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是否对社会公众完全公开?
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是公司内部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规定了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股东权利义务等核心内容。关于其是否“公开”,答案是并非对社会公众完全公开。
与某些需要向社会公开备案的信息(如营业执照的主要登记事项)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全文不会自动向不相关的社会公众披露。其主要作用是约束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章程完全保密,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情形下拥有查阅的权利。
谁有权查阅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
虽然公司章程不对全体公众公开,但以下主体通常拥有合法查阅或获取公司章程副本的权利:
公司股东:这是最主要的查阅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复制公司章程的权利。股东通过查阅章程,可以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公司的治理结构、利润分配方式、股权转让规定等重要信息。 公司自身及其管理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履行职责,自然需要随时查阅和使用公司章程。 公司登记机关及其他政府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原工商部门)在公司设立、变更登记时需要提交章程备案,并在日常监管中可能查阅。税务、法院等其他政府部门在依法履职(如税务稽查、司法审判、强制执行等)时,也有权要求公司提供章程。 公司债权人(在特定情况下):在涉及公司债务追偿、破产清算等法律程序中,为了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股东的出资责任等,债权人或相关法律程序的主持者(如破产管理人)可能有权通过法定途径获取公司章程信息。 诉讼或仲裁案件的相关方:在涉及公司、股东、董事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或仲裁案件中,公司章程可能作为重要的证据提交给法院或仲裁机构,从而被案件相关方在法律程序中接触到。查阅章程的目的和常见场景
不同的主体查阅公司章程通常有以下目的:
股东:了解自身权益、参与公司决策、行使表决权、了解分红或股权转让规则、监督公司运营。 政府部门:进行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审查;开展年度报告核查;处理投诉举报;调查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税务稽查;执行司法判决等。 潜在投资者或合作方:在进行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时,可能会通过合法渠道(如委托律师、通过股东关系)或在公司配合下,查阅公司章程以评估风险和了解公司内部治理情况。但这种查阅通常需要公司同意或通过与现有股东的协商。 债权人或诉讼当事人:了解公司的资本结构、股东出资情况、公司清算流程等,用于债权申报、资产追偿、法律诉讼等。如何获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副本?
对于拥有查阅权的股东来说,获取章程副本的方式相对直接:
向公司索取:股东可以直接向公司提出查阅或复制章程的请求。公司应提供便利。如果公司拒绝,股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公司提供查阅、复制。 通过登记机关备案信息(有限):公司章程设立和重要的章程修正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备案。但这通常是备案版本,且并非所有地区的登记机关都会对外提供章程全文的公开查阅服务,或者仅允许特定人员(如股东、律师持委托手续)在特定地点查阅,而非提供电子版或纸质副本给无关人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一般只能查询到公司的基本登记信息,不包含章程全文。 通过司法或行政程序:政府部门、法院、仲裁机构等在依法办案时,可以要求公司提供章程作为证据或进行审查。相关当事人可能在程序中接触到章程。
重要提示:普通社会公众、潜在交易对象(非通过尽职调查)、或者仅仅出于好奇的人士,通常无法通过公开渠道或直接向公司要求查阅并获取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的完整文本。 章程的内部性决定了其披露范围的限制。
总结:章程的公开程度与边界
综上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是公司的内部规范文件,其公开程度是有限的。
它不对社会公众完全公开。 它对公司股东是公开和可查阅、复制的。 它对政府部门在依法履职时是必须提供的。 在特定的法律程序(如诉讼、破产)中,相关方可能有权接触到章程内容。因此,如果您想了解特定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内容,首先需要确认您是否是该公司的合法股东;如果您是外部人士,则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合法的、需要查阅章程的特定事由和法律途径。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相关的信息获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