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审计读书报告会第十四讲<后续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特有程序>

审计读书报告会第十四讲

浅谈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

 

(主讲人:湘雅二医院审计办 陈婷)

 

第一部分  管理审计

 

一、 管理审计的概念

 

“管理审计”最早于1932年由英国管理专家罗斯(T·G·ROSS)在其撰写的《管理审计》(The Management Audit)一书中提出,此后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展,其定义可以做如下表述:管理审计是审计机构或人员根据委托或授权,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性、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审查和分析,通过对管理现状的评价,谋求改进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业务开展还主要局限于财务领域,这种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范围狭窄、时间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我们审计人员来说,把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将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合规型审计转移到内部控制和管理审计为主。由此,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成为必然。首先,开展管理审计是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管理审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是企业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加价值的重要途径。第三,开展管理审计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建设、自我发展的需要,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准确,便于内部审计开展工作。

 

 

二、 管理审计的特点及意义

 

(一)管理审计的特点:

 

1、 管理审计是针对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无论是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信息管理,只要管理活动存在,就可以实行管理审计。

 

2、 管理审计是一种审查、评价活动。根据审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 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概念,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过渡和延伸。

 

4、 管理审计与其他审计活动的联系。管理审计通过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改进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二)管理审计的意义:

 

1、 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 开展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 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管理状况的系统检查,评价管理绩效,借以提高管理效益。管理审计直接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其审查和评价对象,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职能审查、管理部门审查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审查三个方面。

 

1、 管理职能审查,主要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检查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是否完善、有效。具体包括对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进行审查。

 

2、 管理部门审查,主要包括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设备和物资管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的审查。

 

3、 管理人员素质审查,主要包括对管理人员素质整体的审查评价和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评价。

 

 

四、 管理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不论何种审计,审计程序通常是相似的。为保证管理审计工作质量,提高效率,管理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确定被审对象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详细研究被审对象的背景资料,制定初步审计方案,并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

 

2、 实施审计阶段:依据制定的初步审计方案,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被选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并作出初步评价。

 

3、 报告阶段:在结束了对被审计对象的检查和评价之后,审计人员应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在与管理者讨论的基础上编写并报送审计报告。

 

4、 后续审计阶段:后续审计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建议进行纠正行动的实施效果,以真正达到管理审计的目的。

 

管理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决定了管理审计方法有自身的特点,以定性法为主。常见的审计方法有以下几种:实地观察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穿行测试法等。

 

 

五、 我国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管理审计自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缺少现成的经验,方法体系及审计机构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2、 管理审计缺乏系统规划和方法体系。

 

3、 缺少全方位的审计领域。

 

4、 管理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

 

5、 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

 

6、 人力资源团队的培养与开发工作薄弱。

 

在初步分析企业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不断地完善、健全管理审计机制,使管理审计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水平转变,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 加大管理审计绩效准则和审计技术研究力度,尽快出台管理审计法律法规准则。

 

2、 领导重视,职工参与,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3、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审计。

 

4、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审计制度。

 

5、 拓宽内部管理审计的领域。

 

6、 注重审计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

 

总之,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应作为审计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审计工作的目标应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其定位应放在“管理、效益”上。

 

 

六、 案例分析

 

许昌卷烟厂的三例审计实践活动,将内审扩展到了管理领域,对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租赁进行了尝试性的管理审计。

 

(一)招投标管理审计

 

招投标作为控制成本费用的一种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招投标工作,使招投标工作在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对此项业务活动进行了管理审计。具体审计方法是:

 

1、细编“审计方案”,绘制工作表。对招投标管理审计立项后,对已进行过的招投标活动运转情况统计、对比、分析,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然后,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征求意见,找准问题的要害环节,摸清人家的看法,完善审计方案,绘制出完整的招标管理审计工作表。

 

2、绘制招标流程图“招标—开标—评标—定标”,根据流程图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分析。在招标阶段发现:招标方式均采取邀请、自行招标,大多无标底;被邀请单位范围有局限性;没有提前几天向有关部门提交招标文件和招标通知书。评标阶段:评委人员组成不合理,评委专业资格有缺陷,评标标准存在不合理现象。

 

3、检查中标合同环节。签订合同时间、标的物与中标通知书是否一致;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是否从三例审计实践一致;中标单位的承诺在合同中有无体现,如质量保证、工期保证、优越条款;是否有分包、转包现象等。

 

4、检查招标后的监理是否到位。因为前期是无标底招标,对所招标的合理性没能公正评价,现实中又存在中标工程增加部分高的审计核减率,招标项目的最终决算价高出中标合同价等现象。因此,建设项目招投标后的审计监督极为重要。

 

5、整理归纳,修订制度。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招投标存在的不足,坚决杜绝以合法形式掩盖不合法内容的发生。这就需要从体制上入手,完善修订以前招标管理规定。

 

通过以上环节的审计,对我厂的招标工作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价:效果显著,仍需完善。2004年通过40次招标,节省资金超千万元。还有一些招标关键环节如邀标范围、标底制作或预算编制、实施程序、评标标准需要完善,招标相关部门的职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

 

此次招投标管理审计取得了以下成果:使招投标工作更趋规范化、招标过程合法化、招标文件完整化、评标定标合理化、竣工结算真实化,会使招标工作发挥出更有效的节约开支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人力资源管理牵扯总厂及分厂多个部门,开支金额数百万。我们对人力资源的支付依据,开支标准、人数使用是否合理、如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管理审计,不仅检查书面资料,还深入劳动用工现场,查看职工人数、劳动内容、使用工具、运输距离等,就开支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调查,更进一步延伸到资金去向的目的地,查清人力资源的真实性。通过这次管理审计,查出人事管理方面的诸多漏洞,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警告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务用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就用工申请、用工审核、用工监督(用工人数、用工时间、工作任务)、劳务支付标准等做了统一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三)外租仓库管理审计

 

针对外租仓库多、分布广、开支金额大、涉及部门多的现状,为摸清外租仓库管理状态,进行了仓库租赁管理审计。通过查阅租赁合同、实地测量面积、察看仓库利用率、审核支付凭证,摸清了外租仓库的数量、位置、实际租赁面积、用途及利用情况。查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合同所签面积概念不清,既有建筑面积,又有使用面积;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不符;一些仓库利用率不高。

 

为此提出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合同控制,要实地测量、核定租赁面积;取消、调整部分外租仓库。审计结果:根据总厂仓库现状,充分利用资源整合,退掉12栋仓库,面积10000多平方米,核减面积500多平方米,年租赁费节约100多万元。

 

 

第二部分  效益审计

 

一、 效益审计的概念

 

效益审计在国外有很多种称谓,常见的是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其实质上两者都是对公共资源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只要对其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称谓只是一个形式。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准则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审计。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效益性和决策科学性最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工具和手段。我国对效益审计的实践与理论探讨,从1983年国有审计机关设立时就开始了。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二、 效益审计开展的必要性

 

效益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展效益审计,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效益审计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效益审计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公共收支的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推动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2、效益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3、效益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的需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

 

4、效益审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开展效益审计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利用的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促进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审计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 效益审计目标及实现途径

 

效益审计目标一般可表述为“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效益审计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效益审计目标要受到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的限制。如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效益审计要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概括地说我国现阶段效益审计的目标或者重点是“揭露管理和效益中的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效益审计要以“三个为主”。即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

 

效益审计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效益审计对象、项目、标准、内容、方法程序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它与其它任何管理活动一样,都存在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制约着效益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效益审计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抓住效益审计的“关键点”,围绕这些“关键点”来构建效益审计工作格局是实现效益审计目标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以项目为载体。项目的确定与选择是搞好效益审计的首要环节。在确定和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增值性;2、重要性;3、可行性;4、时效性。在审计项目确定和选择上我们要防止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事先不确定效益审计项目,错把被审计单位当作效益审计对象。严格地说被审计单位只是被审计对象的限定语、而非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是效益审计的项目。二是对效益审计项目的增值性、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未进行评估和分析,使审计不仅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一定的风险性,还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二)以管理为切入点。从管理入手、以管理为切入点是开展效益审计的内在要求。效益审计关注的是效益。关注效益必须关注管理,而关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关注效益。从管理入手找出管理的关键点和控制缺陷,分析管理缺陷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影响,借以进一步确定效益审计的具体目标、重点范围和方式。

 

(三)以成本、效益为主线。由于资金的性质不同、项目不同,提高效益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审计作用于这两个方面应该就是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就是对成本与效益关系的比较与分析。因此,效益审计必须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主线即通过审计要寻找在成本费用既定的情况下提高质量和效益、或者在质量效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和费用的途径。

 

(四)以“三E”为核心。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涉及到“成本”、“投入”、“产出”、“效果”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效益审计的三个层面:一是经济性审计。所谓经济性审计是审查被审计单位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条件下是否实现了资源(成本)耗费最小化,它所关注的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二是效率性审计。所谓效率性审计是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实现了在既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或者说在既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三是效果性审计。所谓效果性审计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审计主要关注的是一个项目投资后是否实现了目标。当然,效益审计还包括其它一些内容,但“三E”无疑是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

 

(五)以揭示损失浪费为重点。节约就是效益,节约的对立面是损失浪费,损失浪费是影响效益的主要问题,甚至有些损失浪费现象比违法违规结果对效益的影响还严重。当前效益审计要解决的最突出问题是损失浪费,然后逐步扩展到更深的层面。在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要重点揭示以下几种形式的损失浪费:一是技术性损失浪费,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而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大、成本高;二是文化性(观念性)损失浪费,由于生活观念、工作观念落后、不会算账、不会过日子、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如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制度性损失浪费,由于某些制度、特别决策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到位,导致许多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花的钱花了。

 

四、 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一)效益审计的内容可归纳九个方面:

 

1、 涉及资金方面效益审计内容,主要是围绕单位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效益审计评价。

 

2、 涉及管理控制方面效益审计内容,主要涉及部门单位或审计项目管理方面的效益状况。

 

3、 涉及管理服务质量方面效益审计内容,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

 

4、 涉及电子信息系统方面效益审计内容,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运行情况进行效益审计评价。

 

5、 涉及管理政策方面效益审计内容,运用效益审计方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部门决策参考。

 

6、 涉及管理责任方面效益审计内容,对公共管理责任的审计是效益审计的关键内容。效益审计的中心目标就是发现管理效益问题,确定责任,提出管理建议,强化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从而促进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7、 涉及人力资源方面效益审计内容,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检查公共管理机构或其他部门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情况。

 

8、 组织质量管理方面效益审计的内容,通过对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组织功能是否科学有效的检查,也可使管理部门的效益得到大力改善。

 

9、 涉及环境方面效益审计内容,审计部门需要对政府的环保投入及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等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环保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二)效益审计的方法主要是专项审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效益审计在方法上不限于查账,更过的是了解事实、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所以专项审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也是目前效益审计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并具有程序简便、目的性明确、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

 

其中,内部审计开展效益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 审计查证法,包括常规技术方法(如审阅法、顺查法、抽样法等)和现代管理方法(如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2、 审计分析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

 

3、 审计评价法,包括定性的方法(通常采用是成功度评价法)和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五、 我国效益审计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及对策

 

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体系,尚需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尝试,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审计观念不够强。由于对效益审计的认知还局限于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甚至有些人认为效益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国情,似乎意义不大。

 

2、 政府体制不够顺。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化;缺乏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

 

3、 公共财政不够全。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国家审计的要求不再只停留于对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他们更关心的是财政支出的效果。

 

4、 审计范围不够广。国有企业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最早的领域,现在涉及的范围也很局限。

 

5、 审计标准不够明。现在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效益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效益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

 

6、 人员素质不够高。有些审计人员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规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

 

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经秩序状况及审计工作质量和人员的总体素质等,决定了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裹足不前,应破除神秘感,积极探索,逐步实践。我们应从各方面来应对遇到的困难:

 

1、 树立效益审计观念。

 

2、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3、 完善审计法律法规。

 

4、 抓好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的结合。

 

5、 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6、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六、 案例分析

 

(一)通过下面的几幅漫画和举例可以直观的看到,效益审计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中起到的作用:

 

 

青岛市通过效益审计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多次表示:“拿出几百万看住几十亿,合算。”一些违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巨额损失浪费。一些政府部门不重视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决策失误、损失浪费,造成一个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

 

一、生活饮用水源地建项目

 

青岛市审计局对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进行审计时发现,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这个中心竟然在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投资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实际根本无法运营,致使先期投入征地及工厂搬迁等费用400多万元难以追回。

 

 

 

两贫困县投巨资建大广场

 

二、县广场可比天安门广场

 

审计署副审计长刘家义谈到投资效益时曾经举了两个例子:西部某贫困县在县城建中心广场,面积5.2万平方米,是天安门广场的二分之一;还有西部某贫困县,修了个占地100多亩的县城广场,投资额竟然达到全县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5%。

 

 

审计部门人士称,财政资金被当成“唐僧肉”,造成巨大损失浪费。据新华社电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并不涉及违法,长期以来很难像腐败问题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正是在所谓“合法”使用的背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正悄悄吞噬着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

 

三、体育中心工程款掺水两成

 

许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也是惊人的。2004年,山东省审计厅对省体育中心改造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结果发现,参与这一工程的25家施工单位都存在着高估冒算问题,有的重复计算工程量,有的变更设计,有的不履行约定。提报的约1.8亿元工程价款中竟有四分之一是“水分”。

 

“如果不进行审计,这样一个项目国家就要多掏5000万元。”山东省审计厅投资审计处处长鲁玉芹说,“施工单位都把财政资金看成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

 

据新华社电“在我们显示生活当中,除了有些违法违规、贪污腐败问题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问题。”在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看来,损失浪费同贪污腐败一样可怕。

 

 

第三部分  总  结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有它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内部审计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最后落实到提高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加效益。这一科学定位从审计理念、审计思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以及审计目标、审计手段等诸方面赋予内部审计以全新的内涵,符合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管理加效益的定位,要求在审计理念上,要把内部审计从监督检查转变到控制机制上来,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推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管理加效益的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上。通过审计,找出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和流失的漏洞,从加强管理入手,发现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内部审计在促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其他管理部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部审计由于植根于组织内部,对所在单位的状况比较熟悉,在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部分  参考资料

 

 

【1】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管理审计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 审计研究前沿,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 内部审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 现代内部审计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7】 审计技术方法,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8】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9】 审计探索与创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0】 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及其他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