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高端人才个税优惠背后:深圳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个税返还的政策有哪些>

高端人才个税优惠背后:深圳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有相关统计显示:若按税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税收负担,珠三角九市2017年税率为21.6%;香港2017财年税率为13.1%。“税制冲突明显,影响人才集聚。”位于北京的一家智库在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类似问题还包括“出入境欠便利,制约人才流动”,以及“公共服务衔接尚未建立,不便于人才安居乐业”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争夺国际人才日趋激烈,利用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优惠招揽人才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增强对吸引港澳人士的影响,广东层面近年来曾多次通过自贸区建设等形式向国家争取政策,以探索弥补各地个税差异。

以深圳前海片区为例: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官方网站的相关网页上,至今仍专门列出了摘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国函[2012]58号)中的相关条文:“对在前海工作、符合前海规划产业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取得的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的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据此,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深府〔2012〕143号),实施了“前海境外人才个税15%”优惠政策。对在区内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超过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由深圳市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返还。

境外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前海共认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发放个税补贴合计超过1.73亿元,逐年稳步增长。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等前海重点发展产业。其中,港籍人才278名,约占50%。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标香港‘标准税率15%’的标准,打造了前海‘类香港’的税收环境……深港合作有了着力点;有效降低企业在前海的运营成本,促进一大批聘用境外人才较多的企业落户前海;个税补贴直接返补到个人,吸引境外高端人才在前海聚集……这是前海乃至深圳市吸引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重要抓手,在实施过程中也备受企业、人才重视,影响力逐步提升,引才聚才效应大幅显现。”2023年1月,前海管理局在《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政策解读中称。

横琴也有类似政策:为吸引港澳高端人才到横琴发展,其实施的是“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横琴实际发放补贴金额2722万元,同比增长8%。

简言之,为吸引香港人才,前海和横琴都容许港人只按照香港的税率交税,至于与内地税率出现的差额税款,由当地相关机构提供补贴。在今年1月份由广东省政府发布的2023年“一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中,则对此再进一步提出:将减轻在粤工作的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珠三角九市可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税率差额给予补贴。

今年3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则进一步确认: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通知》还规定,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和补贴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这也意味着,相关政策虽将扩大至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多个城市,但仅适用于指定人才。“包括如何认定人才的标准,以及如何将以往的补贴措施进一步细化并推广,都还存在一系列挑战。比如,前海能为高端人才提供税项补贴,与其整体规模较小有关。在进行相关政策推广时,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点。深圳在这方面属于做得比较领先的,毕竟财政实力摆在那里。”一位在前海从事企业相关税务咨询的相关人士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对记者指出。

记者亦发现:根据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2023年1月22日公布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政策解读中,其在问题解读部分中亦指出:“享受前海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政策的申请人,不再重复享受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前海人才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前海总部企业人才扶持资金等人才优惠政策规定的奖励或补贴。”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龚国平也曾在介绍相关政策时提到: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税负最高只交到15%,差额的30%则由珠三角9市的市一级财政来补贴,“具体操作上,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照样缴纳,他可以到市级财政部门申请补贴。”

“补贴总量应该并不是无限的,相关的补贴的审批时间也不短,还要先缴后退,如把措施拓展到大湾区各地,情况将进一步复杂。”前述相关人士称。

曾任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的一位人士此前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多个城市,将来或会实行分区收税,以2至3个城市为一个税网,令大湾区内有多种计税方法。

深圳继续补短板

“为人才减税,而不是直接补贴发钱,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深圳的借鉴彰显了向国际标准看齐的大气。中西部主要城市,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人才引进计划,一些奖励看起来还并不低。但与深圳有针对性减税政策比起来,总给人以一种大而不当的感觉。”区域经济研究者、“西部城事”公众号主笔朱昌俊对记者分析称,“到底如何招揽高端人才,还真不是随便出台一个重金奖励计划这么简单。”

但对深圳而言,其在“引智”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型城市15年连冠,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两位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达到3000家以上,全市高新企业已达到1.44万家,居全国第二位——背后,实际仍未完全解决高端顶尖人才紧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老大难问题。

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职院士总量41名,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611人,较北京、上海等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特别是跟研发产生链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这导致了其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不足。

“一方面,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作为中心城市的深圳需要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上加强投入和布局;另一方面,在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深圳的不少企业已面临关键技术买不来或处于如华为所提到的‘科技迷航’阶段,产业受制于人的领域相对较多,科技创新的迫切性也相对更为迫切,深圳需要加强投入摆脱这种困境。”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对记者指出。

按照他的分析,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深圳目前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谋划科学城加强基础研究,如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合作区、西丽国际科教城等,积极争取和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一流人才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搭建更好的平台。深圳这两年相继成立了两个省实验室——从事网络空间信息研究的鹏城实验室以及从事生命信息和生物制药研究的深圳湾实验室——也将进一步激活深圳的原始创新研发能力。

其二,引入国际人才和优秀团队。深圳发力引进10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团队,目前深圳已引进7个诺贝尔奖得主团队,还包括如图灵奖等各类国际领军团队。

其三,在基础研究上加强财政支持力度。2023年,深圳市财政科技研发资金预算规模123亿元,与2015年相比,五年间增长超5倍。其中基础研究安排45.36亿元,占科技研发资金比重36.87%。

但他也指出:虽2023年深圳对于科技研发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深圳的科技资金投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