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咱侠客岛上剩男问题超级严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不过关于“买买买”的话题,还是事关咱大老爷们的切身利益,谁叫咱总是干刷卡、拎包的活呢?
就在上午,岛婶怒气冲冲地举着手机,给岛叔看几张网传图片:看,黄渤在入关的时候被拦下开箱检查行李!上海浦东机场满地狼藉,很多游客把境外购买的化妆品都扔在地上,愤怒地声称:“宁愿扔了也比缴税损失小”……
网传黄渤被中国海关拦下,后证实是几年前在法国的经历满地的化妆品,“宁愿扔了也比缴税损失小”“真太过分了,国外购物回国还要被扒一层皮!”朋友圈里转发这类图片的,情绪几乎一模一样,原因嘛,都是源于昨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的一纸新规――《2016年跨境税改新政》。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对劲,海关的税即使再高,会比货物的整体价格更高吗?国人出境购物这么多年了,马桶盖带过、化妆品带过、奶粉纸尿裤带过,没听说过为了抗议缴税,把辛苦买来的外国货一扔了之的新闻啊。
果不其然,今天下午,浦东机场就辟谣了,图片里满地的化妆品,那是海关查获一旅客行李中大量来自韩国的化妆品,数量太多,只能铺在地上例行清点。怪不得还分堆,看这数量,应该是专业代购。
所以,浦东机场的这张图,其实是海关正常执法,打击逃税的海外代购。
行邮税
其实,每天从机场入境的旅客千千万,携带的行李有大有小,有海外正常购物回国的,也有不少专司代购业务的,按规定,这些货物如超过5000元的,都应该自动报关,入境缴税。但缴税明显不可能诉诸自觉,海关又不可能一一开箱检验,所以只能抽检。这其中就有很多逃税的空间了。
这类监管空地同样存在于这几年迅猛增长的“海淘”产业中。
除了游客个人旅游购物或者人肉海外代购外,“海淘”还有跨境电商 和海外直邮 模式。前者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等等,中文服务,货品往往是从国内保税区或自贸区直接发货;后者一般都是国际大企业,比如亚马逊、日本雅虎购物等,需要购物者懂外文,货物也往往从海外直邮或者通过中转公司转运国内。海外购物的几种方式但这些实质上算进口货物的商品,在缴税上却获得了很大的优惠。在4月8日新政之前,这些货物都是以邮品的方式,被当做“非贸易物品”统一征收行邮税的,税费在50元以下的免征,商品税率分10%、20%、30%和50%四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常用的比如鞋、包、数码、母婴、保健品等,都是按10%的税率来征收。这意思是说,如果你买的东西价格低于500元,你就享受了免税的优惠。
这是前些年,中国为了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应用的税收规则。
但随着这几年“海淘”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电商如天猫、京东这些厂商纷纷布局“海淘”。如果还是实行“非贸易物品”的行邮税,那对正规走传统贸易物品入境的其他贸易厂商来说,就是严重的税负不公 ,一定程度上使实体经济处于弱势。
因为一般的进口贸易,同样的商品除了要征收关税外,还要征收增值税,有的是13%,有的是17%,可能还要交消费税。所以一般贸易的税负远高于跨境电商。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的大部分商品也有17%的增值税,而跨境电商只有10%的税负。
所以,数据显示,2014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和我国公民海外购物消费规模达几千亿元,而同期我国对所有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不到10亿元,税收流失严重。
这就是4月8日海关税收新政出台的背景了。
新规定
所以,我们再来看新规,就一目了然了。
这次新规明确说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跨境电商 (企业对消费者,即B2C)实施新的税收政策,也就是说从原来的行邮税,改征正常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
当然,这次调整也留有了一定的过度空间。比如,政策将单次跨境电商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时将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二是对于海外直邮和个人自用调整行邮税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将原来的四档,改为三档,普遍都涨了税。比如原先试用10%税率的物品,提高到了15%,原先适用20%税率的,提高到了30%。原先30%或50%税率的物品,有些涨到了60%,有些则下调到了30%。
海关新税率,这个就很清楚了,可以备着应付岛婶
比如化妆品,以前税率是50%,新规定将口红、眼影、睫毛膏等上调至60%,但护肤品如洗面奶、面霜、眼霜、爽肤水等反而下调到了30%。所以,不能笼统地说进口商品全部会涨价,有些税率是下降的。
对于个人旅游携带的物品,跟以往一样,以5000为界,低于5000的,走无申报通道,高于5000的,走申报通道,主动纳税。但这个嘛,可能还要麻烦海关工作人员了。
至于文章开始前提到的那些海外代购,一次偷偷带进大量的免税物品到国内销售获利,说白了,就是“走私”,属于违法行为,在这点上,我们还是不能情绪用事,将海关正常执法查扣代购同日常的跨境购物消费相混淆。
深问题
最后,荡开一笔,其实任何一种群体的情绪都有现实的理由 。除了税收知识欠缺、心理盲从和情绪感染之外,中国普遍不透明的税收政策也是很重要的现实基础。
相比于发达国家普遍成熟的、向公民财产直接征税的政策,中国的税收主要以间接税为主,主要针对商品的流通环节征税。
间接税具有税源丰富 (可对一切商品和劳务征收)、征收成本低 (社会抵制情绪少)等优点,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时期的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税都可能平摊在消费者头上。比如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同时买一包烟,纳税额却是相同的,甚至富人因为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经常有各种避税手段,导致富人实际缴税比穷人还少,这明显有违税收的公平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的提高,财产登记制度应该逐步建立,直接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目前来说,中国的间接税占税收比例达7成以上,直接税不足3成。
更为社会诟病的是,中国的征税随意、税款不透明,纳税人没有享用到与税负等价的公共服务。这也使得公众对中国的税务缺乏基本信任,从这点意义上看,我们不妨把这次对海关新政的“误会”同去年底的油价问题结合起来看。
说到底,无论是高税收还是低税收,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应当存在一种良性的互动,税收本来就是国家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目的无非就是照顾公平、达成正义 。税收的透明有利于达成公民和国家间的信任,也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培养国家意识和归属感。
在这个意义上,舆论与政策的每一次“误会”,都不应被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