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敦煌飞天<敦煌飞天服装是什么民族>

敦煌飞天

衰落期:优雅的云中菩萨 (公元960-1368年)

宋代、西夏和元代,属于敦煌壁画的晚期,这一时期的飞天进入了衰落期,壁画上美丽动人的天宫乐舞也随之谢幕。

宋代时敦煌仍为曹氏家族所统治,壁画题材与唐后期基本相同,各种壁画格式雷同,缺乏唐代那种创新之气势。西夏时期经变画减少,壁画题材主要是千佛、说法图等,飞天画得很少,唯有窟顶四周画有身着菩萨盛装的飞天,手持乐器演奏和散花,有些身材明显增大。伎乐飞天手中的各式乐器,在音乐史研究上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由于受到中原绘画的影响,飞天的造型已经成为定型的线描仕女画,技法日臻成熟,基本上以神话中的“嫦娥奔月”为造型依据。这一时期注重用线塑造形象,画工精细,设色浅淡,基调为青绿色。

衰落期的飞天已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捧摩尼宝珠双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南壁

此窟四壁上部连续绘制了飞天,每壁十身,分两组相对飞翔,中间两身相对共捧一大摩尼宝珠。飞天服饰华丽,多珠宝饰物,其造型、勾线均体现出时代风格,设色为冷色调,以青、绿、灰色为主。

捧摩尼宝珠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北壁

飞天面相丰圆,长眉修目,戴宝冠,梳高髻,斜披大巾,下着长裙,两手捧金光闪闪的摩尼宝珠。造型优美,画工精细,不失为宋代佳作。

持拍板飞天 宋 莫高窟76窟 北壁

飞天双手持拍板作演奏状,在三朵彩云之上横卧飞行。高髻宝冠,佩带耳珰、臂钏、手镯,装扮如贵妇人,华贵端庄。白描线条功力极佳,造型雍容华贵,继承唐五代画风。

五身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东壁

绘于八塔变中的飞天为童子相,或光头,或梳髻,裸身形,造型较为新颖。塔上空环窟的飞天服饰华丽似宫娥,横向飞翔。伎乐飞天吹横笛,捧花盘飞天抛撒花瓣,飘带逶迤。

观音宝盖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北壁

十一面观音手托日月,上方的宝盖左右绘有两飞天环绕献花飞翔。此图属于汉地密宗画像,保留了许多显教的传统画法,如飞天形象在藏密画中很少出现,而在汉密画就有保存。

佛宝盖飞天 宋 榆林26窟 北壁

净土变中的佛宝盖两侧,飞天驾云绕行而下。其面相短圆似女童子,额上有吉祥痣,头后梳双髻,双手捧花供养。墨线勾轮廓,以石绿、赭红和白色为主调,风格鲜明。璎珞华盖之华丽有五代之遗风。

散花童子飞天 回鹘 莫高窟第97窟 西壁龛内

菩提宝盖两侧画环绕的童子飞天,宝圆脸,细眉眼,剃头两侧梳小辫,额前有红头绳,身着背带团花衫,光腿,脚穿红色短靴,身系红腰带。飞天自来赤足,此人物形象和服饰都反映出游牧民族的特征。

散花童子飞天 回鹘 莫高窟第97窟 西壁龛内

此图与前图相对称。环绕宝盖飞翔的童子飞天,髡(kūn)发着靴,体格强健,一手持莲花,一手持花盘,盘内盛大朵牡丹。肌肤用淡赭稍加晕染,层次丰富而生动。

献花伎乐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27窟 窟顶南披

在装饰华丽的垂幔下,两身飞天一捧花供养,一弹箜篌,箜篌的每个部件都交待得很清楚,是已失传的古代乐器箜篌最具体的形象资料。只是云彩画的过于程式化。

献花伎乐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27窟 窟顶南披

图中飞天弹奏琵琶,琵琶及弹奏姿态画得很写实,是难得的音乐图像资料。

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67窟 西壁北侧

两身飞天背向画面的中轴线,双膝弯曲,似在登云腾飞。两飞天双手展开,脸部外向,形成了视觉的外延。飘带飞扬的方向与云彩一致,但是飘带尽头又形成云纹卷曲感,使得画面富有层次而不杂乱。可惜由于年久褪色,飞天面部细节已不清晰。

飞天 西夏 莫高窟418窟 西壁南侧

飞天一手持物上举,一手后仰,双腿一盘一伸,身姿整体向上腾飞而微微颔首,极富乐舞的动感,与唐宋时期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相似。

双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418窟 南壁西端

华盖上方的持花双飞天仍沿袭了唐宋鼎盛期的构图特点,强调动作中的顾盼呼应,但画面线描的功力、色彩的搭配和整体表现力上已略显不足。

金发飞天 元 莫高窟第3窟 北壁

飞天为金发,头梳双髻,长眉高鼻,一手捧莲花,一手持长莲枝,从天而降,来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周围黄色云朵飘浮,与巾带的紫色形成对比。飞天造型有西域人特征。

簪花飞天 元 莫高窟第3窟 南壁

飞天飘在黄色祥云上,脑后垂双环发髻,头上簪花,高鼻,浓眉大眼,面丰体壮,捧莲花供养千手千眼观音,十分虔诚。

文章转自:敦煌研究院,图文来源于《敦煌石窟全集:飞天画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