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化县聚焦乡村振兴目标,眸准县域特色产业,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印发《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4年)》,精准谋划以文聚才等5项重点,以实施“万名人才”引育工程统筹返乡创业人才引育、生产经营人才引育、公共服务人才引育、文化服务人才引育等4项工程,注重在回引乡贤能人创业、建强本土人才队伍、创新振兴发展驱动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坚定“兴文”主题,健全示范创建框架。工作开展以来,以文聚才工作组多次召开碰头会,深入研讨“文”字主题,梳理“文”、“才”脉络,积极探索“以文聚才、以才聚力”振兴模式。数次调度成员单位根据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筛选重点项目清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度任务进一步细化21项,精确季度目标,明确各成员单位对标对表,逐一推进。与肖家村、南金村通过电话微信联络调度和入村实地考察,指导深挖乡贤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督促镇、村明确专班全面推进创建提质。南金村村规民约和“四个清单”进一步修订,并物化上墙;温塘文化广场基建工程基本扫尾,收集并展示创业小故事和捐资兴业人才代表名单。肖家村围绕“一馆一墙一带”总体建设思路,全面提质示范创建,完成萧氏知行馆陈展内容分类与优化;结合“一创多评”开展“八字”家训示范户评选,引导村民守家训、传家风;结合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设计制作的114块木刻门牌安装到位;自主创作并发布村歌《春风吹进我们村》,编写《肖家村村志》;邀请县文联、县京剧协会赴肖家村举办培训会,为肖家村文艺爱好者指导京剧、锣鼓、花鼓戏、快板等,联合举办文艺汇演。
强化“引育”措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结合返乡创业人才、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文化服务人才引育4项工程目标,统筹“万名人才”引育计划,对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清单,督促各成员单位对标对表,逐一推进。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40岁以下青年人才摸底,收集汇总91家单位4197名青年人才信息,初步建立县域青年人才库。继续加大定向委培人才培养力度,2023年来,全县补充乡村教师879人,其中公费师范生293名,特岗教师175名,结合“国培”、“省培”等平台,通过线上远程学习和线下集中研修等方式,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公开招聘医务类专业技术人员98人,面向社会和相关高等院校直聘医务类专业技术人员99人,17名农村订单免费医学本科毕业生、66名大专生回县服务,极大程度缓解乡村教育、医卫资源短缺矛盾。县农广校、县农机学校等7个培训机构,围绕特色产业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近20期,培训1900余人次。同时,鼓励县域企业创新创业,评选县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质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37家;蒋阳德、杨凯丽、彭龙3人成功入选2023年益阳市银城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小荷人才项目;鹏晖农牧、博瑞中药、柑桔良繁场、金雕能源、云天阁茶业、成大生物、银鸿农业等7家企业成功被认定为市级专家工作站,其中,博瑞接续被认定为省级专家工作站。试点运营3家专家工作服务站,引进驻站专家教授24人,精准服务茶、中药材、水果、蔬菜、养殖等5项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对接联系奎溪味道、乔林果园、乌云界茶厂等40余家农业实体。
激发“聚才”效应,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深入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动态管理安化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组织开展安化籍海外、省外高端人才摸底,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吸引在外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持续开展“我心归处是安化”系列宣传推广,拍摄录制7期《中国梦·安化情》系列宣传片,于春节期间在安化电视台展播。开展情系家乡拜访活动,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和乡镇分别对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进行走访慰问,集中走访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的在外乡友,慰问理想华莱、白沙溪、金叶油业、益阳海螺等18家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企业,累计联络乡贤乡友400余人。持续加强招商引智联络点对接联络,县级领导带队赴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商会和招商联络点,洽谈对接合作项目。积极引导邀请知名企业、乡友来安,2023年以来,先后有吉利坤、戴一鸣、黄建设、丁稳霖、易对华等乡友,新合新、中化学、新亚行、辉华牧业等知名企业来安化考察洽谈,对接项目投资与合作。县工商联与绿之韵集团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协议,将充分发挥益阳籍湘商力量,积极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安汇聚。县域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其中千秋界茶业与湖南农大达成发酵茶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合作,该项目已立项中央引导地方专项项目,获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组织开展优秀文化人才推荐工作,推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胜夫,省级传承人刘新安、肖益平、向亮晶,市级传承人贺德军等5人参选益阳市首届银城十大非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