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今天 <雷雨话剧场景图片>

▲1934年《文学季刊》 图片由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提供

90年前,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在毕业前夕完成了话剧《雷雨》的创作,发表于1934年7月1日的《文学季刊》上。《雷雨》发表后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戏剧界。

《雷雨》的诞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标志着话剧这一舶来艺术在中国有了民族的品牌。如今,这部作品早已超越了时代、国家、语言的界限,成为舞台艺术经典之作。

历经90年岁月淘洗,《雷雨》在一代代读者、观众的思考、审视下,依旧读不尽,演不尽,历久弥新,葆有着蓬勃生命力。

《雷雨》发表于1934年7月,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全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讲述了浓厚的封建思想下,周、鲁两家的悲剧命运。

▲2011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莫斯科普希金艺术剧院上演剧作家曹禺的经典剧目《雷雨》。

故事发生在1925年前后的中国,资本家周朴园因常年在外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而冷落了妻子繁漪。

枯寂无聊之下,年轻漂亮的繁漪在与继子周萍的相处中,慢慢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与他私通。

周萍风流放浪,虽忍不住与繁漪跨越雷池,却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且不敢为了繁漪挑战父亲的权威。

于是,周萍在得到繁漪后不久,便抛弃了她,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侍女鲁四凤的身上。

鲁四凤不谙世事,自然经受不住周萍的甜言蜜语。

当鲁四凤对周萍情根深种,准备与他远走高飞之时,却遭到了母亲鲁侍萍的反对。

表面上看,鲁侍萍反对周萍和鲁四凤结合,是因为门第的悬殊。

实际上,却是因为周萍和鲁四凤“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

雷电交加的雨夜,周朴园在众人面前说出真相的那一刻,周萍和鲁四凤瞬间就懵了。

周萍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如今得知母亲活着固然是好事,可她为什么会是鲁四凤的母亲?与自己的妹妹有了“爱的结晶”,周萍究竟该何去何从?

曹禺曾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因为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旧社会封建势力下的受害者。

▲1984年《雷雨》电影中的四凤与周冲

都说悲剧性的作品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真谛的反思,从而获得人生阅历的增长。

在《雷雨》中,曹禺就借助剧中的人物处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对人生产生锐利的反思。

比如,爱情虽然是美好的,但欲望操纵下的爱情,却是害人害己的。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故事,原本是民国版的“王子与灰姑娘”。

▲1984年电影《雷雨》中的周朴园

可它却因为周朴园的野心和面子,而酿出了一场鲁侍萍携襁褓婴儿跳河的惨剧,更是造成了自己儿女的爱情悲剧。

再比如,父母爱子女本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可繁漪却为了维系自己与周萍的“乱伦关系”,不惜伤害自己的亲儿子周冲;

而周朴园则为了自己的名声,不顾自己亲生儿子大海的生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虽然在任何情感中,都难免掺杂衡量与算计,但情感中如果加入了过多的欲望,“美好”的表象终究会被命运撕得粉碎。

曹禺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们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曹禺

在《雷雨》中,曹禺一直在用故事描述着“无形之手”的威力,这“无形之手”,就是文中侍萍所控诉的“命,不公平的命”。

他之所以会有如此深的启发,与他个人的成长环境脱不开关系。

在阅读《雷雨》之前,我们来聊聊曹禺的生平经历。

▲曹禺(摄于上世纪40年代)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与天津有着深厚的渊源,这座城市不仅是他的故乡,更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曹禺在天津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里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心中播下了戏剧的种子。这种早期的戏剧熏陶,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剧作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雨》初版手稿

在南开求学期间,曹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戏剧活动,并加入了南开的新话剧团。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曹禺在启蒙老师张彭春的指导下,不仅登台演戏,还尝试着改写起了剧本。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的曹禺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南开中学初级讲室

转入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后,曹禺更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了大量的戏剧创作心得和素材。

出生在封建家庭的曹禺,虽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在精神上极度缺爱。

父亲万得尊是周朴园式的“封建大家长”,在他的身上,曹禺没有感受到父爱,而是受困于被统治的“压抑感”。幼年丧母的曹禺,从小跟着继母长大。

在继母薛咏南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性格苦闷且内向的曹禺,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戏剧教育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在《雷雨》中,曹禺创作的每一个人物身上,几乎都有身边人的影子。

周朴园的原型是自己严厉的父亲万得尊;

创作鲁大海这个人物的时候,曹禺想到的则是“九一八”事变时,在火车站遇到的铁厂工人;

而在周萍的身上,我们则看到了曹禺那个懦弱胆小,因吸毒被万得尊打断腿的大哥的影子。

▲1984年《雷雨》中的蘩漪与周萍

曹禺将中西方戏剧写作技法融会贯通,为《雷雨》构造了严密的艺术结构,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典型的戏剧人物。透过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反映了一个悲剧时代,对人性与社会有着深刻思考。其内蕴丰富的人物形象及现实主义精神赋予了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