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价值线
栏目 | 热点
作者 | 边江、南山
编辑 | 风飞扬
价值线导读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意在拉拢半导体大厂到美国建厂,并限制其在中国新建高技术水平厂房。
3天后,美国商务部再下狠手,宣布将包括EDA软件在内的四项“新兴和基础技术”纳入新的出口管制。
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国会又通过了规模更大的另一项重磅法案,目标直指中国新能源。
还是在这一天,中国五家央企突然集体宣布将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中美博弈正愈演愈烈。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1、五大央企集体退市的背后8月12日晚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上海石化等五家央企集中公告,宣布将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这些央企为何集体宣布从美国退市?
证监会给出的解释是: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企业自身商业考虑。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但在网络上,这一事件被频繁的与“脱钩”两个字联系起来。
一位专业从事美股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五大央企退市的原因大家也不用多联想,其实就是美国要求海外的上市公司提供审计底稿。
2023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根据该法案,在美上市公司必须要解决长期审计合规性的争议。如果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中概股应当在2023年底之前提交审计底稿,中国石油、中国人寿这类涉及国家敏感行业如金融、能源、军工等的公司,只能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你干的什么活儿都让美国知道了那还得了,所以更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底都拿到美国让他们审计了,那么退市也就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上述美股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央企。
此前,滴滴的事情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我们不想让滴滴向美国提供审计底稿,其中有涉及到数据安全的考虑。滴滴挣扎了一年,最后也不得不宣布在美股退市。
阿里巴巴也在近期备受关注。7月26日,阿里提交了20-F表格年度报告后,被SEC依《外国企业问责法》认定为“委员会认定的发行人”。根据上述认定,今年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未检查”年度。
为了应对潜在的摘牌风险,阿里已于7月26日宣布将把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变更为双重上市。在港股上市已成为中概股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蔚来、知乎、哔哩哔哩、贝壳等23家中概股已实现在港美两地上市,无论是回归企业数量还是回归速度都在提升。
2、芯片之后,美国又对新能源下狠手相比金融上的脱钩,中美在产业上的博弈则更加白热化。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
仅仅3天后的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又突然发布公告,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四项“新兴和基础技术”纳入新的出口管制,包括能承受高温高电压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和金刚石;具有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ECAD软件;可用于火箭和高超音速系统的压力增益燃烧技术等。
中方对此表达了坚决的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
同样是在8月12日,美国国会以220票赞成、207票反对通过了另一个重磅法案:《削减通胀法案》。
相比总额约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的总额更是高达4300亿美元。其中3690亿美元都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40%。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将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打造独立完整的清洁能源发电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这些,正是《削减通胀法案》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这个看似和我们没有关系的“法案”,实际正暗将剑尖指向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
法案提出,将有约300亿美元被指定用于生产税收抵免,用于加速美国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电池的制造以及关键矿物加工。除此之外,还有100亿美元投资税收抵免将用于清洁技术设施,例如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工厂。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法案中还包含着这样一段说明:
享受补贴的新能源车必须在北美组装, 40%的电池材料和“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者来自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2023年之后,采购“电池产自其他国家”的新能源车,将无法获得补贴。
这段说明所描述的内容,与芯片法案是何等的相似!尽管没有像芯片法案那样直接点名中国,但考虑到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地位,以及自贸协定这一附加条件,就差直接报身份证号了!
可以预见的是,该法案一旦正式签署,将大大加快美国在光伏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此前,曾与隆基大打专利战的韩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韩华就已经表示,如果法案通过,将考虑增加对美国太阳能制造业的投资。
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不得不面对两难的境地了。
以宁德时代为例。根据上述法案,宁德时代必须去美国建厂,否则将被彻底排除在美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之外。
然而,即便真的去了美国建厂,也未必会有好的结局。
宁德时代能取得全球锂电池霸主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国内完善的供应链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但依据上述法案,在美国建厂将无法继续依靠国内的供应链优势。
对此,宁德时代有两个选择。
另一个选择是将国内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全搬到美国。但这样做难度非常大,需要协调的东西太多。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中美关系,一旦美国再次挥舞制裁大棒,整条产业链的投资都将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另一个选择是启用美国当地的上下游供应链。但这样一来,宁德时代的成本优势将荡然无存,这将非常不利于与LG、松下等日韩企业的竞争。
3、看看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路线不仅仅是芯片和新能源,美国在其他很多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都在想方设法给中国企业制造麻烦。
自2018年3月22日以来,美国政府已经把数百家中国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到制裁“实体清单”(Entity List)中。其中:2018年被纳入实体清单的有63家,2023年有151家,2023年有240家,2023年有157家。
2023年,特朗普政府将包括华为在内的十几家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被“拉黑”后的华为,在全球手机市场中的份额光速坠落。2023年,特朗普又将中国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和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拉入该名单。
拜登政府上台后,沿袭此前政策,于2023年11月又将十几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12月,美国商务部还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及其11个研究所列入“实体清单”。
今年以来,拜登政府更是将目标瞄准了此前涉及不多的医药行业。2月7日,药明生物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核实名单”,直接带崩整个CXO板块。仅仅4天后,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和黄医药被正式拉入“实体清单”。
对于美国一再打压中企的行为,中国商务部多次予以批驳。中国商务部认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随意打压他国企业,对国际经贸秩序和自由贸易规则造成严重破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但显然,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并不会就此停下制裁的步伐。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5月的一次讲话中声称,拜登政府正在进行一系列调查,尽可能获得中国“不良行为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