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一文搞懂“装配式”算量<土建预算视频承台建模>

一文搞懂“装配式”算量

       第 13 章  装配式案例解析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 产一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和普通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加快施工速度,降低环境 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和节约建造成本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 2015 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 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 定 2016 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 年 11 月 14 日住房城乡建设 部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 2023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0%

以上,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 50% 以上;2016 年 2 月 22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 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 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 积的比例达到 30%;2016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 年 7 月 5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并公布了 2016 年科学技术项目建设

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2016 年 9 月 14 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

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 年 9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 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的专门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 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装配式建筑 的建设大军。

随着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造价人员需要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步伐,快速掌握装配式 建筑的识图与算量。除了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外,装配式工程的建模还要求造价人员对各构 件的施工流程有一定了解,避免漏量。另外,还需要结合当地政策规范及文件进行灵活处 理。本章将结合业务剖析,分析各个构件的处理思路及建模流程,旨在助力造价人员掌握 装配式工程在算量软件中的处理方式,从“了解”达到“会用”阶段。

13.1    装配式工程介绍

 

按照装配构件的数量,装配式建筑可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图 13-1)。全 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 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图 13-1   装配式建筑分类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流程一般包括五个环节,如图 13-2 所示。

图 13-2  装配式建筑生产流程 

 

13.2     装配式构件分类

 

和现浇主体构件相比,装配式结构的主体构件采用全部或部分预制形式,解决了现浇 构件施工慢的弊端,装配式构件的分类如图 13-3 所示。

图 13-3 装配式构件与现浇构件对比

 

除图 13-3 所示,装配式结构的主要构件还包括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飘窗等,本章节暂不做解析。

13.3     预制柱

 

预制柱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进行吊装,吊装就位后底部进行灌浆加固处理(图 13-4);预制柱在加工时会预留后浇部分的高度,用于浇筑柱梁节点区的混凝土,保障 整体结构稳定性。

 

图 13-4   预制柱现场安装

13.3.1   图纸分析

装配式结构图纸中,预制柱的配筋形式和框架柱基本无区别,但会注明坐浆高度及预制高度,并对预制段高度和其他节点单独标注或统一说明(图 13-5)。

图 13-5    预制柱大样图

 

13.3.2   算法分析

对于此类预制柱,在建模时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处理,如图 13-6 所示。

 

图 13-6  预制柱构件计算思路

 

对于预制柱的预制部分,构件在工厂统一完成,属于成品构件,算量时直接计取成品 价格即可。对于预制构件内的钢筋,已经包含在成品价格中,无须重复算量。但对于需要 计算此部分钢筋量的业务需求,图纸一般会给出相关的钢筋型号和数量(图 13-7),直接 录入软件进行统计即可。

 

图 13-7   预制柱配筋表

对于预制柱的底部坐浆部分,设计图纸会直接给出坐浆厚度。 对于预制柱顶部的后浇部分,除了混凝土工程量,还需要统计后浇段的箍筋工程量(纵筋已在预制部分预留(图 13-8))。另外,后浇部分还需要计算模板工程量,在此不做赘述。

13.3.3   软件处理

广联达 BIM 土建计量平台 GTJ 中新增装配式模块,如图 13-9 所示。

                        

图 13-8   预制柱顶部钢筋                                                                图 13-9   装配式模块

 

软件中装配式柱的处理和现浇构件处理思路基本一致,如图 13-10 所示。本章仅对构 件新建及绘制作重点分析,其余不做赘述。

 

图 13-10   预制柱处理流程

 

1. 在预制柱界面,点击“新建”下方“新建矩形预制柱”(图 13-11)。

 

图 13-11   新建矩形预制柱

 

2. 根据图纸信息调整预制柱属性:除基本信息外,预制柱属性中还需要输入构件的灌 浆高度和预制高度,方便后期分开出量。另外,根据前文所述,纵向钢筋及预制部分内的 箍筋已经包含在预制构件中。输入配筋信息后,软件只会计算后浇部分的箍筋,其余钢筋 不会重复计算。对于需要统计预制构件内钢筋的工程,可以将设计图纸中的预制构件钢筋 量填写在构件属性框“预制部分重量”内(图 13-12),不会影响构件工程量的计算;若需 统计预制构件内的钢筋明细,则按照深化图纸钢筋明细表将钢筋信息录入“预制钢筋”内, 则报表可统计构件钢筋含量。

 

图 13-12   预制柱属性列表

 

3. 将构件绘制在模型中,绘制方式与现浇柱相同。但需注意,预制柱不可与现浇框架 柱重合布置。点击“汇总计算”,查看工程量,软件可按照预制单元、底部坐浆单元及后 浇单元分开出量,如图 13-13 所示。

图 13-13  预制柱工程量计算式

 

13.4    预制梁

 

预制梁,也叫叠合梁。施工流程与预制柱相似,在预制厂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进行 吊装,吊装就位后进行支撑加固(图 13-14);工厂预制完成的梁并不是按照梁高加工的, 一般会预留一定高度不浇筑,运至现场后与叠合板进行叠合浇筑,故名“叠合梁”。

 

图 13-14   预制梁现场安装

 

13.4.1   图纸分析

对于预制梁,图纸会注明预制梁高和预制长度(图 13-15),除了部分图纸中标注方 式可能稍有区别外,其配筋形式和框架梁基本无区别。预制梁在工厂进行加工时,会将预 制梁的底部钢筋、侧面钢筋及箍筋直接浇筑在内,顶部钢筋在现场进行叠合浇筑时再进行 绑扎。

 

图 13-15   预制梁配筋图

 

13.4.2   算法分析

对于此类预制梁,在建模时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处理,如图 13-16 所示。

 

图 13-16  预制梁构件计算思路

预制梁的预制部分处理方式与预制柱相同,构件在工厂统一加工,属于成品构件,算 量时直接计取成品价格即可。但对于需要计算此部分钢筋量的业务需求,图纸一般会给出 相关的钢筋型号和数量(图 13-17),直接录入软件进行统计即可。目前装配式建筑仍然处 于发展阶段,如实际图纸的标注方式略有差别,可按照设计图纸变通处理。

 

图 13-17   预制梁配筋详图

 

对于预制梁的预制部分,柱梁相交节点处的钢筋会进行预留,局部箍筋外露(图 13- 18),上部钢筋不在预制范围内。另外,后浇部分还需计算模板工程量,在此不做赘述。

                 

图 13-18  预制梁钢筋外露

 

13.4.3   软件处理

软件中装配式梁的处理思路和现浇构件基本一致(图 13-19)。本章仅对构件新建及绘 制作重点分析,其余不做赘述。

 

图 13-19   预制梁处理流程

 

1. 在预制梁界面,点击“新建”下方“新建矩形预制梁”(图 13-20)。

 

 图 13-20   新建矩形预制梁   

2. 根据图纸信息调整预制梁属性:根据前文所述,纵向钢筋、侧面钢筋及预制部分内 的箍筋已经包含在预制构件中,钢筋信息无须输入。对于需要统计预制构件内钢筋的工程, 可以将设计图纸中的预制构件钢筋量录入构件属性框“预制部分重量”内,不会影响构件 工程量的计算;若需统计预制构件内的钢筋明细,则按照深化图纸钢筋明细表将钢筋信息 录入“预制钢筋”内(图 13-21),则报表可统计构件钢筋含量。

图 13-21   预制梁属性列表

 

3. 按照图示尺寸绘制预制梁,绘制方式与现浇梁相同;然后绘制现浇梁,用来处理叠

合部分,如图 13-22 所示。其中预制梁的底标高默认按照现浇梁的底标高设置。

点 击“汇总计算 ”,查看钢筋三 维,软件只计算了上部钢筋及后浇部分的箍筋

(图 13-23)。

        

图 13-22   预制梁与现浇梁                                             图 13-23   现浇梁钢筋三维

 

查看工程量计算式(图 13-24),预制梁部分仅统计体积,叠合后浇部分的工程量需要 在现浇梁计算式(图 13-25)中查看。

图 13-24   预制梁工程量计算式

 

图 13-25  现浇梁工程量计算式

 

13.5    预制墙

与前文中预制柱和预制梁的生产过程相同,预制墙(图 13-26)在预制过程中会将电 气管线等预埋在内,部分预制外墙板还会将保温和外墙装饰层进行整浇贴合。在建模出量 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及要求进行计算。

图 13-26  预制墙

 

13.5.1   图纸分析

和预制柱及预制梁相比,预制墙图纸的标注方式相对复杂,一般会由主视图、侧面图、 俯视图及配筋图等组成(图 13-27)。

图 13-27   预制墙配筋图

 

预制墙的尺寸信息可以在详图内进行查看,钢筋信息可以在预制墙配筋表(图 13-28) 中查看。对于需要统计墙板内钢筋用量的工程,可以直接按照表内的数据进行统计。

  图 13-28   预制墙配筋表

 

13.5.2   算法分析

和预制柱类似,预制墙可分为预制部分、底 部坐浆部分和顶部后浇部分进行处理,如图 13-29 所示。

图 13-29   预制墙构件解析

预制墙的处理方式和柱基本一致。对于预制墙 的预制部分,构件在工厂统一加工完成,属于成品 构件,算量时直接计取成品价格即可。对于预制构 件内的钢筋,已经包含在成品价格中,无须重复算 量。但对于需要计算此部分钢筋量的业务需求,可 以按照图纸给出的相关钢筋型号和数量直接进行统 计。底部坐浆部分和顶部后浇部分单独计算即可。

13.5.3   软件处理

1. 在预制墙界面,软件提供 了“新建参数化 预制墙” 和“新建矩形预制墙”两种处理方式(图 13-30)。

图 13-30   新建预制墙

(1)“新建矩形预制墙”和前文所述新建预制 柱的方法一致,根据图纸信息调整预制墙属性即可 完成构件新建,如图 13-31 所示。

图 13-31   新建矩形预制墙

(2)“新建参数化预制墙”提供了三种构件形式:①普通墙板;②夹心保温墙;③ PCF

板(预制装配式外墙板),如图 13-32 所示。

①普通墙板

 

②夹心保温墙

③ PCF 板

图 13-32  参数化预制墙

2. 按照图纸信息输入相应参数,完成预制墙新建。

3. 按照平面位置绘制到模型中,如图 13-33 所示。

 

图 13-33   夹心预制墙

 

汇总计算,查看钢筋三维,对于两道预制墙之间的现浇墙部分,现浇墙的钢筋只计算 至预制墙边,如图 13-34 所示。

图 13-34  预制墙与剪力墙转角节点

 

查看工程量计算式,软件可按照预制单元、底部坐浆单元及后浇单元分开出量(图 13-35)。

 

图 13-35   预制墙计算结果

 

由于预制墙的三种类型存在结构差异,软件出量内容也不同,如图 13-36 所示。

图 13-36   预制墙工程量分类

 

 

13.6    叠合板

叠合板的施工工艺与预制梁类似,都是通过叠合层实现构件的整体稳定性。预制完成 的叠合板如图 13-37 所示。

图 13-37   叠合板

 

13.6.1   图纸分析

叠合板的图纸一般会由配筋图、必要的节点图纸(图 13-38)等组成。图纸中会注明 叠合板的尺寸,建模时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计算即可。和现浇板钢筋相比,叠合板的钢筋类 型还包括利用钢筋做的桁架(图 13-39 中③号钢筋),用以增强叠合板的强度。

图 13-38   叠合板配筋图 

图 13-39   叠合板桁架钢筋

 

13.6.2   算法分析

和预制梁类似,叠合板由预制部分和叠合浇筑部分组成,如图 13-40 所示。 

图 13-40   叠合板工程量分类

对于叠合板的预制部分,与前文中其他构件预制部分相同,构件在工厂统一加工,属于成品构件,算量时直接计取成品价格即可。对于预制构件内的钢筋,已经包含在成品价 格中,无须重复算量。但对于需要计算此部分钢筋量的业务需求,图纸一般会给出相关的 钢筋型号和数量,直接录入软件进行统计即可。

13.6.3   软件处理

对于叠合板的处理,软件提供了两种模式,即叠合板(整厚)和叠合板(预制底板), 如图 13-41 所示。

 图 13-41    叠合板

 

1. 按照工程中叠合板类型,选择叠合板(整厚)或叠合板(预制底板),新建叠合板。

(1)整厚的叠合板(图 13-42)处理方式与现浇板相同,调整属性后可以进行自由绘制, 且可与现浇板重叠布置。

(2)采用预制底板厚度的叠合板(图 13-43),尺寸信息需在构件属性内进行输入

(图 13-45),若叠合板为异形,可在“俯视图”中进行截面修改。绘制时不可与现浇板重 叠布置。

                    

图 13-42   新建叠合板(整厚)                  图 13-43  新建叠合板(预制底板)

 

2. 根据图纸信息调整叠合板属性:对于叠合板(预制底板)的边缘,可以根据实际工

程在“边沿构造”中进行修改,如图 13-44 所示。

 

图 13-44   边沿构造修改

3. 将叠合板绘制在模型中。对于叠合板(预制底板),需手动调整标高至现浇板下方,

软件会以颜色区分预制部分和叠合部分,如图 13-45 所示。

 

图 13-45   预制叠合板

 

汇总计算,查看工程量,对于采用叠合板(整厚)处理的预制板,现浇板工程量

(图 13-46)中已扣除预制板重叠部分的模板面积及相关工程量。预制板工程量的计算式见 图 13-47。

图 13-46  现浇板工程量计算式

图 13-47  预制板工程量计算式

对于采用叠合板(整厚)处理的预制板中的钢筋,软件提供了“叠合板受力筋”和“叠 合板负筋”构件,布置方式与现浇板钢筋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13.7    案例总结

本章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呈现了装配式构件在广联达 BIM 土建计量平台 GTJ 中的建模 及应用。目前软件基本能满足市场建设活动的基本需求,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软 件将持续更新改进,以适应新的结构形式和计算要求。希望本章的内容能为造价人员的工 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