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首席谈经济丨专访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经济温和复苏大趋势未变 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或超7.5%

预计二季度内需不足仍是主要问题,外部风险是可能的意外冲击,GDP增长有望在7.5-8%左右,这一增速也将是全年的高点,三、四季度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依然会在5%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今年前4个月的经济统计数据公布后,关于中国经济到底何去何从的讨论越发激烈。

一方面是3、4月份数据回暖和五一假期带来的消费繁荣景象,另一方面衡量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的两大指数CPI和PPI仍在持续探底,引发了市场和业界对通缩的担忧。

现在经济到底是冷是热?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

王军表示,当前经济形势最大的特点还是结构性复苏、温和复苏,物价虽未进入通缩区间,但确实面临着经济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情况。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就需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宽松力度,并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继续做好稳增长、稳就业、促消费、稳投资、稳信心等工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通缩是个伪命题

《21世纪》:继3月之后,中国4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再次双双回落。中国CPI和PPI持续低于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和业界对通缩的担忧。我们进入典型的通货紧缩区间了吗?

王军:物价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在经济复苏早期表现相对低迷比较正常。

通货紧缩一般认为有三个标志:即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跌和伴随着经济衰退。而国内经济还处在复苏阶段,物价下跌的结构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并非普遍下跌。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可以看到服务消费明显回暖,服务价格涨势也好于商品价格,4月CPI旅游分项同比上涨9.1%。而且剔除食品与能源分项后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并未继续下行。再加上M2同比增长12.4%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货币供应高增长的同时,物价却走低,显然这并非典型的通货紧缩,所谓通缩是个伪命题。但通缩压力加大、物价持续低迷则是个真问题,对其高度关注是完全正确的。

《21世纪》:目前PPI同比已经连续7个月为负,预计PPI同比什么时候能够转正?如何看未来CPI和PPI走势?

王军:随着需求端的持续改善,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将很快有所改变,物价涨幅整体温和,总体呈浅“√”型走势。

预计二季度CPI仍将偏低,核心CPI向上难度也较大,但5月开始大概率将迎来回升。下半年的CPI将小幅向上运行,整体中枢大致在1%的水平,通胀形势整体温和。

就PPI而言,二季度大概率仍在底部徘徊,国内基建发力和房地产市场企稳带来的需求回暖,将对生产资料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三季度开始PPI将筑底回升,最晚有望在四季度重回正增长区间,但全年PPI可能仍为负值。其中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海外的输入性影响,如果下半年海外经济超预期走弱,原油价格再度下滑,那么PPI进一步下行的风险仍不可忽视。

《21世纪》:目前讨论通缩,还是担心需求不足的问题,今年很多企业都反映订单不足,开工率较低。今年前4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明显低于往年增速,产品销售率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军:工业增加值增速从3月同比增长3.9%回升至5.6%,说明工业生产确实在恢复,但并不强劲,因为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去年疫情带来的低基数影响,而且4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也出现了负增长,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我觉得里面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受价格的拖累,PPI、CPI的结构性走弱都是需求不足的反映,也会逐渐传导到生产上。而且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都是两位数的下滑,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产成品价格下降的挤压,抑制了工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外需的拉动也在减弱,从我们的微观调研来看,新三样产品的表现确实非常突出,但大多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今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同比增速直到4月份才刚刚转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原来在工业增加值里贡献很大的高技术产业,现在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增速慢于整体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这是一个有数据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或许和半导体行业相关性较大。全球半导体行业实际上进入到收缩周期,而且国内半导体行业前几年投资扩张比较快,收缩幅度可能更大。

“疤痕效应”制约需求回暖

《21世纪》: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去年房地产市场大幅震荡的影响。很多人感到迷茫,也很关心接下来房地产行业会走向什么阶段,房价会不会下跌,政府会不会跟过去一样出台刺激政策?

王军:房地产行业修复力度不算强劲,而且势头有逐步放缓迹象。目前各地都在"保交楼",但很多限制性的政策实际上还是没有取消,而且居民收入和预期持续改善仍需时间,新房待售面积尚处高位,去库存压力较大。新房销售不及二手房销售,房企通过销售回款难度较大等,都表明当前房地产销售的支撑力度较弱,房地产投资仍处在瓶颈期,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同时,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城市分化行情将更加严重,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和销售仍将承压,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与中小房企之间也出现销售分化,新房的销售增长也不如二手房明显,部分房企仍将有违约、出险和暴雷的风险。

不过,未来支持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反弹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上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了“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一些低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政策会更加偏积极,未来房地产市场还会呈现销售改善带动投资企稳的情况。

综合来看,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态势,房地产销售有望继续保持同比增加、环比改善,进而带动投资企稳,环比较一季度有望小幅增长。到了下半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应该会进一步减弱。

《21世纪》:目前在提振消费方面的政策还有哪些优化空间?尤其是此前一直起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汽车行业,未来还有多大的需求释放潜力?

王军:三年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十分明显,社零整体反弹力度有限,距离疫情前的正常年份还有不小差距,而且复苏有放缓迹象。实际上可以刺激的消费点有很多,关键是要靠政府转变思路,把钱花在刀刃上。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结合去年一些促消费政策的实际效果,目前应当把财政资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