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80年后的乌蒙回旋战战场,正在成为云南省新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镇雄红色资源挂牌>

80年后的乌蒙回旋战战场,正在成为云南省新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中新网昭通10月6日电(成长群)中国云南镇雄县县城西南方向约30公里处,场坝镇巴溜村中寨三合头,一栋茅草屋顶木板壁的住房坐北朝南,肃然而立。背枕青山,前临坝子,阳光下宁静的村庄被绿荫环绕。

院子里,石碑上刻写着竖字“贺龙指挥部旧址”。贺龙曾在这里指挥过一场火力生猛的战役。

镇雄革命老区促进会会长,77岁高龄的王必兴老人缓缓讲起那段历史:“1936年3月12日,贺龙在镇雄巴溜三合头设指挥部,指挥巴溜反背哲庄桃园丫口战斗,打败追、堵红军的万耀煌纵队十三师,打死敌军120多人,打伤和俘虏数百人,缴获数百敌军各种枪支弹药……”据当时的《云南民国日报》报道,这次战斗“火力之猛,为追剿以来各次之冠”。

“战斗结束后,村民去捡子弹壳,背了好几眼兜(方言,当地用于背东西的竹制农具,箩筐)。”巴溜村鲁姓村民回忆。

被称为“贺龙在长征指挥艺术中的神来之笔”的乌蒙山回旋战,这里是主战场之一。

史料记载,1936年2~3月,红军二、六军团(后更名为红二方面军)在贺龙、肖克等人的率领下,在滇黔边区镇雄、彝良、赫章、毕节等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养困难的地区,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展开了迂回打圈的乌蒙回旋战,将十倍于己的敌军丢在镇雄一带。毛泽东曾挥笔写就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便是对这段历史的另一种褒奖。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记者在国庆期间走访发现,曾经的“泥丸遍地、沟壑纵深”的乌蒙山区,正秉承和发扬红军长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同时,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云南省新的旅游目的地。

乌蒙回旋战主战场之一的镇雄县,革命老区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6大工程58类项目,引领带动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红军长征在镇雄留下的革命遗址、遗迹,包括乌蒙回旋广德关、南天门、巴溜三合头贺龙指挥部等。镇雄县牛场镇田坝村村支书刘业品,正是看中了这些丰厚的红色遗产,于2014年带头启动建设“红色农场”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初现规模。“红色农场”以养殖、种植业为基础,结合当地革命遗址、遗迹,未来将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红色农家乐,通过红色产业及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打造,带动当地百姓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与此同时,2015年上半年获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在镇雄县境内建立“乌蒙回旋战纪念馆”。项目位于该县县城南部新区,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用地51.92亩。建成后,将同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彝良县罗炳辉将军纪念馆连成一体,成为云南省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经典景区,云南新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6月14日,由云南本土作家,镇雄籍文化名人韩声雄(执笔)、周光荣、郭明创作的再现红二方面军长征艰苦浴血奋战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回旋乌蒙》在昆明首发。镇雄县县长郑维江透露,这部小说蕴含着悲壮宏伟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乌蒙回旋战纪念馆”配套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根据云南省扶贫办、昭通市人民政府编制的《昭通市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未来镇、彝、威革命老区将依托大量历史遗迹,结合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天然大型溶洞群等资源,打造国家重点红色旅游目的地。

同时,未来镇、彝、威革命老区还将建立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示范区,矿业转型示范基地,高原特色农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走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综合开发建设的路子。(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