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安永连续翻车,审计公司都是垃圾吗

这是「商业侦探佳」的第37篇视频

"案件"回顾:瑞幸、“欧洲支付宝”、WeWork……这些你耳熟能详的财务丑闻黑榜之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都使用同一家审计机构,“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近几年,审计公司频频暴雷,“发现假账”是他们的使命,但已然做得一塌糊涂,以上有猫腻的公司通通成为漏网之鱼,审计真的已沦为企业的高级摆设?它们的审计结果还能不能信了?审计产业难道存在原生病根?还能治不?而在审计公司工作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商业侦探佳就请来了一位协助“破案”的审计行业资深人士——曾深耕于四大审计公司中的普华永道,同时在审计公司及审计的对象公司都工作过,目前任职某外企财务总监的Kevin老师,我俩就一起来扒一扒,审计行业到底有哪些隐秘而不为人知的内幕?

今天的要和大家侦查的关键词是“审计”。

要说这财经圈是假账年年有,但去年特别多。我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2023年的假账案例榜。

首先出现在我的榜单上的第一个公司,是被大家cue了无数次的瑞幸咖啡。它们的销售额造假了3亿美元,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割了一大波韭菜,并在造假被爆之后,英勇退市。现如今管理层也跟着大换血,据说依然卖得非常红火。

我的榜单上的第二个公司,是一个以严谨、靠谱著称的德国公司,有个外号叫做欧洲支付宝,它就是德国的金融科技公司wirecard。因为账上的20亿美元人间蒸发,随即宣布破产。

我的榜单上的第三个公司,是英国上市的姐妹公司NMC Health和Finablr被曝,据说它们被曝出有50亿美元的隐藏债务。

以上这几家公司来自不同的国家,貌似没有什么相关性,但在这些财务丑闻背后,却有着一个巨大的共同点——它们用的是同一个审计机构,也就是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而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2023年的财务丑闻之外,安永还有一个客户,想必大家也有关注过。那就是之前上市失败,差点就破产了WeWork。

不过,今天我其实要说的重点,并不仅仅是安永。

除了安永之外,以四大为首的审计公司也是频频被吐槽,于是我想带着以下的问题和大家继续揭秘,包括很多朋友都好奇的问题。

审计公司频频暴雷,难道它们的工作不就是发现假账吗?那怎么还有这么多有猫腻公司被他们放过?它们的审计结果到底是不是还可信?审计是不是企业的高级摆设?这种审计产业有什么原生的病根?还能不能治?在审计公司工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而今天协助我破案的这位嘉宾——Kevin老师,他曾经在四大审计公司中的普华永道任职,目前他在外企任职财务总监的工作,他其实就是在审计公司以及审计的对象公司都做过。

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审计行业有哪些不靠谱的内幕!

审计到底是什么?

在侦查或者吐槽任何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它到底什么,先科普一下审计到底是怎么回事?

审计产业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和贸易的规模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而随着公司变得更大、公司结构更复杂,公司的帐就变得更加难算清。

股东们就决定要找个第三方,帮他们专门看账,后来这个第三方就逐渐发展成了审计行业。而在19世纪,审计行业开始慢慢成型。

现在我们常说的四大,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和刚刚提到的安永(EY),是全球审计行业规模最大,品牌最强的4家公司。

它们最早的业务,都是差不多在19世纪创建的,之后四大经过混战以及收购合并,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其实四大之前是五大,还有一个公司是安达信,而安达信曾经还是“五大”之首,但因为卷入20年前的“安然事件”,就此命断江湖,最终消身匿迹里,业务也瓦解了。

大家似乎也能看出来,审计业的历史,其实也是财务丑闻史。而关于审计公司到底审什么,看看kevin分享的一线情报。

大家可能对审计这行业会有一定的误解,或者觉得它有一些神秘感。其实我觉得,审计和我们的职业经理人代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其实请来的审计,是股东请来去核实他请来的这些职业经理人所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比如,上海话会说请个老娘舅来帮你来看。那么首先,第一个他的人品是比较靠谱的,第二个他也是比较有水平的。请他来帮你来看一看账之后,他就会说这个人的账我看过了,他确实没有问题,他也没有骗你,没有坑你。

审计看上去是为了公正,为了纠错才出现的。但其实审计行业查错的能力却非常非常的低。在2018年的时候,注册舞弊审查员协会给出过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中曝光的欺诈案例当中,其实只有4%来自于第三方的审计机构。甚至比公司内部审查,也就是自己查自己的15%的比例,还要低的多得多。

不光爆出来的重大丑闻多,看来这个整体的审计质量,好像都不太拿得出手。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就要和大家去好好扒一扒审计行业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错位的奖励机制

在对审计行业做了调查了解之后,我发现这整个行业,它的奖励机制是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般的审计公司是被审计的公司花钱请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客户就是审计公司要找茬的目标,而审计公司其实就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

所以到底我的从业目标是服务好顾客?还是我要把找茬找到底?如果是要服务好顾客,就是要让顾客满意,当然顾客最想看到的结果就是审计出来的自己公司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说你是要找茬找到底,就要告诉顾客我工作能力强,被我审查的公司一个猫腻都少不了。

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听到有人跟他说,你公司的任何猫腻、任何的问题都会被查出来。心情应该都是非常矛盾的。

如果是一个没有特殊情况的,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一个审计报告,那大家都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情况不是很乐观,可能出具了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或者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那大家可能就闹僵了,明年可能就见不到了。

所以这样的奖励机制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当中,业务好的审计公司往往是会被惩罚的。

埃肯萨斯大学的教授出过一篇论文,他们去分析了358个美国审计公司13年的数据。他们发现:

审计公司每发现一个被审计企业的客户当中存在漏洞,和竞争对手相比,客户的增长就会慢2.2%,而营业额的上涨则会降低6.1%。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做的好反而会吃亏,反而会被惩罚,你还有动力要好好做吗?

刚才我们说到的四大,它们现在的核心业务其实除了审计还有像税务、财务咨询等等。尤其是在近十年的时候,这些大型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当中,像咨询、税务甚至法律相关的一些服务业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的。

这些业务往往是和客户的审计业务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对于审计公司来说,丢失了或者说你没有争取到一个新客户的同时,你损失的可能就不光光是单单审计这一单生意,可能就是连带的包括咨询、税务等等一揽子生意。这样一来,坚持找茬的机会成本就会变得更高了。

讲到这里,特别想为审计公司们点一首歌——《走钢索的人》……

讲到安永的几个案例,比如说最早暴雷的wirecard。

财经时报

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聘请安永调查的股东,提出的一项指控,认为公司将客户的存款记录为自己的资金等一些情况。安永调查完以后,给出的结论是这个wirecard做的很好,毫无问题。

而之后的第二年,安永就成了wirecard的审计机构。但是,wirecard的结局怎么样呢?前面也和大家讲到了。

此外,瑞幸咖啡也出现过类似的套路。2014年的时候,瑞幸的联合创始人陆正耀,在为他的神州租车在港交所准备上市时,就找了安永做他们的审计工作,这一干就干到现在。

所以在2023年的时候,安永就顺理成章成为了陆老板的另一家公司——瑞幸咖啡上市时的审计公司。

大家可以品味一下这审计公司拿单到底靠的是啥?

第二宗罪:找茬流程漏洞百出

再来讲一下,审计产业的第二宗罪——程序的设计。

审计做的核心工作其实是,去审查这个企业准备的财务报表和文件是不是符合实际的情况?比如说,你号称有5台机器,去看看这5台机器的是不是真的存在?另外就是看看这个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合规?这些其实都非常依赖企业自己提供的资料的质量。

首先,是没有审计师查不出来的假账。但前提是说,需要花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才能去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审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基于风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个抽样的一个调查。

比如说你去一个公司,人家是整个一个财务团队做了一年的账。咱们审计的人可能就2、3个人或者4、5个人,可能要在2-3周之间,要对它的这个一年的这个工作量进行个核实。所以它不可能是完全百分之百的一个重新的复核。

如果在一个比较好的前提下,被审计的公司它是愿意和你来配合的,来足够充分来进行沟通的前提下,那么按照我们现有的这些审计的程序,是能够足以去发现当中存在的风险。

如果对方不具备这些前提,它故意的进行一些隐瞒,或者说甚至是说进行了一些恶意的串通等等。那么审计师发现这个审计报告中猫腻的可能性难度就增加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前讲的这些审计公司,它审计或者说找茬的目标其实就是他们客户,因为要争取客户,所以很多的审计公司都希望在价格上能够提高优势,能够变得更便宜。

而为了更便宜,这个审计公司就会想办法去降低成本。要说这个审计,听上去是高大上的白领工作,但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特别的费时费力。

通常,年底之前的审计师的团队就要进驻客户企业,进行第一轮预审。后面还有一两轮的审查,才会完成年报。在整个过程当中差不多要消耗几个月的时间。

尽管,在审计的过程当中,不是把企业全年的账本要全部看一遍,一般会做一个抽样儿来审查,但是这个工作量还是非常惊人的。在不能削减时间的情况之下,这个企业想要压低成本就只能去压榨审计团队了。

特别是现在,包括四大其实也是在面临一种像内卷一样的。因为大家不断的会降低费用来抢客户。那作为四大来说,它还是还是要考核它的一个收益率的,那它怎么办?

费用降低了,它的成本其实就是人力,所以它可能会比如说去年是5个人。今年我改成4个人,或者去年是这个比较这个资深的审计师或审计员今年换成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一点、资历比较浅一点,成本也会相对来说比较低一点。

但是这样子来说,其实无形当中是增加了我们审计的这个风险,或者说增加了这个审计失败的这个可能性。就像最近刚刚爆出来的事情,比如说德勤的这个小员工。说他在他做过的项目当中,就有所谓放飞机。

放飞机其实是各大会计事务所当中一个通用的一个术语。就是说他说他做了某一个审计的程序,其实他并没有做,而是随便的写了一个通过的一个结果而已。那这样其实当中就有很大的风险了。

但是这恰恰是由于刚才我们前面讲的内卷造成的。本来导致他原来可能已经要加班,加到十二点两点钟了,现在人手更少了,更做不完了,他只能采用我们刚才讲到的放飞机——明明没有做过这个测试,明明没有做过件事情,他就讲是他做过,而且结果是合理的。这样来说,更加加重了审计出现问题,或者说被暴雷的可能性。

根据调研公司Audit Analytics的数据来看,在美国和欧洲四大事务所当中,收费最便宜的可能就是刚才讲到的常常暴雷的安永。

安永在当年审计瑞幸咖啡上市的时候,瑞幸咖啡给出的惊人的销售数据,就成了当年的很多报道当中的亮点。

而这些亮点,最后就变成了浑水调查中爆出的污点。浑水在对瑞幸做调查的时候,是动用了92个全职员工、1418名兼职员工、耗时长达11260个小时,对981个门店进行了监控和记录它门店的客流量。

其实这些技巧也算不上多高明,或者说有多少的技术含量。但有一点非常肯定,这个过程会非常消耗时间和人力。这么大的调查力度,肯定是安永的审计合同承担不起的了。

刚才的Kevin老师也讲了,安永一般也就4、5个人一个团队,当然最后安永还是发现了,财务上瑞幸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里还想吐槽一点就是,安永发现问题以后,首先通知的并不是瑞幸咖啡的审计部门,而是它的创始人陆正耀。

有报道称,就在这个时间差当中,陆正耀的一个手下,就把瑞幸的1.6亿的资产转到了陆老板另一个创办的公司名下。

第三宗罪:人情债太复杂

最后再来讲一讲,审计产业的第三宗罪——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审计公司,这些工作员工的职业轨迹,发现其实这当中,给审计的公正性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炸药”。这里还是先来分享Kevin老师的一线经历。

一佳

你之前是什么时候在四大审计事务所工作的?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了普华永道。其实坦白说,那个时候对四大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因为在那个时候,对审计是做什么的都不是特别了解,但就是听师哥师姐的介绍说,去四大一段时间出来就可以做财务总监了,感觉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其实后来进去以后,发现也并不是这样子,2005年离开普华永道后进入到企业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工作。

Kevin

一佳

所以好像大家并没有报一个心态是说要在任何一家审计公司待长待久......好像考虑的是后面,还有后路要去其他的企业。

那大家是不是一般可能跳槽的企业就是之前他们在审计公司的客户呢?这个是不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情况?

首先,从会计事务所跳槽到你所审计的公司,这种情况会有,但是我觉得就比例来说并不一定高。因为有的情况是,确实你有一定的优势加入到了你所审计的公司当中,你对这家公司的情况非常了解,你知道当中有哪些坑,有哪些“雷”,这些“雷”并且是你自己亲手排过的或者踩过的。那这样的话,作为你加入这个公司来说,本身是比较靠谱的。

那么反过来,对于公司来说的话,他需要你加入,能够帮助他去更好的应对下一任的会计师或审计师,这样其实是两情相悦的。当然,另外一点来说,我觉得就整个会计事务所来说,所存在的短平快来说,我觉得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按照原来理想的状态下,比如说,你做到初级审计师,我们称为小朋友2-3年,然后做senior,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或资深审计师3-4年,那么做经理可能需要5-8年等等,所以理论上花上十几年,就可以去升到一个partner(合伙人)。

当然,合伙人的这个级别在会计事务所当中,水也是非常深的。我举个这样例子,我是2001年加入的,现在已经将近快20年了。这样20年的过程当中,和我一起加入的可能有5、60个小伙伴。现在留在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包括我们从普华跳到其他的会计事务所的,其实也就寥寥5、6个人。其中成为合伙人的可能2、3或3、4个人。这个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

因为你要想留在会计事务所,成为一个合伙人,登上金字塔塔尖,你不但需要有超乎常人的体力,更需要应对无数个不眠之夜和那些挑灯夜战的压力,而且也需要有非常好的技术能力。

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赛高考,对会计人来说就是这样子。最后能留在这个事务所,成为金字塔尖的合伙人,这些我认为确实是精英。

因为这样的职业路线,你会发现四大的员工和他们的前员工们,其实是构成了一个高端的财务朋友圈。这个也是四大非常引以为荣的无形资产。

而审计行业的很多业务,其实都是在这个圈子当中发生的。

对于那些去了企业,开始做内部财务的前四大员工们来说。可能更愿意会让自己的前同事来审计了自己现在的公司。

而对于有老同事照顾自己生意的审计师来说,他们也应该会希望,让自己老同事公司的日子好过那么一点。

再对于新人来说,如果你知道,你现在审计的公司,可能就是你的下一个东家,你那找茬的心情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

我们还是拿安永这个例子来讲。

VOX

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上市没成功还差点破产的WeWork。它就是通过在WeWork工作的一个安永的前经理人牵线,最后成功让安永成为WeWork审计服务提供商的。

而利益和职业晋升的诱惑摆在面前的时候,四大和它的员工们在对企业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真的能做到百分百的中立和公正吗?相信可能还是有一些挑战性的。不过,Kevin老师还是表示,这一行还是有一个内部的制衡力量——公信力。

一佳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情况,比如对于初级审计师来说,他可能会更希望拿出一份报告,对企业来说,是赏心悦目的、满意的或者说没有瑕疵的,然后为自己争取一些未来的就业机会?

又或者说像这种公司的财务人员,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老同事在的一些审计公司等等。

这些人际关系会不会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在这个审计过程当中?

其实作为会计事务所,或者我们注册会计师本人来说,怎么去进行收费,其实最大的资本,或者说让人家认可的一个资本,就是你的公信力。如果你为了保住这个客户,而去做了一些可能会让你削弱公信力,甚至丧失你公信力的行为的话,可能一旦你被发现,就面临着终身的禁入。

或者说比较极端的例子,像原来安达信在2002、2003年的时候,因为一系列危机,整个的会计事务所都消失解散了。这样的话,其实远远是得不偿失的。无论是对会计事务所整体来说,还是作为职业会计师本人来说,都会去衡量短期的激励、长期的这个声誉,或者公信力之间的一个平衡。

Kevin

一佳

你觉得四大和客户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觉得并不一定是仅仅限于四大,而是说就整个审计行业和它的客户而言,我觉得它们其实有点像夫妻的关系。

既是一个相爱的关系,因为互相都希望对方能够来满足自己要求。但是恰恰又是“相杀”了,有时候你需要有些不得不隐瞒对方的情况,而有些时候不得不做一些让对方暴跳如雷的决定。

所以这种情况,既有共生的成分,但是又有互相去制约的成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微妙的一个情况。

Kevin

如何改善审计现状?

了解了审计行业的三大硬伤之后,可能你对于审计行业频频暴雷事件,就不会那么吃惊了。那这背后的根本,我觉得还是在于,不管是对于审计公司还是对于个人,在找茬这件事情上没有给出足够的奖励和刺激。相反的,他们还要面对非常多的一些利益冲突。

当然Kevin老师刚才也提到了,审计师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有非常强的职业操守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把一切压在个人的道德品质上,是一件风险很高、操作性很低的事儿。所以根本上,还是需要一个更好的机制去刺激这些审计公司和审计师。

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于审计行业的一些小小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的问题,刚才也提到了,是在于怎么让公正性不受到利益的挑战,或者说让找茬这件事儿,能够得到的更好的鼓励。其实,应该让审计摆脱作为企业供货商的一个定位。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比如说SEC或者证券管理机构,可以对于上市的企业统一收取一笔审计费,把这些审计费再都交给一个统一的机构去管理,让这个机构独立的去招商,然后再找审计公司接单,给每个公司去做审计。

在挑选这些供货商的时候,就可以把他们以前找茬的业绩表现,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评判的标准。

甚至,我觉得监管机构还可以考虑,如果说这些审计机构找出了毛病,最终还得对于企业有一些罚款,这些罚款的甚至可以考虑,给这些审计公司一些分成,让这些审计公司、审计事务所的找茬儿,有更大的一些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