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同国际形势相接轨,我国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先讨论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特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
1公允价值涵义及其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描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对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而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尽管在形式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其本质上却有共同之处。从其涵义上看,以公允价值交易的双方必须是无关联交易的交易方,否则交易方很可能利用公允价值为其操纵企业利润;公允价值的交易必须是自愿的,在强迫交易或者被迫进行资产清算时,公允价值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公允价值必须是双方熟悉情况的,这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因而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应用层次,即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如证券交易市场),按市场报价作为公允价值;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参照最近的交易价格或同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的,采用专业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会计的计量属性要求能够正确反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会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原则的重中之重。历史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但历史成本是一种过去时态,适用在初始计量和各期进行摊销或折旧,但不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也就难以达到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了。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信息为基础,能够反映物价、利率、汇率变动及科技进步引起的贬值等因素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动态反映。公允价值有时又不是一种单一的计量模式,以其他模式为参照基础,例如采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可变现净值现值等折现方法往往又成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参照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确定的综合计量属性。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公允价值究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帮手不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公允价值如何在会计准则中得到应用以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2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以及债务重组。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主要体现在商誉、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支出)、资产减值等方面得到体现。
(1)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时得到的应用最广,因为证券市场上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把握和风险的控制,能够很好地反映金融工具的市值对净利润或净资产的影响。但随着金融工具按不同种类的划分,具体的影响也就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与套期保值有关的除外)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相关的交易费用确定为当期损益,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单独确定为应收项目。在出售或处置该金融资产或负债时,出售或处置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对于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入账金额包括相关的交易费用和其公允价值。而在资产负债表里,其变动损益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这点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同,其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也就不同了。
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入账金额也包括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在处置该资产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相对比,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做相似的会计处理。
由于以上几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在划分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界限。所以怎样划分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的看法,因此应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金融资产的良好运作。
(2)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备而持有的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通常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所持有的投资性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影响。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将投资性房地产看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处理,按期进行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反映在利润表上,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而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而在利润表上则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得到体现。
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则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入账。通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科目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体现。这样一来,将会使各期的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拥有出租的建筑物或拥有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是利好的影响,相反在房价回落,则是利空的影响。
在后续计量中,成本模式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的,且满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的可以转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得转化为以成本模式计量。这样,计量模式转换采用的重新估值技术就至关重要了,若实际价值与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引起的账面净资产可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升值状况,但一方面也可能使企业在初始计量时采用计量模式的区别来隐藏资产,到达操作利润的目的,因此必修加强企业的审计力度,加强监督体系的职能。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性质;②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不确定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所以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不同,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与否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中换出资产不同也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来记账。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以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表。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来影响利润表。若上述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时则基本上不影响利润。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若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上市公司往往采用估值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的估计正确与否就至关重要了。若存在关联交易其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交易方通过法律上的漏洞来粉刷财务报表,伪造公司良好业绩表象的手段。
(4)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为了防止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企业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当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是根据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择高而选择。再根据资产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若发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关的减值损失。这样在减值测试过程中,是采用公允价值和现值两种计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公允价值如何衡量、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和现金折现所采用的折现率对资产减值测试就无比重要了。
在确定其公允价值过程中有些资产往往不具有活跃的市场价格也没有相类似可以参考的价格,这要采用估值技术的方法进行估计。如何衡量估值的准确性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候要求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够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时间。但企业往往受到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科技进步的影响,给预计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过度自信乐观的管理层往往会高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是要求能够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在会计实务中采用市场利率为依据,若没有市场利率则采用替代利率估计。这样替代利率又能否正确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资产减值测试过程中,计量属性要慎用。
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原则中,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上,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资产利润虚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债务重组。
在债务重组中,根据不同的重组方式会计操作也不同。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计人当期损益。而以费现金清偿时,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问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当期损益。债务转化为资本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这样一些本无清偿能力的公司,一旦经过债务重组可能减少债务,增加权益,同时增加当期利润,并极大地提高EPS.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操纵利润,蒙蔽投资者,所谓的“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应用环境及其相关建议
(1)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
任何一种计量模式都要求有与之适应的内外部环境。鉴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情况,正处于转轨型经济时代,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也没有改变国有股、法人股所占股份比例过高的局面。上市的民营企业中经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大股东很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来达到内部人控制的目的,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关键要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让投资者参与市场,弱化内部人控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监督权。同时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利用公允价值来把握市场信息,紧跟市场,为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2)孕育公允价值所需的市场条件。
证券市场存在着活跃的市场报价,但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到达有效性并没有统一的意见。采用估计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也需要市场信息。所以要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使公允价值更加客观、直观。同时加强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迅速获得可靠的市场数据提供便利。
(3)加快会计的审计监督建设,规范财务信息的披露。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必须尽职履行审计义务,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这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同时要加强审计届和评估届的合作力度。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到公允价值评估时的假设和估计。这对于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披露,加强审计监督,维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意义。
4结论
公允价值的运用和研究在我国尚在初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操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史,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6)
[4]刘治,孙铮,公允价值的实证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研究机遇口],财经研究,2008,(1)
[5]汤卫忠,新会计准则忠公允价值计量的探析[J],特区经济,2007,(11)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派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