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好,从美学和心理学角度讲,它是指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具体到社会生活而言,美好生活就是指人们对发展过程、结果和状态的美好体验和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中国发展全局和战略的新的重大判断。深刻理解这一判断,正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
需要的日益增长和广泛问题
需要源自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需要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自然需要、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需要的日益增长和广泛正是从需要的层次和内容上讲的。就需要层次而言,人人都有需求,而不同阶段,需求又有所不同,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人把自身的多种潜能尽可能地实现出来。就需要的内容而言,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们还有更广泛的发展和精神需要。人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发展,需要的层次发展和内容增加,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在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美好生活需要与满足需要的问题
什么是美好生活?当前美好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谓美好,从美学和心理学角度讲,它是指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具体到社会生活而言,美好生活就是指人们对发展过程、结果和状态的美好体验和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一定满足后,必然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就是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
应当充分认识,在这里,“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人民对未来生活需求的一个词语,它承载的是人民现实、具体的向往和追求,有着丰富而切实的内容;“美好生活”也不单是用来表达我们党对人民未来生活承诺的一句口号,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方案;“美好生活”更不是一个华丽的辞藻,它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彰显着朴实而强烈的为民情怀。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所谓发展的不平衡,着重是从发展的空间结构而言,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差距等;所谓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从发展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发展的质量而言,在目前阶段上,这种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