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现存《周易》古籍善本都有哪些?<周易文章内容有哪些类型>

现存《周易》古籍善本都有哪些?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现存《周易》古籍,如果不计出土的竹书和帛书《周易》,我国现存最早的《周易》古籍应该算敦煌石室的唐代写本《周易》和《周易音义》残卷,还有西安碑林的唐石经《周易》和《周易略例》。

能够流传至今的纸印善本,则多数是宋代的刻本,下面简要介绍宋代的几种《周易》善本。

1、宋刻周易巾箱本

此《周易》善本,为宋刊“八经巾箱本”之一。

此书原为袁世凯二子袁克文收藏,袁世凯死后不久,袁克文寓居上海,因生活日渐拮据,遂把藏书卖出。民国十五年(1926)涉园曾经影印宋刻巾箱本八经白文,一函六册, 今藏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此书没有注与疏,只有周易白文,因而也称之为“单经本”。

2、南宋国子监刻十二行周易注附音义本

南宋周易单注附音义刻本首叶此《周易注》九卷,王弼、韩康伯注,间附陆德明《周易音义》。

此书屯卦、贲卦、睽卦、震卦“媾”字与《系辞》“构”字、《杂卦》“遘”字皆缺笔; 坤卦、需卦、颐卦、旅卦、未济卦与《系辞》“慎”字皆缺笔,临卦、复卦、艮卦与《系辞》“敦”字皆不缺笔。是书不避南宋光宗讳,证明刻于南宋孝宗时期,根本不是“北宋佳本”。

此书今藏国家图书馆,2003 年 6 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再造五百部,八开本,每部三册, 卷第一至卷第三为第一册,卷第四至卷第六为第二册,卷第七至卷第十第三册。

3、南宋刻十行周易单注本

《周易注》九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此书雕版于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至光宗绍熙四年(1193)曾经补版“重刊”印刷,至宁宗开禧乙丑(1205)曾经补换一版印刷,又至宁宗嘉定五年(1212)则大规模补版 “重刊”印刷。此书最大的缺点,丢刻《系辞》“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十六字,还丟刻注“涣者乘理以散动也”八字。

王应麟《玉海》记:“绍兴九年九月七日诏下诸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板。”以此推断,此书最早雕版应该是南宋高宗时国子监的“校对镂板”,其镂版时间当在绍兴十二年。是书十个大字和十一个小字“慎”、七个大字和六个小字“敦”皆缺笔,避皇帝讳一直到光宗。从避讳方面看,也能证明是书在光宗时期曾经有过“重刊”的事实。

4、北宋国子监刻南宋递修本周易正义

宋周易正义刻本图 《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宋刻递修本。

《钦定续通志》记:“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刋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按此书末叶所记,孔维是刻本的督勘官及督校官,雕版完成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戊子十月。

5、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周易注疏本

《周易注疏》十三卷,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书原藏于日本足利学校,一九七三年足利学校后援会再造三百部。南宋初《周易注疏》 刻本,我国自明代钱求赤以来就没有完整收藏,清代阮元修十三经注疏也没有看到此书,所以他只好用宋刻十行《周易兼义》作底本修“周易注疏”。

现在,日本足利学校后援会再造的南宋初刻本《周易注疏》已经流传回我国。我们有幸得见是书之“庐山真面目”,由此在《周易》文献研究方面如鱼得水,一些历史上混淆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了。

6、清代陈鳝补修的南宋刻本周易注疏

《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清陈鳝补修本。

陈鳝修补的《周易注疏》今藏国家图书馆。1994 年启动的《续修四库全书》把此书影 印收入经部易类之中。2003 年 4 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经部”纳入陈氏此书,第一版再造了 500 部。惜乎我国当时没有得到日本足利学校后援会 1973 年再造的真正南宋初年《周易注疏》刻本,也只好勉强用陈氏补刻本了。

7、 南宋刻十行本周易兼义

编纂“十三经注疏”始于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的《周易注疏》就是单注和单疏的合璧,没有什么《五经正义表》等内容。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其《周易注疏》 的目录开始就是“周易正义卷第一”,他之所以与四库馆臣一样地混淆不清,也是没有看到过真正南宋初年所刻的《周易注疏》的缘故。

明正德刻十行本《周易兼义》之后,无论嘉靖中之闽刻本,或万暦中之监刻本,或崇 祯中之汲古阁刻本,内容大都与十行兼义本同,只是版式略有不同和个别文字有所差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