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百城百艺 <婺源旅游业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有哪些>

为实时监测评估非遗传播活力,加大融媒体非遗宣传力度,把脉民众非遗需求,促进城乡非遗发展,进一步助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媒体、智库和产业资源,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传云”平台,开发上线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实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大类、3610子项)传播活力情况的动态监测,对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所在城市等大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量化分析,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五个分析方向,基于客观监测数据,不加任何人工干预,计算出非遗项目与所在城市对应的非遗传播活力值,并进行相关展示,助力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和城市形象塑造,增进传承人与所在城市的纽带关联,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

图1:“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页面

基于2023年全年非遗汇总信息和平台监测数据,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分析全年非遗传播情况,形成年度报告。

总结与预判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2023年我国非遗工作在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央及地方发补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进非遗保护体系日臻完善,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门扎实推进非遗基础性保护工作,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拉近非遗与民众距离。传播方面,受疫情影响非遗传播转移至线上平台,非遗主管部门、非遗传承人积极探索利用线上平台传播非遗项目,推进了非遗在全社会的普及。产业方面,东部地区非遗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效果,西部依托城市经济圈发展非遗产业增速领跑全国,中部、东北地区非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综合而言,2023年我国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播呈现出良好态势,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2023年全年监测数据情况,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认为,在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在利好政策支持、传承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相关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2023年我国非遗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非遗传播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部、西部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前沿,结合中、西部非遗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潜力,不少非遗项目和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契机走向世界。梳理发现,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名单中,2023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均有非遗相关项目入选,成都熊猫灯会、新疆特色民族风情服饰、中医药、自贡灯会、杂技等相关项目,先后入选。非遗相关企业和项目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重大契机,实现国家化传播和发展,有利于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速实现产业跨越化发展,有效提升地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预计在2023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和缓解,非遗传播国际化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将实现进一步提升。

(二)推动非遗发展的主体将多元化,电商平台成为非遗产业发展的新渠道

综合2023年全年监测数据情况,2023年非遗相关活动举办主体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但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网络电商等市场化力量,成为推动非遗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2023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流行,借助电商平台加大非遗文化影响力,成为了不少非遗技艺和非遗传承人的选择。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预计2023年,政府部门依然是推动非遗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推动非遗发展的主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由于非遗产品在电商平台热销,电商平台有望成为非遗产业发展的新渠道和新力量。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兴趣电商、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网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买文创,将成为年轻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三)“非遗+”模式持续助力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以非遗为主体,通过跨界、跨域、跨业融合,发展非遗经济或新业态,为非遗带来新的创作素材、表现载体、传承平台、传播场域、展示途径和销售渠道,产生“1+1>2”效应。

2023年,在各地多元主体的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创”“非遗+金融”“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影视”等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为非遗带来新变化、新机遇。2023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非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致富,提升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预计将释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