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永辉超市财报现“存贷双高”,难道是财务造假么?

永辉超市财报现“存贷双高”,难道是财务造假么?

作者:浦晨龙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永辉超市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总额93亿元,而有息负债总额也有106亿元,存在“存贷双高”现象。而近年来,这一特殊的“存贷双高”财务特征背后往往可能意味着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造假风险。背后的原因简单理解就是企业账上有钱,但是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借款并承担较高的利息。

那么作为超市龙头企业的永辉超市,是否存在财务造假风险呢?先说答案,永辉超市虽然存贷双高,但是财务造假风险不大。个中原因,且听我道来。

一、永辉超市存贷双高的原因

通过永辉超市2023年报附注中可以看出,公司这么高的有息负债总额,主要是2023年变更会计准则后,利息支出包括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从而导致2023开始有息负债大幅上升,剔除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后公司的有息负债利息支出相对较低。

 

针对公司的负债我们有了合理的解释,再来看下公司存款可信度,有些财务造假企业货币资金很高,但银行存款利息收益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这样的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存疑,下表(2)数据也显示出永辉超市的存款收益属于正常水平,侧面也说明永辉超市的存款可靠性相对较高。

二、行业对比,存贷双高与行业特性相关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是国家级“流通”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截止2023年底公司全国超市门店数量达1033家,但这家双龙头企业到2023年后似乎就遇上了瓶颈,营收止步不前,2023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911亿,901亿。2023和2023年经营利润更是大幅亏损分别为-39.4亿和-27.6亿。

就行业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 0.2%。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 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 3.0%、3.7%、3.5%、0.2%,百货店下降 9.3%。由此可见2023年零售环境比较困难,如此艰难的行业环境,是不是导致永辉超市“存贷双高”财务特征导火索。

我们根据经营模式挑选出步步高和家家悦作为相关可比公司,来看下同行业内相关上市公司的存款与有息负债对比情况,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中数据显示出,永辉超市在行业内货币资金总额和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处于中间水平,侧面说明 “存贷双高”财务现象跟零售连锁超市行业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与康美药业、康得新等财务造假公司有本质区别

但永辉超市的货币资金总额和有息负债总额绝对数相对较高,我们来看下通过“存贷双高”异常财务指标发现财务造假的2个典型公司:康美药业、康得新,他们的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情况是怎么样?

第一、康美药业在2016年与2017年,货币资金总额分别高达275.49亿元、344.18亿元,同时还分别有132.05亿元、221.99亿元的巨额有息负债,这两年的银行存款总额均比有息负债总额高出很多。而同期同行业的天力士、人福药业的货币资金总额都远远低于有息负债总额。

此外从货币资金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看,2016年、2017年康美药业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0.25%、50.08%,而同期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24.09%、32.3%,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远远高于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天士力、人福药业同期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都远远低于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

第二、康得新在2016年与2017年,货币资金总额分别为153.89亿元和185.04亿元,而对应的有息负债为57.1亿元和110.0亿元。也可以发现其银行存款总额均比有息负债总额高出很多。从货币资金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看,2016年、2017年康得新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7.95%、54.00%,而同期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21.63%、32.12%,同样可以看出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远远高于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

结合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存贷双高”数据,从表(1)的统计数据看出,永辉超市的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没有高于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且货币资金总额占总资产比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此外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23年公司收缩了有息负债的规模,这种种迹象表明永辉超市跟财务造假的公司有根本的区别。

四、结论

结合历史上财务造假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财务造假的公司通常还有以下这一特征:在企业货币资金很多的情况下,企业除了自身贷款较高外,大股东也频频进行股权质押或其他方式融资。我们通过永辉超市的年报查询,公司仅有个别股东质押,不存在大股东频频质押的情况。

综上所述,公司虽然有“存贷双高”财务特征,但通过对公司的有息负债与同业公司对比,结合会计准则变更,存款收益率,大股东没有频繁质押融资等多方因素验证,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