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改改肖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颜昱晔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经过千年时间的流转会变成什么样子?答曰:小桥流水“老”人家。此“老”,一为留下的老建筑,二为留下的原住民。
日前,“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浙江绍兴、湖州、嘉兴等地,在多个古镇探访,寻觅历经世事变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与故事,感受那份流淌在青石板路和老台门间的人情味儿,发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千年古镇里流淌的人情味儿
与其他江南名古镇相比,崇仁古镇名气不大,却有着难得的宁静和质朴。
位于绍兴嵊州市的崇仁古镇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已有先民居住,唐宋时期已经相当繁荣。古镇面积30公顷,精华区域3公顷,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文化积淀深厚。据统计,古镇至今保存完好古老台门150余座、古井49口。
崇仁古镇似乎有种可以让时间慢下来的魔力。在这里,静下心来,观赏一下古建筑里的中式美学,是一场身心愉悦的享受。来到玉山公祠,在一阵阵赞叹声中,记者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起来。
公祠内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用导游吴虹的话来说,崇仁古镇的每一栋古建筑里的每一个工艺构件,都有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韵味。
“像这幅石雕,使用了灰塑技艺,民间俗称堆灰。它不仅要求工匠有高超的雕刻技艺,还要有一定的美学功底。它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画。”“这个瓶子图案寓意‘平平安安’,喜鹊代表‘喜上眉梢’,房檐下的一排小狮子象征‘事事顺利’”……在吴虹的讲解下,千年前古人的聪慧与讲究,透过建筑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玉山公祠带来的美学震撼还没有消化完,崇仁古镇的老台门,又把人带入充满人情味儿的烟火气里。
“婆婆,晒被子呢。”“是呀,要不要来家里坐坐。”83岁的蒋阿婆热情地与经过的人打招呼;89岁的老奶奶看到有人进到台门里,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好客地准备好一杯茶水……行走在台门间,人与人之间几句随意的交谈,道不尽温情与淳朴,也让崇仁古镇鲜活起来。
正是这份温情,使得崇仁古镇的古建筑得以保留完好。记者采访时,静轩台门正在修缮中,这是崇仁古镇建筑群文物建筑修缮第四期工程。
“台门修缮需要把原来的居民先全部搬迁出去,等修缮好后,再整体搬回来。”崇仁镇政府工作人员屠榕月对记者说,“老人们听说政府给免费修房子,都可高兴了。”
居民搬迁配合度极高的秘诀,在于工作人员与居民们建立起的浓厚人情味儿。
平日里,居住在台门里的住户,一旦发现老建筑有什么异常或者有什么需要,都会及时与镇里联系,不出15分钟,镇里的相关工作人员就会出现在台门里。久而久之,大家都处成了一家人。
屠榕月告诉记者,在搬迁过程中,施工单位考虑到老台门里老人居多,专门派人帮忙搬家,镇里还将老人们统一安置到古镇沿线的公房里,尽最大努力减少搬迁修缮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不便。
“整体修缮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它之前是什么样,修缮后还要是什么样,不能破坏它,因为古建筑也是一种历史记忆。”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鑫君说。
热门古镇里掀起非遗、汉服热
沃盥、对席、同牢(劳)、合卺、执手……4月24日,一场独具特色的明制婚礼表演在绍兴柯桥区的安昌古镇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扮演新郎、新娘的韩叶聪和李思佳,现实中真的是一对新人。“我们俩上个月刚办完自己的婚礼,其中一场就选择了中式传统婚礼的风格。”这对新婚夫妻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传统文化,“这次能为游客们展示古代婚礼,觉得很有成就感。”
安昌的水上婚礼颇有名气,浪漫温馨的仪式在这里都以水为舞台,以爱为主旋律。安昌古镇保护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鉴告诉记者:“近来,年轻游客对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在保持古镇原有风貌的同时,注重体现‘在地性’,让旅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休闲价值间的‘双重满足’。”
无独有偶,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湖州吴兴区的南浔古镇,一场场中式传统婚礼同样吸睛。
“南浔古镇特别推出了水乡婚礼,让现在的年轻男女能够感受传统水乡婚礼的魅力。”南浔古镇的讲解员小姚一边指着河道里表演归来的喜船一边向记者介绍。
“虽然水乡婚礼没赶上,但看到了练市船拳、高杆表演、剪纸等非遗、民俗活动,非常开心。”来自嘉兴的游客吴女士笑盈盈地说。
诚如吴女士所说,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古镇的“标配”项目。
在嘉兴嘉善县的西塘古镇西园,盘扣非遗传承人彭丽华正在教授外国友人纳比尔制作盘扣。纳比尔来自也门,6年前,他和妻子来西塘旅行,一下子就被江南的小桥流水所吸引,决定在西塘定居,并在古镇上开了一家汉服店。
“盘扣是中国传统文化,它太美了。”纳比尔举起手中的盘扣,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我开的汉服店会用到很多盘扣,所以我想了解它,尽管它做起来有点难。”
除了非遗热,古镇里还有一股汉服热,处处可见身穿汉服,手持油纸伞、团扇等道具的游人。
“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汉服活动。4月有十二花神节,七夕推出爱情主题汉服活动,11月有超40多项主题活动的汉服文化周。”西塘镇党委委员杭斌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长三角古镇多且景致相似,在古镇保护之余,如何从开发中“杀出重围”,西塘选择了利用好汉服这张文化牌。
截至去年底,西塘有100多家和汉服相关的经营场所,包含了汉服租赁、妆造、拍摄等一条龙服务。
如今,西塘正系统谋划和推进汉服文化活动向汉服文化产业发展,开启汉服体验3.0版本建设,欲把汉服沉浸式体验做深做细。
“西塘,这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正借助汉服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态度,承前、启后、守正、创新。”杭斌说。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