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郭伟松_鑫鑫投资,(https://xueqiu.com/2524803655/255894961)
来源:财务职场
我们都知道,会计最主要的就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它们虽然是独立的,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期间数,但是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又是紧密结合的。
三张报表紧密结合,表与表之间自然有很多勾稽关系,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三张报表有哪些隐藏的勾稽关系。
1
隐藏的勾稽关系一:会计恒等式的演变
首先我们在重新认识一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期末数,显示在某个时点,企业的股东投入的钱和借贷的钱变成了哪些资产。
比如下图是贵州茅台截止2023年底简易的资产负债表。
通过这张资产负债表,我们看看到贵州茅台的股东投入的实收资本12.56亿元,假设资本公积金全部为利润计提,那么贵州茅台股东投入的12.56亿元创造了1347.54亿元的净资产,合计归母净资产1360.10亿元。
负债来源合计411.66亿元,其中137亿预收账款是占用下游的资金,15.14亿元应付账款是占用上游的资金,此外还有少数股东投入的58.66亿元。
这些投入的资金合计1830.42亿元,主要以金融资产(理财产品)、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形式存在。
上述资产负债表展示了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如何引入利润表呢?
我们都知道利润表的最终结果就是净利润,那么这个净利润的去向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了。
所以我们又得到了另一个会计恒等式: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净利润-本年度实际分红
再以茅台为例,2023年期末资产1830.42亿元,期末负债411.66亿元,期初净资产1174.08亿元,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12.6亿元,当年分红182.64亿元,该分红是2018年实现净利润于2023年的分红金额。
由此我们验证一下:411.66+1174.08+412.06-182.64=1815.16亿元,在考虑少数股东权益增加12.96亿元和未分配利润期初调整增加2.06亿元,刚好等于1830亿元。
因此会计恒等式演变为:
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净利润-本年度实际分红
这个公式的最大作用就是解释了财务造假的基本原理。
如果上市公司虚增利润,那么体现在恒等式里,要么是虚减负债,要么是虚增资产,由于虚减负债比较困难,因此虚增资产是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等都可以是虚增的对象。
2
隐藏的勾稽关系二:货币资金与利息收入
上市公司货币资金被占用成了如今A股非常普遍的问题,那么如何识别呢,这里就需要使用一个隐藏的勾稽关系了:
利润表的利息收入=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平均余额*货币资金收益率
由此我们得出:
货币资金收益率=利息收入/货币资金平均余额
这个收益率如果过低,且没有合理解释的话,那么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大概率被占用了。
比如康美药业,长期的存贷双高,截止2018年半年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同时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负债等)高达347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19%和104%。
而且拉长周期看,康美药业的存贷双高并非一日形成的,从2010年开始,其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余额分别为28亿、28亿,占净资产的比例均为56%,占比一路上涨,尤其是近四年,一步一个台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除了现金就是有息负债,像一对孪生兄弟,很有意思。
康美药业呢,整理了康美药业的利息收入和货币资金余额,计算出货币资金收益率,如下图。
可以看到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收益率在0.63%-1.45%之间,近三年约0.8%附近,远低于七天通知存款利率,因此使用此方法测算,康美药业货币资金的真实性非常可疑。
当然这里还可以通过利息费用/有息负债平均余额计算公司的融资成本。比如康美药业的利息支出高达5%以上,2012年-2014年更是高达7%左右。
所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没有人能够合理解释:康美药业为什么要用5%以上的利息支出率借款347亿元,而收益率只有0.8%左右,难道银行是康美药业大股东开的,为了给银行支付利息?
(以上康美药业内容摘自初善君2018年10月发布的《康美药业究竟有没有谎言》)
因此通过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的测算,可以计算公司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和融资成本,需要注意的话,地产公司存在大量的资本化利息支出情况,测算的融资成本偏差较大。
3
隐藏的勾稽关系三:为什么上市公司喜欢做大在建工程、商誉和开发支出
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来说,往往通过折旧摊销的形式进入利润表。
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如果是生产线的,往往通过计提折旧计入存货,然后再计入营业成本,如果是管理性质的,就是通过折旧计入管理费用。对于无形资产来说也一样。
当然也有一些长期资产不计提折旧、摊销。
在建工程科目,在建工程都是没达到生产条件的在建资产,因此没有转为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
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根据准则的规定,出租的房地产可以使用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续计量假如使用公允价值核算,就无须计提折旧。那么这些资产只创造收入,无需承担成本,那么使用成本模式自然比公允价值模式要保守的。
投资性房地产余额高达541亿的万科,使用的就是成本模式。万科表示本集团将持有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的房地产(包括正在建造或开发过程中将来用于出租的建筑物)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
公司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将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扣除预计净残值(残值率0-7%)和累计减值准备后在使用寿命内(20年-70年)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从万科2018年年报可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年初账面价值288亿,年末达到了541亿,年内出租的房地产大幅增加。同时,当年计提折旧10亿元。
跟成本模式不一样,公允价值模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这里就有非常大的利润调节空间了,一是投资性房地产不用折旧,也就意味着租金收入没有折旧成本,二是房地产的市场价可以操纵,可以人为调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比如美凯龙,下图是2013年至今,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投资性房地产每年都能带来20亿左右的公允价值收益,最高的时候占营业利润的比例接近一半,利润虚胖明显。
又比如新城控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余额为407.5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34%,同时2015年至201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15亿、5.94亿和9.11亿,可谓为新城控股的高净利率贡献了汗马功劳。
2018年新城控股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8.09亿元,同比增长209.02%,占归母净利润的26.78%。
开发支出科目,该科目为研发支出的中间科目,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支出可以资本化,可以费用化,有些企业先通过开发支出来计量,这样就可以推迟资本化后计提折旧的时间。
商誉科目,根据现在准则的规定,商誉只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因此这块资产虽然带来了大量的收益,但是并没有计入利润表摊销成本,也就是会虚胖。因此,当有传言商誉要按年摊销的时候,很多商誉余额高的公司直接吓得跌停。
以上这些科目余额比较大的企业,往往可能存在利润造假的嫌疑。因此企业把支出计入这些资产项目后,无需在利润表中体现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喜欢研发支出资本化、在建工程推迟转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折旧,这些资产可以带来收益,却不用计入利润表的成本费用,利润会特别好看。
4
隐藏的勾稽关系四: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表
如果单纯的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一个常见的勾稽关系是现金流量表的最终结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
同时“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就分别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的年初余额、期末余额。
然而随着会计的发展和演化,这个等式可能也是不成立的。
比如片仔癀2023年现金流量表显示,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02亿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72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70亿元。
但是其资产负债表显示,期初货币资金27.87亿元,期末货币资金42.63亿元。
这意味着期末货币资金42.63亿元与现金流量表的17.70亿元相差24.93亿元,片仔癀造假了?
即使造假了,这么明显的错误也不应该犯。
于是查询货币资金的附注发现,片仔癀的管理层认为有能力和意图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及计提利息、诉讼保全冻结定期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中信用证保证金及票据保证金存款等在现金流量表中不作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反映,这些货币资金合计金额刚好是24.93亿元。
当然,原因我们都能找到,只是好奇,这块资金在现金流量表中去哪了?理论上应该在投资现金流里,可惜也没找到。
当然,绝大多数公司里,这个等式依然是成立的。
5
隐藏的勾稽关系五:内在逻辑的自洽
当我们看一家公司的三张报表时,一定要注意报表之间数据的逻辑自洽。
有些制造业企业呈现出“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毛利率却逐年上升”的情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不能自洽。
存货周转率下降意味着公司产品销售遇到问题了,但是公司不仅没有降价促销,毛利率反而上升了。A股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扇贝游来游去的獐子岛,存货越来越大,周转率下降,最后只能减值。
当然一些消费品也能呈现类似的逻辑,原因是产品提价、同时新增品类。产品提价导致毛利率上升,新增品类导致周转率下滑,海天味业的2023年年报就呈现如此的特点。
除了内部数据互相要勾稽之外,其实现在的数据基本上都能做到内部匹配,我们还需要关注外部匹配。
公司的财务信息要与行业匹配,如果没有行业的数据,也要与行业内的主要公司匹配。比如某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比如盈利能力指标,同时还需要结合产业链分析,上下游是否完全竞争还是寡头垄断等等。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再深入解释。
总之,通过对隐藏勾稽关系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公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