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宋代都城的夜间治安管理是怎么样的?由唐到宋坊市制逐渐打破<宋朝宵禁制度>

宋代都城的夜间治安管理是怎么样的?由唐到宋坊市制逐渐打破

总之,唐代坊市制度发展比较完善,坊与市严格规划,街巷整体划一,配合击鼓和宵禁制度的实施,便于城市夜间社会管理,较好地维护了唐代夜间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由唐到宋坊市制逐渐打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唐代中后期坊市制逐渐打破。到了宋代,坊市制进一步打破,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唐中后期坊市制逐渐打破

唐代坊市制的发展完善是在唐政府强有力的统治下进行的,唐代中后期政府统治力下降,坊市制难以维持,坊区逐渐出现了很多店铺。同时也因坊区设店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所以坊中有店的现象越来越多,“坊”、“市”不再分开。《酉阳杂俎》记载“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驱驴”,坊区开设卖油的店铺。唐代中后期政府派宦官设置宫市于“两市,并要闹坊”,当时坊区内有很多集市。长安南崇仁坊集市繁盛,“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说明此时坊内人员聚集,集市买卖日夜不停。

在坊区设置店铺的过程即是整体划一的坊区内添加房舍的过程,不可避免产生了“侵街”事件。“侵街”即侵占街道。《唐律疏议》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即对侵占街巷、地界作了惩罚性规定。但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统治力削弱,侵街趋势不可阻挡,从历代颁布侵街法令中就可以看出。大历二年(767),朝廷颁布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严令拆除侵占街道的房舍。太和五年(831),左街使上奏:“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当时街道被附近闲杂人、百姓和官员侵占严重。坊市制是伴随着侵街现象逐渐打破的。

在坊市制打破的同时,宵禁制度逐渐松弛。太和五年(831),在侵街现象严重的同时,左右巡使上奏说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坊门的开闭已经不按击鼓启闭时间,可能夜间已经不关闭。上述徐松对长安南崇仁坊的描述中也写到了该坊区日夜喧闹,并没有宵禁,唐代中后期宵禁制度逐渐松弛。

2.宋代坊市制进一步打破

到了宋代,坊市制进一步打破,坊区中设置了大量店铺,侵街现象继续存在。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经过通利坊时发现道路太狭窄,下令拆除侵街房舍拓宽道路。太平兴国五年(980),“八作使段仁诲部修天驷监,筑垣墙,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诲决杖,责授崇仪副使。”有官员为修筑官署建筑的围墙侵占景阳门街道,宋太宗十分愤怒,下令拆除,对主管官员处以杖刑并降低官级。大中祥符五年(1012),朝廷下令到第二年的春天让开封府“毁撤京城民舍之侵街”,当时一直存在侵街现象。天圣二年(1024),朝廷对于“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下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毁拆”,让侵街的百姓按照原来坊市规划标准在一年内拆除侵街房舍。从朝廷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中可看出侵街现象屡禁不止,崇宁年间,政府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收取“侵街房廊钱”。宋政府承认侵街合法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随着侵街的发展,坊市制逐渐崩溃,最终被送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临街设店局面得到了宋政府的承认,店铺广泛开设,商品交易量迅速增加,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商业史上的重大进步;商铺广泛开设,形成了商铺和百姓居住地交错的局面,成为以后我国城市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侵街的过程中房舍、店铺等不断建立,孟元老记载:“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此时的“坊”和“市”一样,有很多店铺在经营,坊市制已经彻底打破了。坊樯被拆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五代战火的打击,坊墙本身已经残破不堪;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区的需求扩大,原来的市本身容量太小,坊区中设置店铺,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相对于原来的封闭式管理,坊市制的打破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但增加了城市的开放程度,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坊市制打破的同时,宵禁制度进一步松弛。乾德三年(965),朝廷下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都城宵禁的时间延迟到三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开始。熙宁年间,宋敏求记载:“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近几十年来,没再听到击鼓宵禁的声音,金吾渐渐不再夜间警卫了。熙宁五年(1072),僧人成寻在杭州途中记载:“戌时,吴船头、林廿郎、李二郎相共出见市……市东西卅余町,南北卅余町,毎一町有大路小路,百千卖买,不可言尽。”戌时是指晚上七点至九点,说明了当时夜市的繁华。孟元老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都城夜市到处都有,宵禁时间大致是凌晨1点到凌晨3点,最热闹的地方通宵不禁夜。绍兴三年(1133),临安府知府卢知原上奏:“车驾驻跸临安府,屯兵既众,居民浩穰,今欲相度每夜三更断夜,五更依旧许人行往。”因为皇帝的居住,临安驻扎的军队很多,百姓也很多,他建议三更禁夜,五更让人出行,后皇帝予以批准。在临安人口众多,难以管理的特殊时期,朝廷才实行三更到五更的宵禁制度,平时宵禁十分松弛。宋代宵禁逐渐松弛,夜市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改变了城市的夜间面貌,另一方面增加了商品交易时间,扩大了交易量,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唐代中后期开始坊市制逐渐被打破,宋代沿袭了这一趋势,坊市制彻底打破。这首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坊区中设置店铺方便了百姓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进步的历史趋势,难以抵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新增人口也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免在城区内增设房舍,这也加速了坊市制的打破。伴随着坊市制的打破,宵禁制度逐渐废弛。宋政府一开始对宵禁制度就采取了宽容政策,从原来的“一更”宵禁变为“三更”宵禁,后来的统治者延续了这一政策,宵禁制度逐渐废弛。这体现了宋代统治者的自信,相信扩大夜间开放程度,并不会引起大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也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内统治的人性化,在前代夜禁松弛的基础上进一步纵民欲,让百姓夜间能够较自由地出行,丰富百姓的夜生活。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