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需要实施“5+2”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实施之初,获得了广大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然而,就在最近,有人高呼要取消“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服务原本是服务学生和家长,如今竟变得神憎鬼厌,人人唾弃。
有家长吐槽:
“孩子早上8点到校,晚上回家天都黑了,饭没吃,作业一大堆,比大人上班还累...”
不少人纷纷附和:
“课后服务原本服务家长不方便接送的,现在却无形中变成多一节课。孩子苦,老师也苦。”
01
学生:课后服务,身心疲惫
去年秋季学期,教育部正式落实课后延时服务。
这种课后延时服务为:
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校内延时服务,学生在放学后可以选择留在班级内继续学习,由专门的老师进行看管。
我们来算笔账:
早上8:00到校,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再加2小时延时服务,直到18:00才放学,足足在校10个小时!
不少学生反馈:多上两节课,太累了……
第一累:上课上得又饿又困。
本来上了一天课,孩子已经很疲倦,还要再坚持坐够两个小时。
撑不住的孩子,有的饿得肚子咕咕叫,有的困得眼皮都撑不开,班里倒下一大片。
第二累:学习压力不减反增。
两个小时的课程,不少老师会拿来讲题、讲卷子、布置作业。
孩子们被迫“内卷”起来,作业多了,题目难了,压力大了,厌学的也越来越多。
第三累:回家后还要写作业。
有些学校搞特色课程,比如美术班、篮球班等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可文化课的作业依旧摆在那里,孩子只好回家后再完成,奋笔疾书到深夜,筋疲力尽。
老一辈常说:教育要顺其自然。
可如今延时服务,失了几分自然,多了几分勉强,如此折腾,孩子怎么会不累呢?
02
家长:课后服务,喜忧参半
开展课后服务,出发点是为家长减轻负担。
学生放学时间早,双职工家庭的父母接不了;那就推迟学生放学时间,和当家长纷纷举双手支持,表示:解放了!
“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省下一大笔晚托费,也不用麻烦老人家去接,太值了。”
“孩子在学校就写完作业,回家后就不用我辅导了,每次看她写作业都生气!”
但时间一长,各种不支持的声音,纷纷浮出水面。
有家长质问,课后服务为什么要收费?
例如,在江苏和内蒙古,学生每学期参加延时服务要交300元。
而在深圳,学生一学年要交1000元,相当于每学期500元。
家长们就觉得,这也要收费,那也要收费,学校都快成了敛财的机构。
也有家长担心,孩子放学太晚会影响身体。
孩子正是生长发育的时候,如果不按时吃完饭,很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况且,孩子饿着肚子上课,在营养上无法满足,在学习时也会后劲不足。
延时服务,众口难调。
家长们喜忧参半的背后,隐藏着延时服务难以调和的矛盾,以及急需解决的难题。
03
老师:课后服务,有苦难言
随着这项服务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一些老师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首先,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间太长,会给学生产生压力,而且如果有作业没完成,一些学生还是要回家写作业,从家长角度大家觉得孩子这样学习比较累,时间长了担心身心都承受不了。
其次,延时服务并不是免费的,虽然这个政策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了学校的手里,有些家长难免会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收费手段,从而感到很反感。
从老师这方面来说,这一教学方式让老师在校时间增加了不少,连自己的家庭生活都都被影响。
有时还会被一些学生讨厌,觉得老师就是故意想要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和上课时间。
其实,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参加课后服务。
一是太累,辛苦了一天,学生无心听课,教师也无力教学,待在教室里也是浪费时间。
二是太难,老师要辅导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顾及到,如果直接给学生讲题,又怕家长说“变相补课”。
老师真是有苦说不出。
04
教育部“一锤定音”!
不可否认的是,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而对于家长的呼声,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有望被取消,并退回相关费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考试实行。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地下发相关通知,关于新学期取消课后延时服务等问题,学生的放学时间将调整回之前的时间,学生交的相关费退回用也一并。
那么教育部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究竟是如部分人所希望的那样直接取消,还是继续执行落实呢?
在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中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就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继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二是要继续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
三是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教育部的态度,那就是继续支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而且还要在之前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延时服务不会取消,但内容会提升。
教育是国之根本,为了让教育与时俱进,有关部门在不断推陈出新,很多教育政策不断涌现,有的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让人倍感担忧。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