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和症状有哪些?
治疗胆管癌只能靠手术吗?
胆管癌患者术后该注意什么?
胆管癌被称为“癌王之王”,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中国发病率为7/10万。胆管肿瘤病情较为凶险,由于深藏体内、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一旦发现,大多已是晚期,病死率较高。据2018年全球癌症分析报告:肝癌(包括肝内胆管癌)新发病例84万,死亡病例78万;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新发病例接近22万,死亡病例16.5万。
面对“可怕”的胆管恶性肿瘤,医生是如何鉴别诊断的?得了胆管癌有什么办法治疗?胆管癌术后又有哪些康复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近日,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肝胆外科王俊青主任,以《方寸乾坤-胆管恶性肿瘤的诊疗浅析》为主题,解析胆管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分享真实胆管癌诊疗病例。
你了解多少?
胆系肿瘤包括胆囊癌、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病死率高。
王主任在讲座中介绍到,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胆道癌的80%-95%;总体平均生存期仅为6个月,而5年生存率仅为5%;全球发病率存在差异,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发病率最高;胆囊癌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胆管癌无论起源于胆道系统的肝内还是肝外部分,只要累及肝总管分叉处,都称为Klatskin瘤或门周部胆管细胞癌。“由于胆管癌不容易发现,大多数患者确诊并治疗时已是疾病的中晚期了”,王主任补充说。
那么,胆管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在许多患者中找不到具体的危险因素。
在美国和欧洲,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胆总管囊肿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慢性肝内胆管结石也称为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与胆管细胞癌有显著的相关性。
慢性肝病(肝硬化和病毒感染)也是危险因素,尤其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
最后,至少有4种遗传性疾病可增加胆管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包括Lynch综合征、BRCA相关蛋白1(BRCA-associated protein-1, BAP1)肿瘤易感综合征、囊性纤维化和胆管乳头状瘤病。
胆管癌来临时,
这些身体异常信号别忽视!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胆管癌呢?
针对这一听众关心的问题,王主任讲解到,“肝外胆管细胞癌通常在肿瘤阻塞胆道引流系统时出现症状。” 具体来说,胆道阻塞引起的症状包括黄疸、瘙痒、白陶土样便和尿色加深,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腹痛(30%-50%)、体重减轻(30%-50%)和发热(可达20%);腹痛通常被描述为右上腹持续钝痛,也可能存在不适、乏力和盗汗;还有少数情况下会发生胆管炎。
而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表现不同,患者不太可能出现黄疸,常有右上腹部钝痛、体重减轻和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病史。
出现上述症状,
就能判断为是胆管癌了吗?
若出现了上述症状,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得了胆管癌,医生还需要根据就诊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结合进行诊断。
那么,如果其他部位检查出癌细胞,就不是胆管癌么?王主任的答案是:不一定。
胆管癌是可能会出现转移的,而且,一旦胆管癌发生转移,通常来说,病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了。肝内胆管细胞癌最常转移至其他肝内部位,转移至腹膜,再转移至肺部和胸膜;门周部胆管细胞癌常转移至肝脏,但不常播散到腹外部位,例如腹膜、肺、脑和骨;远端胆管细胞癌的远处转移发生在病程晚期,最常见于肝脏、肺和腹膜。
胆管癌有哪些治疗策略?
“若检查结果显示罹患胆管癌,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治疗上宜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靶向、免疫、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谈及胆管癌的治疗方式,王主任如是说。
哪些情况可进行手术切除胆管癌?
● 没有胰后和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肝转移
● 没有门静脉或肝动脉主干浸润(有一些医疗中心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整块切除联合血管重建)
● 没有肝外邻近器官浸润
● 没有播散性病灶
注意:1)手术切除后,远端和肝门胆管细胞癌最常见的复发类型是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常为肝脏或腹膜复发) 并不罕见,尤其是肝门胆管细胞癌;有41%的肝门胆管细胞癌患者初次复发累及远处部位(胆囊癌患者为85%);60%的患者在行肝门胆管细胞癌镜下完全(R0)切除术后发生了远处转移。2)术后需辅助治疗,建议切缘阳性或淋巴结阳性患者接受放化疗+化疗,未行放化疗者也可行单纯化疗。
无法手术的胆囊癌,有部分可创造条件手术吗?
术前放化疗不能被视为胆管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术前放化疗通常会用于以下情况: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性、病灶较大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初始放化疗或化疗(例如吉西他滨/顺铂)之后的病灶可能转变为可切除,这种情况下可考虑行切除术。原位肝移植,在临床试验情况下,可考虑用于以下严格选择的患者,在有PSC的情况下出现早期胆管细胞癌,或已成功完成严格分期和新辅助治疗的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