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榄雕“父子兵”:方寸之间 传承匠心<大雕的雕怎么写>

新华网广州6月6日电(卢鉴 陈雪莹)多层花舫、撒网渔船、吊链宫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榄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鸿与曾宪鹏父子,正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榄雕作品,在方寸之间传承工匠精神,践行“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小榄核 大世界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杆,无名指抵住雕件,握刀手稳,下刀准确……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东路758号的榄雕体验馆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核雕(广州榄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鸿正在雕刻乌榄核。

曾昭鸿在雕刻乌榄核。新华网 伍嘉炜 摄

“我从1972年开始在大新象牙工艺厂做榄雕,至今47年了。”曾昭鸿从小便喜欢微缩画,1989年成立了工作室后,全职从事榄雕工作至今。

榄雕,即广州榄核雕,是全国核雕三大流派之一,有关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榄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也经历了几番波折,濒临失传。

曾昭鸿的榄雕作品《中华世纪龙》。新华网 伍嘉炜 摄

《中华世纪龙》是一艘两进四层楼阁的龙船,长19厘米,船上约2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12扇如米粒大小的窗户开合自如,楼阁屋檐上的灯笼迎风飘遥……曾昭鸿说,这是他独创的镶嵌技艺,花了近4年时间,用200颗乌榄核镶嵌后再创作的得意之作,当时这个作品创下了广州榄核雕刻之最。

老刀具 新创意

刀头平滑、锐利,刀口平直……据曾昭鸿介绍,他手上这把平口刀自他从师起,便跟随着自己,如今已经上岗40多年了。记者发现,曾昭鸿的无名指由于长期作为雕刻的受力的支点,如今关节处的骨头已经凹陷。

“虽然来学习榄雕的学生很多,但真正做出成绩来的徒弟却寥寥无几。”曾昭鸿也担心缺少年轻人来传承榄雕技术。

曾昭鸿与曾宪鹏父子。新华网发(陈雪莹 摄)

“我很高兴儿子(曾宪鹏)能够接班。”曾昭鸿已经把平口刀送给了儿子,希望他再接再厉,发扬榄雕工艺。

“在爸爸身上,我学到了榄雕的技艺,以及设计理念。” 曾宪鹏跟随父亲曾昭鸿学习榄雕技艺,已经17年。

2002年,对榄雕技艺充满热情的曾宪鹏向父亲许下“五年之约”:保证5年内做出成绩,否则放弃。幸运的是,五年之约的最后时刻,曾宪鹏和父亲共同创作的《郑和宝船》在市级评比里拿到了铜奖。

如今,曾宪鹏已是广州榄雕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七郎八虎镇三关》获得了2015年首届广东省非遗创意大赛金奖,《中华乐韵》《金玉满堂》等作品均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老手艺 新活力

2002年,榄雕技艺被列为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传承和创新榄雕技艺?曾昭鸿父子认为,一方面,政府支持和宣传很关键。另一方面,要通过开班授徒、开体验课等形式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Asus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