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中,出现过许多令我们感到惊奇的远古生物,比如恐龙。但可惜的是,这些远古生物中的绝大多数早已在地球大大小小的生物灭绝事件中消失了,恐龙就灭绝于大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中。
虽然因为以往的诸多电影和科普宣传,公众们都认为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到了地球上,但实际上科学界对此依然还存在巨大争议。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寻找着“真凶”的蛛丝马迹。
最近的新发现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凶手”不止一个,可能是“团伙作案”。
灭绝真凶:火山爆发还是小行星撞击?
1978年,美国Dewey McLean教授最早提出他对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原因的看法:可能是由于地球上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的,这种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事件会形成大火成岩省,并很容易被地质学家们观察到。
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LIP)是在地壳中规模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1992年,研究者首次用此术语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积,在几百万年甚至更短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发生基性火成岩喷出或深处侵入。
德干大型火成岩省(DLIP)是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处主要玄武岩熔岩大量喷出的产物,构成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火成岩省之一(Bryan et al. 2010),覆盖超过 500 000 km2(Watts & Cox 1989; Deshpande 1998; Chandrasekharam 2003; Vaidhyanadhan & Ramakrishnan 2008; Philpotts & Ague 2009)。传统的观点认为德干大火成岩省喷发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当时气候变暖并有可能由此引起了恐龙灭绝,通过对德干玄武岩火山灰的高精度锆石U-Pb定年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但是很快,不同的声音提了出来。来自美国的物理学家Luis Alvarez(曾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他的儿子Walter Alvarez发现意大利古比奥K/Pg界线地层里含有异常高的铱元素含量。铱作为一种铂族元素的贵金属,在地壳中含量并不高,反而在小行星等“天外来客”里含量丰富,于是他们提出了影响至今的小行星撞击说。这一极具戏剧性的假说很快就吸引到了大众的关注,随后科学家们也不断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