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从投机角度看财报季 一.什么是财报,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财报通常是指上市公司的定期披露报告,分为年报、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其中年报和一季报... <上市公司 年报 静默期>

从投机角度看财报季 一.什么是财报,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财报通常是指上市公司的定期披露报告,分为年报、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其中年报和一季报... 

来源:雪球App,作者: 沪东三极管,(https://xueqiu.com/7095353208/288789610)

一.什么是财报,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

财报通常是指上市公司的定期披露报告,分为年报、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其中年报和一季报往往在一起发,所以四月份是比较重要的财报季。中报主要在8月,而三季报主要在10月,这其中又以三季报和年报之间的时间窗口最长,有六个月。由于没有业绩风险,这六个月的各种炒作比较活跃。

公司的财报是公司经营情况的一种反映。理想情况下,通过研读公司的财报,可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基本包括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营收,三费,同比/环比变化等,稍微深入可能包括主营业务的变动情况,计提折旧,报表附注等,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可能就止步于此了。再复杂一点的报表变动,要么看不懂,要么没时间细看,毕竟年报动辄三四百页,打印出来也是厚厚的一本书。

所以大多数时候,在业绩期最常见的讨论,基本都是利润多少,有没有超预期。稍微细致一点的可能加上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

这里主要是,按照PE给个估值,给个利润,拍一下多少倍,可以给个简单的估值(非盈利公司可能用PS估值,公司估值方法有很多,改天单独写一篇分析下各种估值方法的利弊)。是否超预期,会影响业绩出来的第二天,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是对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情况的看法,在市场风口的业务可能更受人追捧(比如现在的AI相关业务)。

二.什么是预期,如何定义超预期

基本每个财报季,大家最常听到的就是“超预期”。但是在这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是预期。

预期可以理解成市场上主流的认知集合体,通俗一点,是市场的主流声音。在财报季,最主要的预期围绕着业绩来展开,包括净利润,新业务的开展,利润率的变化等等。这些东西的分析,可能来自卖方报告,可能来自公司调研纪要,可能来自各个大V,可能来自一个截图,一个小作文。最终的表现形式基本都是,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方向,并且大家相信了这个方向,形成了一致性的预期。

那么在大家有了一致性预期的基础上,这个时候财报数据出来,超出大家的预料(向上向下其实都是超预期的,但是向下超预期这里就不讨论了)。打个比方,彩礼付了,酒席吃了,证领了,堂拜了,揭开盖头一看,可能是翠花,也可能变成了狗蛋。

既然向上超出预期是利好,那么预期管理就很重要。通俗一点,吹牛皮,既不能吹不到位,也不能吹过火,否则容易吹爆。吹不到位还好说,后续能救的回来,但是吹爆了就不容易圆回来。每年各家公司交流,都是小心翼翼,收着藏着放,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防止年初吹过火,导致年底无法实现,预期管理变成了预期事故。

预期管理是一门比较复杂且精妙的学问,但是对于散户而言,有一条是确定的,所有的预期,都是别人投喂的。既没有专业知识去预测公司的业绩(虽然预测也不准),也没有能力去找核心勾兑,那么就只能靠别人投喂来建立自己的预期。相当于把自己的认知建立在别人之上,至于别人说的是真是假,见仁见智,辨别成本比较高。直接反馈到盘面上,就是一小部分人引导着全市场的散户如鱼群一样游动,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是非常被动的,极其容易变成接盘侠。

三.换个角度看业绩

既然普通人在业绩期属于被投喂者,被动参与者,弱势的一方,作为传播链条的偏后端,那么直接不参与这种预期管理,应该是一种避免损失的不错办法,但是这也意味着失去了博弈的机会。A股参与者七亏二平一赚,下场的选手骨子里多少有点赌性,肯定有管不住手的时候。

这时候从市场的最底层出发,击鼓传花,筹码交换,去看待业绩。

好的业绩是公司盈利能力的佐证,由此引发的各种解读可以写上厚厚的几本教科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操意义不大。换个角度,把财报当成题材的一种,理解每年的财报季,可能效果更好。

从投机角度看,股票的击鼓传花,本质上还是先信卖给后信的人(买入持有吃分红的情况不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特性就决定着故事不能快速证伪。为了讲好这个故事,通过易互动截图,小作文等等方式,千方百计若隐若现暗示某个票的某些重大故事,并且吸引人们来追捧,这是比较普遍的操作。

但是财报季的特殊性在于,某些市场上流传的故事,容易被财报证伪,而且一旦证伪,损失很大。尤其是A股喜欢炒边际变化,只要不是超预期,哪怕是正常符合预期,也是兑现节点,财报出来就摁。这时候,要么兑现之前跑路(比如XXXX,XXXX,XXXX),要么选资金抱团票,即使业绩没有预期的好,也能找个故事给你圆回来,继续涨(比如XXXX,XXXX,XXXX)。前者是资金相互收割,业绩只是一个由头,当题材炒,这种博弈比较难,因为很难知道人家是不是在业绩出来之后把股票卖给你(看筹码K线量能可以作为参考),并且出现了“割割团”,到处传销,只为一个冲高然后把股票倒出来。后者则是资金抱团,由于屁股坐在某些票上,仓位所在,必须得涨,尤其是机构抱团标的,在财报季往往走的更好。

对于散户投机而言,在财报季,选择机构资金抱团的票,并限定成全市场机构(而非单独机构坐庄),大票(非坐庄小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1.首先全市场机构抱团的大票,往往没什么财务上的雷。退市新规之后,惊雷遍地,能够避雷的要求其实不低,这时候蹭个机构的车能省去很多麻烦。

2.其次是全市场机构抱团的大票,业绩预期的比较充分。这里分两种情况,(1)要么是业绩在预期上限,大家觉得业绩兑现,然后继续涨,(2)要么是业绩miss了一点(通常不会miss太多),大家找个故事圆回来(比如一季度……,然后二季度……),然后继续涨。两种情况,本质上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财报季的机构抱团资金话语权得到一定的增强,有定价能力,这时候蹭机构的车也许能够喝个汤。

3.最后是财报季的题材炒作往往不是很流畅,炒作倾向于炒小炒烂,平时概念加身,公司再配合一点,炒起来想对流畅。财报季有静默期,无法公开吹票,同时题材炒作的高标财报基本不好看(少部分可能财务数据比较好),相当于还有个利空等着放,所以题材炒作行情磕磕绊绊,震荡幅度比较大,参与难度较高,同时体验感也不好。

这种背景下,四月,八月,十月,找个机构抱团票躺着,可能比频繁博弈收益来的更好,至于能不能找到准确的票,就看每个人的本事了。

四.财报带动的行情能持续多久

财报季是机构定价权的短时回归,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机构定价全市场的大时代已经过去了,当财报季过去,活跃资金必然还是要回归。整个四月份听到比较多的声音,“很难下手”,主要来自于活跃资金的小伙伴们,都在嗷嗷待哺等五月份。而机构端,以前每年挣钱比较多的时候,却恰恰是财报季(最近两年有所变化)。两种不同的资金属性,两种不同的市场地位,带来不同的结果。

从投机角度看,把业绩当成一个题材,贯穿财报季的题材,可能更容易理解。业绩是一个在某些月份有持续催化且符合经典金融教材的东西,这就决定着,催化是不间断的,且很容易在人群中得到共识,无形中符合题材炒作的前提。

另一方面,这个业绩题材往往又不是最明显的主线题材,而是二三线题材,但是持续性很好。因为这种题材中机构的主导权更大,所以炒作的时候偏机构风。同时活跃资金在业绩勾兑方面偏弱势,存在被核心圈收割的风险,也不敢猛怼某个票。

其次,业绩题材的票相对分散,各行各业都有业绩超预期的票,相对于题材概念炒作的聚焦方向性而言,业绩这条线的分散性反而是劣势,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某些非热点票业绩超预期,市场完全没反应。

行情起来,往往都是以题材的形式起来,在很多题材中,某一个方向得到了市场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时候配合着逻辑,业绩等一系列利好,最后走成了趋势。财报季更像是掺杂在题材与趋势中间的一个过度段,兼顾彼此。这里面散户的弱势地位,天然缺乏信息优势,更缺乏深入研究能力,把财报当成投机题材,可能更适合,盈利及时落袋为安,至于万亿市场,星辰大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危险大于机遇。

五.资金永不休眠

五一结束,也意味着2023年报和2024一季报基本结束,新规之下,ST增加了不少,除此之外,关于利空出尽/利好兑现/盈利超预期/Q2超预期等一系列讨论也告一段落,迎来了从五月到八月的炒作窗口。这里面除了五六月份关于二季报的勾兑能够炒一段以外,暂时没有什么业绩影响因素,市场还是会回到题材炒作的行情中,至于是什么题材,现在也不得而知。

资金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存在保险柜的钱不花出去与废纸无异,股市当中亦是如此,除了很少数买入并持有的资金,频繁交易是大多数资金的常态。既然资金永不休眠,随着业绩期的结束,寻找资金关注的方向,顺势而为,可能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六.放下傲慢与偏见(这里是个题外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最近聊天,发现有一些小伙伴心理上对机构票存在抵制,尤其是短线出身的选手,而机构出身的小伙伴对短线交易也存在抵触。极端情况就是互骂XX。这里和大家的出身背景有很大关系,也和日常操作习惯有关系,但是相互抵触归根结底一种资源/精力的浪费。

市场每天以千奇百怪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行情。既然是投机,就是努力在不同的行情中吃到属于自己的一口肉。下场炒股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打嘴炮,和市场讲理是一个很费精力的事情(换个角度想,既然你需要去给市场讲理,有没有可能是你自己错了,没跟上市场的节奏)。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每天的走势会告诉我们当天的行情在哪里,不管是低空/减肥药/机器人/固态电池/特斯拉/CPO,还是机构抱团/产业链吹票/柚子带货/轮动冲高等等。与其打嘴炮battle,互喷互骂,不如想想能不能参与进去,或者在什么位置参与进去。

放下心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傲骨,放下偏见,放下固执,降低姿态,去感受市场的方向,顺势而为,错了就改,及时止损,在对市场的学习中不断自我修炼,最后在持仓账户上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