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可以说是压在广大财务工作人员的三座大山。
经过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斗争,我们可以宣布,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在个别报表上的处理)这一座半大山已基本被我们征服。作为有理想有情怀的财务工作者,我们还要向合并财务报表以及企业合并(在合并报表上的处理)这一会计领域最高、最严酷的山峰发起冲击。
对于这样一座大山,我们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必奢望一朝功成。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登山队员们也不是从大本营不停歇的爬上山尖的,对吗?
所以,对合并财务报表的讲解将会是多篇文章共同组成的系列。待到功成之时,别忘了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翻过的山!
本篇文章,我们将仅仅回答4个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建立起大家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框架性概念,避免跑偏。而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我们会将这些框架性问题逐步细化。
1、合并财务报表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3、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有哪些?
4、为什么需要调整与抵销?调整与抵销的过程是怎样的?
1. 合并财务报表是什么?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是在对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再对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往来的经济业务而反映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重复计算的因素,通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对内部往来业务进行调整和抵销,将重复计算的因素予以剔除后编制而成的。
定义传递的重要信息点如下:
(1)合并财务报表离不开企业集团内所有公司的个别报表,个别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
(2)企业集团内所有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是形成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元素,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上会计项目的相加即得到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项目。需要剔除重复因素。
(3)合并财务报表的难度即在于如何剔除重复因素。
2. 什么情况下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对于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志而言,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些可笑。但我们仍要把问题提出来,因为它是框架性的本质问题。
我们常在各类教材中看到,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时点包括如下三个:
(1)合并日/购买日
(2)合并/购买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
(3)合并/购买以后每个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
上述三个时间点,与合并日/购买日相距的时间由近到远。时间越久,信息量越大,相应的,会计处理也就愈加复杂(但好在,原理完全一致!)。
根据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理论上说,只要有企业集团的个别报表,就可以形成合并报表。如果一个企业集团内的各个企业每月关账一次的话,每个月都可以形成一份合并报表。实务中,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并不会在合并日/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而是在月末、年末等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
3.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步骤有哪些?简而言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分为5步:
(1)设置合并工作底稿;
(2)将母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数据填入上述合并工作底稿,并加总;
(3)编制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重难点);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5)填列合并报表。
4. 为什么需要调整与抵销?调整与抵销的过程是怎样的?除上述第三步以外,其余步骤基本不超过小学数学范畴,难度极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重难点集中在编制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之上。而标题所列的问题不仅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亦是我们整个系列文章的提纲。
4.1 为什么需要调整与抵销?根据前文所述定义,某一经济行为事项如果影响了企业集团内的多个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可能带来重复因素,必须剔除。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即为“剔除”动作。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举个一句话例子。
A公司是母公司,B公司是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3年12月31日,A、B公司资产负债表情况如下:
从母公司A的角度而言,其拥有B公司的所有净资产50万元。而具体到B公司内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构上,B公司除了50万元存货以外,没有其他资产、负债,相对应的,B公司个别报表上还有50万元股本,表示其被A公司拥有50万股股票。
从A、B企业集团外的角度看上去,A、B企业集团事实上仅有100万元固定资产和50万元存货,相应所有者权益也是150万元。而A公司个别报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B公司个别报表上的“股本”,仅仅代表着“控制子公司50万元净资产”和“被母公司控制50万元净资产”,这是A、B企业集团自家的事,从企业集团外看来是虚的。
如果仅仅将A、B个别报表简单相加而不做处理,就会产生虚增的资产和虚增的所有者权益。因此需要剔除重复因素,而剔除的方式是什么?剔除的方式就在于“调整与抵销”。我们系列文章的主体内容,也就将聚焦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与抵销上。
4.2 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的两种主要处理方法关于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成本法直接合并抵销”和“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进行合并抵销”两种(现在看不懂这两个名词没有关系,名称不重要)。其实,在我们后续的讲解中,大家将会发现,这两种处理方法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区别几乎仅在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进行合并抵销”将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的全部思路和过程都落在纸面上了。也正是考虑到“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抵销”能够更详细的呈现思路和过程,本系列文章中,所阐述的细节都以“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抵销”为范本。
4.3 调整与抵销的过程是怎样的?调整与抵销的过程是怎样的?原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整个系列的核心问题。在本系列的开篇中,我们将首先列出如下提纲,框架性的叙述调整与抵销的过程,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逐条论述框架中所列事项的细节及原理。
上述表格即为整个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系列的提纲,合并报表的重难点,都包含在了上述提纲里。未阐述完全的问题和细节还有很多,但我们已经开启征服它的征途。在此做一个预告,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分3-4篇文章逐项阐述上述三个步骤表格中的具体原理及实操。敬请关注。
想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