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汶川地震十年启示录<四川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汶川地震十年启示录

汶川地震十年启示录| 建筑安全篇:惨痛代价“催生”高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18年05月11日 09:10:5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沐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震后调查显示,汶川地震中90%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据四川省建设厅统计,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这些“易碎”的学校也造成了震区幼儿和学生的大量伤亡。为什么本应作为生命“保护伞”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却变成了致命的“凶器”?

震后倒塌的绵竹汉旺镇中心幼儿园

震害调查: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和工程质量问题是主因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省市在第一时间组建建筑专家团队赴灾区援助,对现场救援、受灾群众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给予专业性指导意见并对地震灾害和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调查。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创新院院长、副总建筑师,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秘书长 刘志军

现为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创新院院长、副总建筑师,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秘书长的刘志军曾作为江苏建筑专家于2008年6月赴灾区援建。在援建的那段时间里,刘志军和同事们走访调研了受灾较为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和九龙镇。随着调查的深入,专家们对震区建筑物的破坏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志军在接受荔枝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外,震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不足和工程质量问题才是造成重灾区建筑物损毁严重的主要原因。

中国著名工程抗震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 王亚勇(图片来自网络)

荔枝新闻记者查阅了中国著名工程抗震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王亚勇2009年发表于《土木工程学报》的科研论文,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汶川地震震区建筑物损毁的原因:

①地震烈度高于灾区建筑物设防烈度,导致建筑物无力抵抗地震灾害“摧枯拉朽”的破坏力。

②震区地形以山区为主,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而建在山区的建筑物普遍存在“深挖高填”的问题,一旦遇到地震和次生地质灾害,只能“坐以待毙”。

震后倒塌的东风汽轮机厂居民楼一角

③老旧房屋,尤其是农村房屋根本没有抗震设防意识,一“震”就倒。

④在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上缺乏主体性意识,在建筑物连接处多使用预制空心板、屋盖,经不起“中震”和“大震”的“考验”。

⑤不规则建筑物或建筑物之间的防震缝设置不当,地震中建筑物互相碰撞,引起底层柱和纵向一侧变形,导致垮塌或倒塌。

⑥楼梯间与建筑物主体连接不牢固且未设置构造柱,在地震中受挤压易变形、垮塌,“逃生通道”的作用不复存在。

⑦部分建筑物在施工质量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些原因让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堪一击”,并在后续余震中发生连续性倒塌,造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