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吕开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如何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是当前社会各界亟需回答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和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同时,农民收入增长在八年间实现“双超”,既跑赢经济增速,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出现跨越式增长,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应当注意到,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23年农村收入最低20%家庭与最高20%家庭的平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63元和36049元,收入差距高达1∶8.46,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增收环境和动力机制的调整变化致使农村家庭增收形势趋于复杂化,对农户增收形成制约。因此,避免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生计多样化在脱贫攻坚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开源增收的同时,实现了低收入人群收入的稳定增长。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生计活动呈现多样化和向优势生计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特征[1-2]。生计多样化具体表现为纯农户农业经营的多样化与农户非农活动的兼业化[3]。生计多样化被认为是农户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打击时的适应性生计策略。特别是对于贫困农户,通过重新组织家庭内部拥有的各种资源禀赋,农户以农业多元化经营或转向非农活动的方式管理或规避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家庭收入流,减少收入不确定性。多样化的生计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收入水平,这对于维持低收入家庭生计可持续性、保障生计安全具有积极意义[4-5]。
虽然生计多样化能够根本上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但能否系统性地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仍有待探索。理论上,如果生计多样化更有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