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云中郡<托克托云中郡>

云中郡

地处阴山以南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在2000多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郡。

据史料记载,托克托的县名源自不同朝代中的两位伟人,他们都曾为这里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至今,这座不知名的小城依然是内蒙古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

就在不久前,央视10套《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了托克托县的前世今世专题片,至此 ,掀开了这座千年古城神秘的面纱,积淀了2000多年的故事逐渐为世人所知……

历史渊源

云中郡,中国古代行政区,曾连续存在两个时期。首次为战国时期赵国、秦代、汉代。第二次为唐代,云中郡取代云州短暂的存在。

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一部份,由赵武灵王置。秦代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时辖境缩小,而在东汉末期废除。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辖境同云州。乾元元年(758年)云中郡再改为云州。

疆至河套,云中城生

云中城,是今内蒙古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赵武灵王设置的云中郡,郡治在云中城,就是现今托克托县古城乡的古城。云中城本应是赵武灵王时所筑,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引用《虞氏记》误为赵武侯兴筑,一字之差,竞将建城时间提前一百多年。

传说天鹅,引路云中

《虞氏记》中说赵武侯先在黄河西岸上筑城;刚筑起部分城墙便崩塌了,于是改在黄河东面另选新址;根据蓝天白云里翱翔的天鹅指引,寻找到了合适筑城的地方。说是赵武侯白天见有一群天鹅在云中飞翔,整天都在同一个地方的上空来回盘旋,鸟群下方的地面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赵武侯看到这个景象后,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决定在这里筑城,并命名为云中城,这个美丽的传说虽不可全信,却反映了选择在呼和浩特平原中心地带建城的主要原因。云中城所在地方,是呼和浩特平原的中部,有发源于阴山的荒于水(今大黑河)武泉水(今小黑河),南面还有白渠水(今宝贝河)流经平原入黄河,地势乎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训练骑兵和放牧战马的好地方。

秦皇设郡,北击匈奴

中郡所辖地区内,在注重养马业的同时,又迁来了许多内地的农民,安屯设村进行垦殖,以发展农业生秦三十六郡产;解决军需,供应粮食,并在人口较多的地方设置了县一级政权。由于史籍上没有详细记载所属县名及方位,仅知云中城东面有原阳县,是训练骑兵的基地,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方的八拜古城;云中郡西部筑有九原城,是边境屯兵的重镇。云中城于公元前236年被秦始皇所夺取。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秦国在此设立了云中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了六国,自立为始皇帝,正式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置三十六郡,云中郡成为其中的一郡。

西汉东汉,一分为二

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云中郡治仍在云中城,管领有云中、咸阳、陶林、桢陵、犊定襄郡遗址和、沙陵、原阳、沙南、北舆、武泉、阳寿等十一个县,约分布在今大青山以南、东起至卓资县西境,西至包头市古城湾,沿大黑河流域南至清水河县喇嘛湾这一片地域内。其中已查明位置的有:沙陵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村东古城,桢陵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章盖营子村,阳寿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葡滩拐,北舆县城址在今呼和洽特市塔布陀罗海古城,阳原县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八拜村,武泉县城址在今卓资县三道营村、沙南县城址在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

北魏时期,城里生镇

北魏时期又在云中城地方设置了云中镇,成为驻守大青山以南的重要基地;在云中城东建立了云中宫,为北魏皇帝北巡时驻跸休息的地方;在云中城的东北方的山谷口兴筑了白道城。白道为大青山通往山后的重要通道,白道城筑于山谷口外,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坝口子村南。

云中城自建立后,断续沿袭使用约有九百年之久。

风云变迁

唐太宗贞观年间,云中城先后设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境内置金河县。

辽、金、元各代,县境皆置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城圐圙大荒城)、云内州(今托克托县古城乡白塔村)。

明太祖洪武年间,在东胜州旧址置东胜卫,筑东胜卫城(今县城圐圙),又置镇虏卫(今托克托县黑城村)。

明嘉靖中期,西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的义子恰台吉(即脱脱,或称妥妥)驻牧妥妥城(托克托城)。

清隆元年(1736年),置托克托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设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设县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伪县公署(县政府)、国民党游击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存在。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托克托县政府复主。

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托克托县随绥远省和平解放而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初,托克托县人民政府成立。

1971年7月1日后,为呼和浩特市辖区。

云中郡的历史遗留

云中城初建于战国时期,经历了秦、汉、北魏等王朝的延续使用,城垣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初建时的城垣及城市布局情况也难于弄清。现今地表城墙已基本塌毁,南城墙尚保存较好,残高约5米。现存城墙每面长约2000米,周长约8000米,约合16华里,较汉代郡治的规模大,估计应是战国时期初建的规模,只是历代曾经补筑和改造过。城内西南隅建有一座子城,就是加筑了东、北两面墙,西、南商墙仍利用外城墙。

子城长宽各约130米,与规模庞大的外城墙不相配,估计应是汉代加筑的,但因未正式发掘过,还不能做出结论。城内原有许多建筑遗迹和砖瓦碎片,由于垦殖的发展,利用洪水溉灌等原因,城内地表淤积覆盖较厚,早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城内采集到各个时代的瓦当,城内出土过北魏鎏金铜佛像;石刻佛像等遗物。城内分布的墓葬数量很多,自战国至北魏时期的都有,其中有些筑有高大封土的墓葬,1956年曾在城外西南方的什尔登村清理了两座,为西汉阏氏壁画墓,对于研究古城的历史和汉代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如今,【云中郡故城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西,土默川腹地。

遗址城垣周长约8公里,呈不规则状,墙体夯筑,东、西、北三面城墙破坏严重,唯南城墙存留较完整。南墙长1920米,残高4.5米,宽6.5米,夯层厚8~12厘米。城墙夯土中含有战国至西汉陶片,外层夯土还夹杂北朝遗物。城内地表散布的陶片瓦砾大都是汉魏北朝遗物,下土中有战国、秦代遗存。城中心有一高大土丘,为"钟鼓楼"遗址,曾出土北魏"大代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一尊。西南隅散布有石柱础、砖瓦等北朝遗物,原为一方形小城,当是官署所在。城西墙外有古墓群,曾发掘东汉闵氏壁画墓一座。史载战国赵武灵王曾于阴山河曲筑城,"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因名城为"云中",当是此城。秦置云中郡,城为郡治,汉因之,魏设云中县。此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城池。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这些斑驳的遗迹中,人们或多或少能够感知到

岁月的力量。

风云变迁,物易时移, 唯时间永恒!

……

特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