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美国芯片企业有多想出货?美籍华人黄仁勋给出答案了!

美国芯片企业有多想出货?美籍华人黄仁勋给出答案了!

由于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的快速进步,美国便毫不掩饰地通过长臂管辖,对芯片技术实施霸权限制,荷兰、日本、韩国等所属高科技企业首当其冲。

高性能芯片的自由贸易被打乱,给华为海思、台积电、高通等多数芯片企业带来了困扰。海思可以自主研发设计出比肩国际一流水平的麒麟芯片,但无法生产出来;台积电失去第二大重要客户订单,从而对苹果的订单产生过多依赖,等等。

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正常运作,所以2023年以来,全球市场掀起芯片技术自主化浪潮。

互联鱼注意到2023年3月媒体报道,欧盟已经通过了430亿欧元的芯片法案,旨在重振芯片产业;韩国三星电子也做出了向着自主化方向发展的计划,以减少对美国企业技术的依赖,日本也加大的对芯片产业的扶持,并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而这一切的背后,意味着美国那些芯片巨头的利益会直接受损,未来的市场份额也必然会受到冲击。

原本2023年以来,全球芯片消费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美国科技巨头都经历了营收下降,裁员风波,资本开支减少的情况。

然而,2023年以来,美国还联合日荷构建所谓的芯片设备“三方协议”,限制了日本企业多达23种半导体制造环节所需要设备的出口,并要求荷兰ASML公司限制出售主流的DUV光刻机。

眼瞅着美国政客的这些错误行为,比尔盖茨表态称“美国是无法阻挡中国获取高性能芯片的”,ASML总裁也叹息道芯片技术的限制只会倒逼中国市场加快自主研发的速度,到时候美系“血统”的企业就有被迫退出市场的风险。

如今时间来到2023年5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美籍华人黄仁勋接受采访时也表明了同一个意思,由于受到芯片出货限制,英伟达公司“束手束脚”,无法向最大的芯片市场销售芯片产品,只有一个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市场采购不到美系先进芯片,会自己生产。

由此可见,美国芯片企业们有多想出售芯片到中国市场,黄仁勋也给出答案了。

所以,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综上所述都在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只有在先进技术和特定市场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

技术和市场都是影响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市场可以提供反馈,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技术,并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市场也可以为半导体芯片企业提供资金,以帮助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后摩尔时代下,随着芯片工艺的不断进步,内部晶体管尺寸的缩小和物理限制地存在,继续提高晶体管密度变得更加困难。

这意味着芯片技术的迭代已经接近天花板,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意味着芯片技术的迭代速度将逐渐放缓,甚至可能出现停滞。

这意味着美国芯片那些领先者的领先也只是暂时的了,而追赶者们都在蓄势待发。

2023年开始的缺芯潮下,全球扩产能,从落后到奋起直追,大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不要忘记,芯片不仅仅手机有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这包括在很多方面。中国有领先全球的5G技术,中国还有新能源的话语权,中国还有特高压的话语权,中国有世界公认的基建技术和能力,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芯片产业也同样有能力大面积崛起。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点赞分享您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