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务管理目标,也称理财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方向,具有导向、约束与评价功能。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程度,是评价财务工作绩效和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最终标准与最重要指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利润;目标;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的类型
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模式“利润最大化”目标模式。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财富,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贡献越大。但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主要缺陷:(1)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2)未考虑投入产出关系;(3)未考虑收益风险关系;(4)未考虑效益效率关系;(5)未考虑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利润最大化,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以及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受会计政策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股东财富包括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在考虑股东财富增长率时,经理更愿意保留企业盈余并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股东收益。这一财务目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但未考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不能反映未来获取收益的风险,此外股票市价具有极大波动性,尤其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更会增加股价的不真实性,因而缺乏可操作性,准确性也较差。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现的现值,它是一个前瞻性概念,反映的不是企业现有资产的历史价值和现有财务结构,而是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大小。企业价值等于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兼顾了债权人和股东两者利益。“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模式为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忽视投入产出关系的缺陷,将企业利润与所有者投资结合起来考虑,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但仍未解决“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忽视资金时间价值、忽视收益与风险关系、忽视社会效益、忽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问题。
“经理效用最大化”目标模式。在财务理论界,有人提出企业经理是以经济效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经营企业的。从企业财务主管的立场看,经理在理财活动中所追求的现实目标往往是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是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财富最大化。因为管理者追求的不仅是货币性报酬,而且还有诸如休闲、享受等非货币性目标。
贝洛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提出经营者实质上控制了股份制企业,勒纳在调查了200家大型非金融企业的控制类型,发现经理控制型占8 5%以上,由此提出“经理效用最大化”目标模式。在这一目标模式下,管理者主要考虑决策对管理目标的贡献,对股东利益考虑较少。
综上所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例如,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而导致长期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数。同时,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时的时间价值因素。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利润绝对数较高,但除去通货膨胀和机会成本之后,实际利润却很低甚至为负数。由此,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目标来代替利润最大化。随着证券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债券价值和股票市值之和。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出现的与时间和风险脱节的问题。但它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辉煌成就,相反,还导致了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甚的混乱。那么,到底该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更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管理实践呢?我们认为,仍然是利润最大化,但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做法,而是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作必要的修正。
2坚持利润最大化的理由
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因此,利润最大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符合企业存在之目的。这一目标由于更接近人们的认识,且看得见,摸得着,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及理解。
企业价值最大化最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来说,除去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东评价企业业绩的信息只能从其会计报表中获得。但会计报表并不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只是企业过去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状况的事后反映,而股东在会计报表中寻找的最重要指标是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利润最大化。另外,企业价值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最大益处,是能通过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实现直接融资。但我国明文规定,企业在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时,要考察公司最近三年是否连续盈利。也就是说,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
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均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
除了上述之外,目前考察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指标及其辅助指标,也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利润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指标的优劣。同时,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
3选择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应考虑的几个辅助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企业盈利的真正绩效。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找出企业中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2)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占有资金的高低,影响着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利润,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坏账的根源。加强对二者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利润。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问题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在如何提高利润的决策中,重点要放在降低成本费用上。
(4)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是一个考察企业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
4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修正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应该树立以下观念:(1)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利润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2)利润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净成果的最大化,而效益最大化是投入产出之比例。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入产出比也最高。(3)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孙永正.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董学秀.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崔也光.会计报表实用编制与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Third Edition),by Robert S. Kaplan &Anthony A. Atkinson, Prentice Hall,Inc.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