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反思<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优势研究报告范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教师比学生提前知道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讲授让学生们尽快明白,我们经常是靠一根粉笔讲完一节课。同时,上课过程中任务活动受限于教材,往往被限定于指定“打印”类材料的交流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比如PPT演示文稿或视频音频等软件,传递给学生信息,这些方式会让课堂变得活跃,更能吸引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让学生明白的目的。

    目前,我们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PPT课件。曾经我一味地追求过制作课件的精美,图片、字体、动画、颜色搭配与内容的相互配合,制作出的幻灯片让自己感到赏心悦目,岂不知这些竟让上课的学生走了神,往往忽视了课堂本身的内容。后来,我开始关注幻灯片内容的呈现,恨不得将自己所讲的话都打在屏幕上,先制作课件再写教学设计,本末倒置,目标不明,甚至是容量大到学生还无法看清一页的内容,就匆匆浏览到下一页,一页又一页,一节课下来,老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辛苦不已,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经过一系列尝试和反思,我开始静下心来研读课本,开始先注重自我的文本解读,查阅大量资料,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才根据需要去制作课件。可是,问题又来了!当学生的回答和课件制作的答案,在内容或答案顺序上不相符时,老师必然再次受到课件的限制,在课堂上多少会显得比较尴尬,甚至会给听课的学生一种刻板印象,同时让学生思维受限或精彩的呈现变成了徒劳无功。比如:上《看云识天气》,有老师带领学生回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但只答出了“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随即老师让同桌补充回答,他的引导是:在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面,还有什么顺序?学生虽然顺利地答出了“时间顺序”,但我们可能会疑惑,老师在引导的时候,为什么要强调答案的顺序呢?这三种顺序本来是不分先后的。当看到课件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课件答案出场的顺序是时间空间到逻辑。老师为了追求答案顺序的一致性,忽略了对第一位学生回答的肯定,急于完成任务。类似的例子很普遍。老师们最擅长给学生统一的答案,可是,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教师做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本质!

    这些授课方式,看似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实际上,既不能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教,也不能吸引帮助学生的学。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和改变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在课堂上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我们要始终清楚课堂目的:一方面优化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学。 进而使学生学会学。所以,我们要以“学”定“教”。信息技术既不是简单的技术罗列叠加,也不是内容的大量填鸭,更不是被信息技术牵住鼻子思维固化。而是要研读文本,在实践中寻找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方法,让融合更加的科学规范。

    其次,不要让刻板的答案限制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我们通过课件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会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尤其是文科类课堂。实际上这是可以试着改变的。曾经听过一堂语文示范课,教师只是通过课件显示了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回答异常精彩,老师也不断在肯定学生们的妙语连珠。有的听课老师开始担心这位教师的课件会给出怎样的答案?结果是,没有答案!课件不复杂,只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工具,教师将功夫下在了研读文本和问题设置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掌握实用易操作的软件,实现交互式课堂,从而促进教和学。除了我们常用的PPT课件制作,其实还有很多新研发出来开始慢慢普及的软件。比如希沃授课助手,希沃白板等软件,它们不需要老师花时间去学习掌握新的电脑技术,而是能方便快捷地使用里面的资源,为课堂服务,交互活动让老师的教更有效,让学生的学更轻松,从而激发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体验。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十多年教学历程,让我看到的,不是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一成不变,而是都在不断完善与优化。这也催促着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任重而道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