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中,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是验证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合规性及经营成果真实性的重要文件。而这份报告的公信力,完全依赖于其背后所支撑的审计证据。那么,作为专业的审计人员或对财务审计有深入需求的人士,我们究竟该怎么获取审计证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获取审计证据的各种途径、方法、遵循的原则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而获取的全部信息。它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没有充分、适当的证据,审计师就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甚至可能面临职业风险。
审计证据在财务审计中的核心地位
支持审计意见: 审计证据是审计师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无论是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还是无法表示意见,都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降低审计风险: 充分可靠的证据可以有效降低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提升报告公信力: 详尽的证据链能增强审计报告的可信度,满足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发现潜在问题: 在获取证据的过程中,审计师往往能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潜在的舞弊迹象或会计差错。获取审计证据的来源
审计证据的来源是多样的,通常可以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大类。
内部证据
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收集和保存的证据。虽然它们在公司内部产生,但其可靠性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来评估。
会计记录: 总账与明细账: 记录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动。 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如发票、收据、合同、银行对账单复印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 辅助账簿: 如存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应收应付账款明细。 管理报告: 内部控制手册与流程文件: 描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 预算与实际业绩对比报告: 用于分析性复核。 会议纪要: 如董事会、股东会、管理层会议纪要,可能包含重要决策。 其他内部文件: 内部审计报告: 若公司设有内审部门,其报告可作为参考。 资产盘点表: 记录实物资产的盘点结果。 职工薪酬发放表、考勤记录: 用于核实人工成本。外部证据
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独立第三方生成并直接提供给审计师的证据。通常认为,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
银行函证: 由银行直接向审计师确认存款余额、贷款情况、质押物等。 律师函证: 由公司律师直接向审计师确认诉讼、或有事项、担保等法律事项。 供应商/客户函证: 由供应商或客户直接向审计师确认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余额、交易细节等。 工商、税务登记文件: 由政府部门出具,证明公司的合法注册、税务登记信息等。 资产评估报告: 由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 外部合同、协议: 与第三方签订的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协议等。 证券交易所公告、行业报告: 了解公司外部环境和行业信息。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
审计师在获取证据时,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审计目标。
1. 检查(Inspection)
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或对有形资产进行实物审查。这是审计中最常用和最基础的方法。
记录或文件的检查: 审查会计凭证: 核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凭证内容的完整性,以及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一致性。例如,检查销售发票、采购合同、费用报销单等。 审阅合同与协议: 了解交易条款、权利义务,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例如,检查长期借款合同、股权转让协议、租赁合同。 核对账簿: 检查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与会计报表的一致性。 查阅会议纪要: 获取管理层重大决策的信息,如利润分配、重大投资、关联方交易等。 有形资产的检查(监盘): 存货监盘: 审计师在公司盘点存货时到现场监督盘点过程,抽查盘点记录,并对重要存货进行抽盘,以验证存货数量的真实性。 固定资产实物检查: 核对固定资产登记卡与实物资产,确认资产的存在性、状况。2. 观察(Observation)
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察看被审计单位人员正在执行的某项程序或活动。它提供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具有时效性。
观察内部控制的执行: 审计师可以观察公司员工是如何进行收款、发货、审批等操作,以评估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符合性。 观察存货盘点过程: 除了检查盘点记录,观察员工的盘点方法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舞弊迹象。 观察资产保管情况: 了解资产的存放环境、安全措施等。3. 询问(Inquiry)
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信息。询问的结果通常需要其他证据佐证。
询问管理层: 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会计政策、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 询问财务人员: 了解账务处理的细节、报表编制过程、异常交易的原因。 询问法务部门: 了解公司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法律纠纷。 询问外部律师: 针对公司或有事项、诉讼风险等获取专业法律意见。4. 函证(Confirmation)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向第三方(如银行、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律师等)发函,要求其将被审计单位的特定信息直接回复给审计人员。函证是获取外部证据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银行存款函证: 确认银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担保、质押等信息。 应收账款函证: 向客户确认其应付给公司的款项余额。 应付账款函证: 向供应商确认公司应付给其的款项余额。 律师函证: 确认公司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法律纠纷、或有事项等。5. 重新计算(Recalculation)
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的数学准确性进行核对。适用于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折旧费重新计算: 按照公司采用的折旧政策和方法,重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利息收入/支出重新计算: 根据贷款协议或存款证明,重新计算利息金额。 存货计价重新计算: 检查存货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薪酬总额重新计算: 根据考勤记录、工资率,重新计算职工薪酬。6. 重新执行(Reperformance)
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或其他程序。这比观察更深入,因为审计师亲自操作。
重新执行应收账款对账: 审计师独立地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账、客户对账单进行核对。 重新执行采购审批流程: 模拟一笔采购业务,查看其在系统中的审批流程是否按规定执行。 重新执行银行调节表编制: 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公司编制的准确性。7. 分析性复核(Analytical Procedures)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合理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它通常用于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和审计总结阶段。
趋势分析: 比较本期与前期、本期与预算的数据,识别异常波动。例如,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但销售成本没有相应增长,可能存在收入虚增风险。 比率分析: 计算和比较各项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与行业平均水平、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识别异常情况。 合理性测试: 运用非财务数据验证财务数据的合理性。例如,根据生产量、单价,估算销售收入的合理区间。重要提示: 上述审计方法并非孤立使用,审计师往往会结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同一事项从不同角度获取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与适当性
仅仅获取证据是不够的,获取到的证据还必须满足“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要求,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
充分性(Sufficiency)
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在数量上足以支持审计师发表审计意见。证据的数量取决于审计风险评估结果(风险越高,所需证据越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越强,所需证据越少)、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以及证据的质量。
如何判断充分性: 考虑样本量是否足够大,能否代表总体。 考虑对重大交易和余额是否都获取了证据。 考虑对风险较高的领域是否获取了更多证据。适当性(Appropriateness)
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在质量上符合要求,即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高质量的证据才能真正支持审计结论。
1. 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或审计认定)直接相关。证据只有与所要验证的事项直接关联,才能发挥作用。
例: 审计师要验证“存货的存在性”,那么对存货的实物监盘(检查)就是高度相关的证据。而一份存货采购合同,虽然能证明“采购的发生”,但无法直接证明“存货目前依然存在”。 如何确保相关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应明确每个程序旨在验证哪个或哪些财务报表认定(如存在性、完整性、估价、权利和义务、发生、截止、分类等)。 2.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值得信赖的程度。通常,可靠性受到证据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可靠性的一般原则: 外部证据优于内部证据: 由独立第三方直接提供给审计师的证据通常比公司内部生成的证据更可靠(如银行函证优于公司银行对账单)。 原件优于复印件: 原始文件比复印件更可靠。 书面证据优于口头证据: 书面记录比口头声明更具说服力。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证据更可靠: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健全且运行有效,其内部生成的证据的可靠性会提高。 审计师亲自获取的证据优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 审计师亲自观察、检查、重新计算的结果,通常比公司直接提供的报表数据更可靠。获取审计证据的常见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并非一帆风顺,审计师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
1. 证据缺失或不完整
挑战: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不健全、文件丢失、系统数据不完整。
应对策略: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补充说明或寻找替代证据。 扩大审计范围,从其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在审计报告中说明证据获取受限,并可能发表非无保留意见。2. 证据相互矛盾
挑战: 不同的证据来源或不同的审计方法获取的证据之间存在不一致。
应对策略:
深入调查矛盾产生的原因,询问相关人员。 获取更多的补充证据,以判断哪一方证据更可靠。 如果无法解释矛盾,可能需要调整审计意见。3. 管理层舞弊或凌驾于内控之上
挑战: 管理层为了特定目的(如完成业绩目标)故意隐瞒、篡改证据,或绕过内部控制。
应对策略: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不轻信管理层的口头承诺。 关注异常交易、大额或不寻常的期末调整分录。 增加穿行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深度。 考虑聘请专家协助,或向内部审计、治理层沟通。4. 关联方交易复杂性
挑战: 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条款可能不公允,且相关证据往往难以获取和验证。
应对策略:
识别所有关联方,获取关联方交易清单。 审查交易的商业实质和定价政策,与独立第三方的类似交易进行比较。 获取董事会决议、评估报告等支持文件。 可能需要对关联方进行函证,或获取律师意见。5. 依赖IT系统生成的证据
挑战: 现代企业大量财务数据由IT系统处理,审计师需要确信系统生成的证据是准确可靠的。
应对策略:
评估被审计单位IT通用控制(如访问控制、程序开发与变更)和应用控制的有效性。 进行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测试。 在必要时,聘请IT审计专家协助。获取审计证据的最佳实践与基本原则
1.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Professional Skepticism)
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层提供的所有信息,包括口头和书面证据,都持有一种质疑和批判的态度。不轻易相信,不预设结论,而是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
2. 做好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
在开始获取证据之前,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行业、内部控制和面临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获取证据的效率和效果。
3. 严格遵循审计准则
获取证据的过程应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专业性。
4. 及时、恰当的审计记录(Documentation)
审计师应将获取的证据、执行的审计程序、发现的问题、作出的判断以及形成的审计结论等,及时、清晰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是审计质量控制和后续复核的重要依据。
5. 关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资源有限,应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对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领域和账户。针对高风险领域,需要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更深入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强有力的证据。
总结
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怎么获取证据是一个系统性且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审计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判断,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从内外各种渠道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不仅是为了支持审计师的专业意见,更是为了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每一次严谨的证据获取,都是对企业健康运营的一次深度检验,也是审计师专业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