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建设资产资金来源于资本金及融资贷款,且资产价值为含税价(未扣除增值税),在运营期中反映为 资本金+还款本金(费用化利息不计入资产价值);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以 资产净值+建设期产生的可抵扣但未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反映在资产端,同时资产又是由 负债(融资贷款)和所有者权益(资本金)筹集而来。
上述关于资产的会计处理是理清投融资项目三大报表勾稽关系的核心,既要理清建设期资产形成资金的来源,也要明晰在运营期分摊的去向。
03
利润表和财务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
由于利润表和财务现金流量表统计口径不一致,将报表科目统一为不含税口径后有利于理清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下,运营期营业收支在利润表和财务现金流量表体现形式如下所示:
经营活动收支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差异体现在应交增值税(净销项税)的列支,当仅存在经营活动时, 营业利润(不含税)=营业利润(含税)-应交增值税。
投融资项目中特殊地方在于建设期产生了大量的可抵扣进项税,导致运营期前几年几乎无需缴纳增值税,掩盖了现金流量表中应交增值税的真实计算来源。
举例来说,假设建设投资1090万,按五年直线折旧法折旧,期末无残值。即入账价值1000万元,产生可抵扣进项税90万元(税率9%),每年折旧200万元。
资本金投入590万元,融资贷款500万元,按等额本金分五年还款,年利率5%,首年末还本100万,还息25万元。运营期第1年数据如下:
在考虑建设投资后,现金流量表中应交增值税为0,这是因为建设投资产生了可抵扣进项税90万元抵扣了运营期因经营活动需缴纳的应交增值税的10万元,增值税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不考虑建设投资情况下,利润表营业利润(不含税)=现流表营业利润(含税)-应交增值税。
考虑建设投资后,利润表与现金流差异在于运营期抵扣了多少建设投资进项税以及折旧与偿还本金的差异。
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累计净利润=累计净现金流量-累计资本金投入。利润表中固定资产按照折旧方式在运营期中分摊,现流表按照资本金+偿还本金的方式在运营期中分摊。
因此运营期每年净利润与净现金流差异为折旧-本金+抵扣以前年度进项税,即200-100+10=110万元,恰好等于净利润-175与净现金流-65之差。
04
资产负债表与 财务现金流量表 利润表 勾稽关系
固定资产在利润表与财务现金流流量表体现方式的差异同样影响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产=期末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累计盈余公积+累计未分配利润=累计净利润
从上述分析得知,期末净现金流量与累计净利润差异为折旧-本金+抵扣以前年度进项税,正好对应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增值税留抵」与「建设投资借款+资本金+资本公积」差异。
由于资产负债表为静态累计值,故每年「固定资产净值+增值税留抵」与「建设投资借款+资本金+资本公积」的差异即为 期末净现金流量与累计净利润差异的累计值。
05
三大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
投融资项目决策活动中考虑包括融资前税前内部收益率、融资后税后内部收益率等多个财务指标,因此在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中需编制多个现金流量表,常见有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以及全投资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如下:
(1)财务现金流量表与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
由于资本金的投入,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建设期净现金流为负数,运营期数据与财务现金流量表完全一致。
(2)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与全投资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
差异体现在利息以及利息带来的税收差异。全投资税后净现金流量=资本金净现金流量+应计利息(包括资本化)-税收差异。
税收差异指的是在全投资口径下,由于没有利息带来的税盾效应(详见文章“ 不同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此相较于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全投资下的所得税费用更高。
(3)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勾稽关系
一般情况下,资本金累计净现金流量=累计净利润,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其一是建设期产生的可抵扣进项税 未完全抵扣;
其二是固定资产余值 未完全回收。
06
总结
投融资项目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核心在于固定资产的处理。在利润表中,建设期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运营期中以折旧方式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为形成固定资产而投入的资金在运营期中以还本付息方式体现。
为便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