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手是无数男人儿时埋藏在心底的梦,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因为赛车绝对不是一项平民运动,需要异于常人的天赋、雄霸一方的财富、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及被上帝多眷顾的运气。顶级的车手无一例外都是从娃娃抓起的,培养一位世界级的车手必须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甚至是国家的支持。
F1车手的成长历程,由五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在孩子6-7岁就开始接触卡丁车培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反应力和注意力最容易成型的时期,最好车感都是在这个“白纸”的年龄段养成的,而所谓的“驾驶天赋”在这个时候就能显现,一根好苗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客服加速度带来的恐惧从而掌控速度驾驭车辆,这名车手一定要在各级卡丁车比赛中胜出,包括国内各种赛事,以及一些国际比赛,都必须有获胜的把握。在这个阶段,车手在卡丁车比赛中培养各种赛车的基本知识,包括驾驶的节奏、走线、心理素质等等,同时也感受赛车气氛。
如果在8-12岁时能够在世界级的大赛中崭露头角就有机会升到更高一级别的赛事里,此时也是个大F1豪门车队选苗的阶段,Lewis Hamilton当年就是刚刚从卡丁毕业就拉着时任迈凯伦车队经理丹尼尔的手说“丹尼尔叔叔,以后长大了我要到你的车队效力”,由此可见,想要成为F1车手除了具备以上条件之外,自身还得是个天生的公关专家,要不然怎么说所有F1车手都是人中龙凤呢。
第二阶段,在12-16岁期间。这一时期,车手开始进入初期方程式阶段,参加比如Campus之类的方程式比赛。这些未来的F1车手在这个阶段所参加的初级方程式比赛中,必须在竞争对手中鹤立鸡群,成为最出色的车手。此时进入初级方程式阶段是为了让车手尽早学习和熟悉方程式赛车。因为尽管卡丁车被称为F1的摇篮,但是由于车身结构以及车速、下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卡丁的驾驶方式与方程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对刹车的控制和操控的精准性上,因为方程式赛车的动力配备比卡丁大得多,再加上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加持,方程式赛车的极限与卡丁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车手拥有更强壮的身体和承受能力,同时还得拥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这里需要提一句,其实别说方程式了,就是竞技型的卡丁车就已经与常人无缘了,因为即使是卡丁车的加速度和没有任何电子系统帮助的情形下,没有赛车基础的人哪怕在马路上车开得再好,基本第一个弯就上墙了。
第三阶段,在16-22岁期间。车手在Campus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时已经具备进入高级方程式阶段的条件了。所谓的高级方程式,主要指F3、雷诺方程式和F2000之类的方程式,这里基本上就是F1的直通车了,要进军F1的车手更加需要在该级别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甚至是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冠军。特别是F3比赛,因为目前F1车手大部分都是从F3直接晋身F1的。当然除了F3以外,别的方程式赛车也能作为进入F1的途径,比如F3000、美国Indy car等等的高水平比赛,这些比赛的技巧和难度已经非常接近F1。但是也会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说有着“冰人”外号的法拉利老将--莱柯宁,他是直接从雷诺方程式进入F1的,足以可见他是多么的有天赋。
第四阶段,当车手在高级方程式取得耀眼的成绩同时,又被F1车队相中之后,就会成为F1车队的试车员。F1的试车员是没有比赛任务的,除非在正式车手受伤或者无法出赛时替补上场。宝马还在玩F1时,库比卡因伤无法继续参赛,当时试车手代替补上场,结果这位试车手第一场比赛就上了领奖台,由此可见这些水平同样高深的试车手已经不缺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机会。试车员的任务是不断驾驶F1赛车,给予赛车设计师意见,以提高赛车水平。同时对于年轻的新车手来说,这时是积累F1赛车驾驶时间的好机会。
第五阶段,当车手的水平和驾驶时间已经达到要求之后,就要等待各个车队所提供的机会了,每一年有机会参加比赛的就这么屈指可数的二十多人,因此每年更换的车手也只不过几个人。所以除了实力以外,机遇也非常重要。一旦被选中,就可以成为真正的F1车手了。从此成为人生赢家,超跑、超模、钞票将是这些车手一辈子都不会少的东西。
素有“保胎大师”之称的英国车手简森·巴顿(Jenson Button),开了15年的F1,参赛无数也登上过数次领奖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车坛名将。他用一段2分钟的视频向世人诠释什么叫极致的操控,开着时速接近300km/h的F1赛车劈弯可不是闹着玩的,稍有差池可能就车毁人亡。视屏里巴顿驾驶着180CM款的F1赛车用子弹一般的速度穿过仅有240CM缝隙的钢筋水泥墙,在观众惊出一身冷汗时,巴顿用“精准”和“专注”诠释了什么是大师级的F1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