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长沙香烟史 初见香烟长沙人担心烟里有毒<白金龙香烟>

生意越做越大。纸烟成了长沙市民中最大的消耗品

1910年,长沙城内巡抚衙门(今青少年宫附近)一带,参与“抢米风潮”的人们到处点火焚烧店铺、抢夺货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漫天飞舞的烟尘中,“湘盛”纸烟公司尤为显眼。

纸烟对于长沙人而言是舶来品。至少在1904年以前,爱吃烟的长沙城内人士,吃的是旱烟、水烟,烟丝、烟叶,多是福建来的。坡子街的黄福昌、红牌楼的百川东等在当时堪称老店。

开埠之后,伴随着英美颐中烟草公司,伴随着“湘盛”纸烟公司,“香烟”来了。

据后人回忆,长沙人与“香烟”的初见,并不顺利。长沙人不会因为它新鲜而争先恐后地购买。像英美颐中烟草公司贩卖的“哈德门”“老刀牌”香烟,多数长沙人抽得不习惯,更担心外国人在烟里放毒。所以“购买者寥寥无几”(朱远鸿《颐中烟草公司争夺长沙香烟市场》),他们并不买账。

颐中烟草公司随后想了几招营销的办法。它先是将香烟放在中国商人经营的公司里贩卖,以“冒充国货”。然后走上街头大做广告,请人穿着印有商标的衣服,打着鼓,吹着号子,在城内张贴广告,还将“哈德门”“老刀牌”像如今分发传单一样,免费发放给过路行人。不仅如此,还请人专门送货上门。

生意如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纸烟竟然成了长沙市民中最大的消耗品,以往对香烟有毒的担心不复存在,到民国初年,长沙城内卖颐中烟草公司产品的店家,已经有10多家。

而在长沙城内,七八十岁的老太婆也会手工制作卷烟:随手把一块砖瓦拨平,就在上面细心卷搓,苦力们随手丢一张毛票,就能取去两三根。

渗入日常小贩“吸纸烟啵”叫卖声格外响亮

纸烟既方便,又卫生,吸者日众,渐次代替水烟成为交际先锋

1921年11月,湖南警务处长张辉瓒决意抓长沙城内的妓院大老板刘麻子。在行动前,他派两警员前往妓院假意与她打牌,将其拖住。打牌的间隙,一名警员借故离开,前往警务处通风报信。《大公报》的报道显示,警员以购买纸烟为借口离开。经过十多年的贩卖、宣传,外来纸烟已经渗入到了公职人员阶层。

“民国以还,吸烟一项渐次以纸烟代替水烟,成为交际先锋”,湖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创办人彭虞阶晚年回忆道,“纸烟既卫生,又方便,吸者日众。”

于是,在1923年,当一辆从醴陵开往长沙的火车驶入株洲站,《大公报》记者看到,各种做小生意的便一窝蜂围过来,叫卖声此起彼伏,其中不乏烟贩。

“那班做小生意的,看车中人如同财主,问这个‘吃点东西啵’?问那个‘吃点东西啵’?一时叫吃包子、吃面……”,《大公报》记者形容说,“只有‘吸纸烟啵’的声音格外响亮些。”记者感叹“可见国民所趋重的嗜好了”。

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记者如果也如此感叹,不免少见多怪。那时的纸烟,已经成为长沙人的基本需求。1934年,道长李真人为长沙城成功求到了雨,各街团送别道长回宫时,号召社会募捐。《湖南通俗日报》报道称,当时“募的固然兴高采烈,捐助的也踊跃非常,一面募捐,一面就置备送神的物件。”香烟是物件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