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客官,打尖儿还是住店?”这里的打尖儿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知道<不破不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客官,打尖儿还是住店?”这里的打尖儿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说起客栈,大家一定对国产剧《武林外传》印象深刻,每当有客人上门,老白便会热情地迎上去招呼:“客官,打尖儿还是住店?”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打尖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打尖儿”就是吃饭的意思。

通常认为,古代的很多客栈,都是同时提供食宿服务的,大厅里摆上桌子招待客人,二楼和厢房则是客房。

客人既可以单独选择餐饮服务或住宿服务,也可以选择打包购买,这个类似于我们今天“客房含早餐”。因此,店小二才会问那句话,明确客人的需求。

关于“打尖”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则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古代做饭前要先生火,就有一个用打火石的动作,俗称“打火”,久而久之,“打火”就等同于“吃饭”了。

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因为笔误就误传成了“打尖”,而这个词的发音又比“打火”响亮,以讹传讹,就稀里糊涂地固定了下来。

当然,也有人认为,“打火”的本意是“打伙”,古代军队中,十人为一“伙”,吃饭时用一个锅煮饭,所以“打伙”等于“吃饭”。

还有人认为,“尖”就是“零食”的意思,“打尖”的本意是“吃点心”,也就是正餐之间随便吃点东西。

古代的旅途之中,常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走累了,大家就找个干净地方坐下来歇脚,吃点干粮充饥,然后再接着赶路。

时间长了,哪怕是旅途中去客栈吃饭,也被习惯性地称为“打尖”了。

以上的几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才是正解,如今已不可考证。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打尖、住宿,都是客栈的功能之一。

顺便在多说几句古代的客栈吧,毕竟因为《武林外传》、《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的缘故,大家一定会对古代客栈非常好奇吧!

中国当代散文家汪曾祺,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过客栈,我觉得很有画面感:

客栈的格局大都是这样:两进房屋,当中有个天井,有十来个房间。砖墙、矮窗。不知什么道理,客栈的房间哪一间都见不着太阳。一进了客栈,除了觉得空气潮湿,还闻到一股长期造成的洗脸水和小便的气味。这种气味一下子就抓住了旅客,使他们觉得非常亲切。对!这就是他们住惯了的那种客栈!他们就好像到了家了。

客栈房金低廉,若是长住,还可打个八折、七折。住客栈的大都是办货收账的行商、细批流年的命相家、卖字画的、看风水的、走方郎中、草台班子“重金礼聘”的名角、寻亲不遇的落魄才子……一到晚上,客栈门口就挂出一个很大的灯笼。灯笼两侧贴着扁宋体的红字,一侧写道“招商客栈”,一侧是“近悦远来”。

这段文字,很有身临其境之感。

除了住宿、吃饭之外,古代的旅馆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羁旅诗。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因为交通不便,旅行是一件漫长而艰苦的事情,有时还会遇到洪水猛兽、盗匪剪径等危险。

因此,古人在旅行时的心情,远远没有我们今天这样舒畅,而是充满了惆怅与感慨。旅馆之中,夜深人静,身在异乡,前途渺茫……这些情绪积淀下来,就很容易变成一首首风格独特的诗歌,被称为羁旅诗。

比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白居易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杜牧的“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陆游的“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等等,都是此类诗歌的杰作。

据说,唐代还很流行在客栈的墙壁上题诗,后来的旅客则会加以步韵唱和,也在原诗后面题词。

比如,辛弃疾有一次在客栈墙壁上看到一首题诗,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所写,诗中抱怨丈夫急着赶路而不顾惜刚生过小孩的她。

看过之后,辛弃疾非常感慨,填了一首《减字木兰花》,中有“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的感人诗句。虽说乱涂乱画不太文明,也算是一段文学佳话。

总之,古代的客栈,尽管远远不如今天的方便、舒适,也还是为漂泊在外的士子、商人们搭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