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凌空评剧团精心创排的小剧场戏剧《月下斩貂》在京以三天五场戏的汇报演出圆满落幕。很激动、很感动、很感慨,很荣幸能够在戏中担任并饰演关羽这一重要角色,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欢快之余却让我想到在创作关羽这一特殊人物形象时的点点滴滴。
张超群饰关羽
关羽之名,世人皆知。他是正义的化身,忠义的象征,从古至今被赋予了太多含义,他的经典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他被后人颂为“武圣”与“文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并驾齐驱。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榜样,是东方文化中儒家学派的代表者、体现者,更是“忠孝节义”最具典型的光辉人物。
我对塑造关羽人物形象的一点体会
《月下斩貂》是一出小剧场实验戏剧,对于“小剧场”我并不陌生,前些年也曾创排过小剧场的剧目,从而得到过舞台艺术实践。但这次比以往不同,不同有三,第一就是题材、第二就是人物、第三就是实验。
评剧作为一个地方大剧种,在创作传统戏和现代戏题材的范围中大都以才子佳人、反映劳苦大众、平民生活为主,帝王将相少之又少,三国题材更为凤毛麟角。此次能够大胆创排《月下斩貂》一戏,应当说弥补了评剧对于三国历史戏的空缺,可同时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给演员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标准和艺术要求,尤其是我作为此戏关羽的扮演者该如何去塑造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令我思考许久。回顾,在我以往所创作的人物当中从没有碰触到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角色形象,如今机缘成熟使我兴奋不已。我虽心中暗暗窃喜,但深知稍有疏忽便会马失前蹄,因为关羽的人物形象和身份地位比较特殊,他所处的环境与他的经历比较特殊,尤其是在这出戏当中关羽的音乐声腔以昆腔为主,而剧中对关羽的描绘和所要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道德义理又恰恰与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一系列关羽戏剧中截然不同,这让我一时间手忙脚乱,摸不着头脑。
从行当来划分“红生”并不与其他生行相兼,而是行动坐卧另有准则。从“功法”上来看关羽的功法运用亦区别于其他行当路数,再有就是小剧场戏剧是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的,那怎样才能把握住关羽在剧中的人物基调?怎样利用“功法”手段去表现关羽在剧中极端情境下这一特定人物从“神”到“人”再到“神”的思想过程?又该如何让这个“神”人物在小剧场的实验戏剧中被观众所接受?这些问题都是在我接到剧本后和创作排练期间一直深思发问的主要问题。我深知这是一次重要考验,对我来说此戏能否恰到好处地把握住关羽特殊的人物性格,塑造好特殊的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此戏成败的重要因素条件。
《月下斩貂》主创人员
疫情期间,《月下斩貂》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在网上进行了导演阐述、编剧论述、剧本研讨、唱腔学习、围读剧本等案头准备工作,全体剧组人员就是在这样环境下聆听编剧张丞为大家解读剧本的,而且每次在网上见面都要反复读剧本,哪里不通顺就改哪里,这样的工作为期长达一个月。我要特别感谢这一个月,因为有了宽裕的时间才能够让我为戏、为人物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