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弢
因为曾住在荣安大街的东边,提起多伦道,加上这些年有亲戚们的帮助,以前的光景可以慢慢浮现在眼前。我的祖父、父亲两代人更是长期生活在多伦道附近,这里记载了我们家人太多儿时的记忆,也流传着无数父辈祖辈的传说。大约在五六年前,我又曾和天津记忆的师友们一起拍记了一次多伦道,彼时的那条马路上所剩下的老建筑就已经不多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不断地要求自己把这里以前的东西了解得更加充实。这些年随着我敬佩的诸多专家、认识的诸多师友对这里以前的研究日益深入细致,很多谜团纷纷被解开。时至今日,多伦道还在,每当走到这里,一股股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旧时的多伦道两侧都是日租界,建于1902年,原名福岛街。那时候南市与租界划分不是以此路为界的,且两侧房屋建筑都是日式的。多伦道不长,蜿蜒不到2公里,东起海河边的张自忠路(原名山口街),西至海光寺大街(现已并入南门外大街)。其实说它东起海河有些勉强,因为它不正不直,时而南北,时而西东,为了便于描述,姑且以“左右”分之。自海河张自忠路起,左侧门牌单号,右侧门牌双号。而现在的多伦道则是劝业场街与南市街的分界。
这些年都有消息说多伦道要拆迁加宽了,我们更要记住它的历史。这里我主要叙述1949年后的多伦道,把我听到、看到的留下来作为留念并分享。
(一)张自忠路——和平路
坐八路公交车从天津站到八里台的方向可以张自忠路拐进多伦道。张自忠路与多伦道交口海河边是四女学生雕像,可惜随着海河开发改造而消失了。从海河岸边走向多伦道,就像走坡道一样,越走越低直到百货大楼附近,前后高差一层楼。在这一段,右边先有辽北路,在路口只记得有高高扬起的干扰台木制网架。辽北路也是拆得很早。
兴安路稍宽,嫩江路很窄,两条道路延街典型的日式二楼。左侧的嫩江路口有食品店和修车摊,右侧的嫩江路不长,与和平路的胜利公园等长,再往又就被胡同挡住了。
(二)和平路——新华北路(已并入新华路)、华安大街
来到和平路口:左边是邮局,当年邮件、信件、长途电话、电报,全在这里,人来人往——这里曾是通信最繁华的地方,可如今已经是冷冷清清。右边在解放后至改造前是胜利公园,现在全无。而抗战胜利后,这里曾经是“正中书局”,可惜毁于战火。
过了和平路:左边①是有名的百货大楼,前身是百货公司,解放前是中原公司。过去百货大楼沿着多伦道一侧有太平门,楼梯和电梯可以直达六楼。太平门里外有五楼津百影院的大小广告和售票处。百货大楼五楼原是电影院,②再往前走就是辽宁路的北口(上世纪九十年代,百货大楼扩建时,从和平路一直建到新华路,辽宁路也就被挡住了);③新华路口是香山理发店,再往新华路延伸过去直到佳木斯道曾是天津市公安5七处的拘留所,后归交通大队——这两个地方合起来的原址曾为日本宪兵队,俗称“红帽衙门”,有关它的具体介绍从略。右边①把角原名“俊发号食品店”,三层楼结构,解放后更名“益林春食品店”,往和平路延伸可接新联照相馆、大隆茶庄等商家;②沿着多伦道继续前行是百货大楼的家具商店、印刷五厂销售处,专门经营发货票等财务用品。③旁边有一红门院落,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评剧团所在地,后来评剧团迁到了锦州道。④后门旁边就是蓬英楼饭庄,这是一家山东菜馆,经营鲅鱼馅饺子挺有名,如今这家饭庄已经迁到长江道;⑤蓬英楼旁边是亨得利胡同,这个胡同斜着插入芦庄子里面再通往和平路,另一端出口恰好是亨得利钟表店——芦庄子是南市地区最古老的地方,原名芦家庄。旧时天津有名的地痞流氓汉奸袁文会就住在芦庄子的李家胡同(后来更名李家合胡同);还有相声名家白全福也曾住在这里,都距离亨得利胡同不远;⑥亨得利胡同口的另一侧是一家旅馆名曰“进步旅馆”,不大,进门上楼;前边是一家文具店名叫红星文具店,再前面就是华安大街路口。
下图:原和平路多伦道交口附近大隆茶庄
下图:原多伦道和平路交口向东南角方向拍照,左边为益林春食品店,右边为胜利公园
(三)新华路、华安大街——山东路、福安大街
这一段左边从新华路口开始都是天津警备区所在地,也是老日租界的政治中心,有关政治中心的介绍仍然从略,解放战争时在此活捉了国民党天津警备区司令陈长捷。①这一段中间有一个洗染店,名曰“建津洗染店”,高大的牌子写着“建津多伦道洗染店”,②洗染店的前面当初则是一个高大拱券门的房子,据说以前是军人同乡会,可惜从我们家人这么多年走过那里的时候,它都已经是居民房了,不知道什么有关它的旧东西。右边①由华安大街延伸过去有兴隆里一条、二条,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一家“文革”后曾在此居住;②泰安里,横跨华安大街与福安大街,父亲热爱艺术,他告诉我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以及京剧演员卢英麟、刘麟童都曾在此居住;③沿多伦道右边继续走,接下来先是桂顺斋水果店,然后是一条死胡同名叫良石里,紧挨着胡同口又是桂顺斋的糕点店,前方依次还有天仁堂药店(后改为新津药店)、兄弟照相馆,④照相馆的隔墙就是一幢高大的五层建筑,是多伦道上仅次于百货大楼的第二高楼,下面有个大门洞,上面印着“中原里”三个隶书大字——这是百货大楼的仓库以及高管人员的住宅,原天津市百货公司的苑经理一家就曾在此居住;中原里门洞的另一侧是个服装店,叫“朝阳服装店”,还有几间门脸,其中一家中原百货店。⑤至福安大街路口,曽是李先发大夫诊所——我的长辈告诉过我,他听老人讲过,李大夫是西医,医术和医德都不错,上世纪50年代后期,诊所就变成主家了。⑥从福安大街拐进去,这里曾是华北氧气厂仓库。
下图:多伦道与山东路、福安大街交口 (摄影:王泰)
(四)山东路、福安大街——河北路、荣安大街
多伦道左边①山东路口是房建公司四队,继续走是一家饭馆,再往的前两条胡同就是储汇邨,现在还在。储汇邨是两条很深的死胡同,原本可通河北路,后来被堵死了,它是解放后邮政储金汇业分局的职工宿舍,解放前叫“盛德里”、再前身“天安里”,里面全是独门独院砖木结构二层楼,木地板木楼梯,彼时是花钱娱乐的场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著名的前清遗老金梁(号“息候”)居于此并终于此。②沿路还有“真美”牌扬声器营销部;③至河北路口又是一座高大型带塔楼的三层楼,日本时期是经营土产杂品的,名“东洋堂”(塔尖毁于唐山大地震),有一个大门开在与河北路把角处,爷爷说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民间艺人“刻砖刘”的传人刘凤鸣老人与他的徒弟曾在此工作,那时候每日开着大门,手持刻刀在硕大的青色方砖上雕刻着生动的图案;然而时间不长、从六十年代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住家,此后一楼又成了换过多次主人的商铺至今。④拐过河北路过了现在老艺人饭馆的地方,原有一家羊肉铺,公私合营后归对面的河北路副食合作社。
下图:多伦道与河北路交口
回过来,多伦道这一段右边①与福安大街交口把角处是一个诊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兴市场卫生院的一部分,后改为和平区牙病防治所;听长辈说过去老人们还称那里为“北洋书店”,或许确实名“符”其“实”吧。②向前走是几间经常不开院门的楼院,因为这几户人家经常出入于益津里的余门,而益津里则横穿多伦道和禄安大街,与储汇邨隔着多伦道相对,胡同名字源于当年伪市长方若亲人家人开的“益津公司”。③过了益津里,认真回忆、整理了我见过的商家并和父亲核对了一下,首先是个清真羊肉水饺饭馆,后面依次是理发店和糕点店至荣安大街路口,其余是住家;然而他告诉我这一带在公私合营以前水饺馆、理发店后面还有个棉花铺,最后荣安大街交口把角还有一家水果店。
至此从华安大街到荣安大街,如今都已变了高层住宅区,仅剩下当年的华侨联合会即当时的纱布工会一座孤单的建筑。
(五)河北路、荣安大街——蒙古路
这段多伦道左边路口①原是一排商家,依次为副食品商店、酱园店、冷食店、土产店,②过了这些商店就是至今现存的天合里胡同和中医药研究所,即早先的中医一附院。从天合里到蒙古路再拐到万全道,这一大片以前都是中医一附院,它的前身是日本共立医院,建国后一度改名天津市第四医院,1955年成立了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并由郭沫若题写了很醒目的牌匾,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改为天津市中医一附院。上世纪九十年代你鞍山西道建新址的时候,这里仍保留长时间继续应诊。老人们讲当年这里聚集了大量名医,早年的陆观虎、董晓初,后来的李少川、时学敏等……真是名医荟萃!在这一段的右边①荣安大街路口处原先长期都有一位戴着眼镜卖报纸的先生,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出来高喊着洪亮的吆喝声音“哎今晚报广播电视报,哎今晚报,哎广播电视报……”相信过去周围的居民都对他不陌生;小时候每到下午,长辈们就给我钱让我出去找他买报纸;仅在近两三年我再去那边的时候才看不到那位先生了;②跟卖报先生差不多同时离开视野的还有他身后的信筒,信筒以前是方的、后来改为圆筒的,以前去那里寄信、取信的人们真的不少;信息时代来历了,纸质报纸、信(筒)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③整个这一片都是目前尚未未拆掉的平仪里胡同,内为多伦道余门,也有单独院落,可以折拐到荣安大街出口。据其他老人讲,这里连同附近的荣安大街文化大楼都是曹锟的房产。
把角
下图:虽然是日本共立医院旧图,分别拍摄于多伦道与蒙古路,但可见当年从蒙古路延长到万全道,而且此样貌一直延续到1966年后。
荣安大街从多伦道口到大致原禄安大街华侨工会的地方,原先都叫河北路(芙蓉街),都是原来的日租界,后来那边并入荣安大街。如今这一带还剩下多伦道口附近这点旧房子,但是原先荣安大街东边没有比较像样的房子,直到向西走到东兴市场办事处,这里才真的见到是一个漂亮的大院——这个院子以前什么来历我至今不晓得,有知道的朋友望赐教。
下图:天合里,这里过去应该也有“故事、来历”
(六)蒙古路——河南路、治安大街,中间还有察哈尔路
这段路很窄,左边蒙古路口新佳里建筑把角处过去是个大玻璃窗,解放初曾开过一个馄饨铺,度荒以前就关了;前边是个修自行车铺。右边有一处小工厂车间,到治安大街口曽是一家小儿书铺。
(七)河南路、治安大街——山西路、福方里
听长辈说,左边①路口现在的住宅楼房是“文革”后期改成的,它们的前身是什么实在没有记忆了,望广大朋友告知。②察哈尔路口现存的圆形屋子也是“文革”后建的,先是当了早点铺,我在那里吃过早点。③向前左拐察哈尔路,曾是个小学校、对面是至今尚存十分漂亮的独门独院的住宅;④过了察哈尔路是几家门脸儿,或开或关,只有一家公办的切面铺长期经营;⑤到了山西路路口则是副食店。多伦道右边①过去主要就是有和平区粮食局,直到福方里口还有多处大小院子、房子。②福方里不长,到治安大街到头,改革开放后与对面的山西路都是菜市场,然而计划经济时代根据“凭票供应、按片划分”的原则,两条马路分属不同的街区、供应不同的对象,因此虽然仅隔着多伦道,却互不影响、不必来往。
下图:多伦道山西路交口一带原来的商铺门脸和副食店
(八)山西路、福方里——陕西路、富贵大街(后并入陞安大街)
左边①山西路口现在为天津医药集团永健药店,过去那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宏仁堂”大药房,如今宏仁堂已经搬到了西青区并改制。②往前面走没什么住户人家,走到接近陕西路口的地方是早先的天津日报社,后日报社迁到了鞍山道大罗天旧址,这里成为了日报社的发行部。与之隔在多伦道对面(即多伦道右边)的大院,属于天津日报社,①紧邻福方里是一处大红门的大院子,里面有假山、有中式二层大楼,曾为机关用房,是早年有名的“劬园”的一部分,它的主人是前面提到的伪市长方若(字药雨),“劬园”是他的号,来津后投靠日本人发迹;福方里的名字就是当年日本人为其祝寿将宅旁小道命名,含“为方若祝福”之意,据说方若的劬园内收藏的古物极其丰富。②这个院子向前走,是一条小胡同名为“农建里”,③隔着农建里到富贵大街又是一个大红门,就是又一处大红门的“劬园”,里面同样十分讲究,解放后收归天津日报社,孙犁等名人曾在此居住。
儿
如今这一片建成了新福方里,富贵大街路口已经不复存在,福方里尚存,其余不见踪影。
(九)陕西路、富贵大街(后并入陞安大街)——甘肃路、首善大街(后并入荣业大街),中间还有宁夏路
马路左边①宁夏路路内曾有一小型寺院名为“大觉兴善寺”,直到“文革”前这里还香火不断;“文革”时期被改为了小工厂,平房改造后几乎消失。②至甘肃路中间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既有居民又曾有各种单位,现在里面是津华医院。马路右边①过了富贵大街是中华火柴厂的礼堂和工会②再往前就是利民食品厂,那里生产的萌芽牌朱古力豆、利民牌蒜蓉辣酱等承载着无数人难忘的生活记忆!
下图:天津利民食品厂广告
(十)甘肃路、首善大街(后并入荣业大街)——海光寺大街(后并入南门外大街)
左边现在是眼科医院,原先把角处是部队的休养所,六十年代后期归为中医一附院的住院部。右边①首善街(现并入荣业大街)口是个大院子,名“张家大院”,听父亲讲过那里面原先同样十分讲究美观,里面有住家也有街办幼儿园,关于它的主人同样恳请提供答案!现在那里已经拆除建了新文化新景居高层居民楼。②沿着多伦道向西至平安大街,有当时的甘肃路卫生院;③再向西恰好是新疆路对过现在金伦公寓的位置,则是以前老日本人1920年建的火柴厂旧址、1949年改名中华火柴厂、1956年与丹华合并于1966年更名天津火柴厂,1998年迁走。它的历史这里不细说,据说天津火柴厂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火柴厂。早年间火柴被称为“洋火”,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郊区地方长期以来被俗称的“(洋)取灯儿”;但“取灯”并不是用火柴(洋火)而是用沾了硫磺的木棒点灯,此乃我国传统的点火工具,直到中国引入了洋人的火柴后发现火柴比中国传统的取灯好用才有了“洋取灯”的称呼。④过了平安大街是福厚西里居民区,这里尚存原貌;至南门外大街还有第六建筑公司也是基本原样。
下图:天津火柴厂火柴盒广告
结束语:多伦道这条经历百年风雨沧桑的老街,是我的故乡。每当想起它就会想起我的亲人们和那些亲如一家的邻里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