模式试验、观测数据在实时预报系统中的应用等技术资源。
拓展服务领域
环境气象服务水平在实践中提高
空气质量日报、周报、月报,环境气象公报、重大服务环境气象决策服务材料等6大类服务产品是主要产品。在此基础上,省气象局还常态化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和雾、霾、沙尘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各县72小时6种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报产品和减排效果评估服务;开展重污染天气过程评估、预评估和事后评估等服务产品,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5年1月,我们推出蓝天指数预报,可以告诉公众明天蓝天白云出现的几率。蓝天指数预报主要是在秋冬季节,重点服务河北省11个设区城市,每天两次滚动发布当天白天或第二天白天的蓝天指数。”马翠平介绍说,“我们希望以公众需求为引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