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村晚”展示乡村新风貌<村晚怎么画>

“村晚”展示乡村新风貌

红彤彤的灯笼挂起来,金灿灿的锣鼓敲起来。

新征程的大步向前迈,幸福的中国年已到来。

自2023年12月30日启动至今,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简称2023年全国“村晚”)火热开展,全国各地一体联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出了“小年接力展播”“新春大联欢”等一系列年味浓、创意好、接地气的春节文化大餐,喜庆祥和之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

有“村晚”的年才完整

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彬

2023年全国“村晚”山西省灵丘县车河会场

乡村振兴“大全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节庆。过年,总与喜庆、祥和相连,饱含着期待、祝愿。春节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相聚相守,互诉一年收获,希冀来年光景更好。而在年味最浓郁的广袤乡村,在年节回顾过去成就、开启奋斗新篇的方式是自办“村晚”。

顾名思义,“村晚”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将目光稳稳定在乡村发展上,将表达牢牢扣在人民心坎上,是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庆祝、共同期盼的文化活动。如今,遍地开花、好戏连连的“村晚”,已成为培育乡风文明、繁荣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可谓乡村振兴的“大全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的“大总结”。

2023年全国“村晚”以“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为主题,持续深耕乡村沃土,以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作品,道家乡美、赞生活好,不仅奉献出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年夜饭”,也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文化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全面展示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在2023年全国“村晚”河南林州分会场,传承红旗渠精神、展现乡村新风貌的目标贯穿始终。跟随节目,人们聆听了红旗渠两代人的奋斗故事,欣赏了红旗渠的新时代风采,为20位党员代表以及现场所有村民齐诵《红旗渠精神》所感染,真切体会到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力量,点赞“村晚”释放的振兴动力。

2023年全国“村晚”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展示活动在宁城县成功举办

“好日子过得咱心窝窝暖”“好收成装扮下花哨哨春”“好路子走出个脚步步新”……作为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打虎石村、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徐家窑村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多方面诠释乡村振兴,或是以广场舞、二人台、相声、街舞等表演形式,描绘农牧民群众富裕增收的生活景象,展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或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讲述村民致富好故事;或是邀请乡村“网红”助阵,推介区域特色文旅资源,把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文章做出新意、做得热闹。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办,绿皮火车“村晚”号的苗绣银饰展示展演颇受欢迎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办,绿皮火车“村晚”号的苗绣银饰展示展演颇受欢迎

在贵州,一列满载致富故事的列车成了“村晚”的场地。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的5640/5639次绿皮火车,开行在沪昆普铁贵州东段贵阳至玉屏区间,全程377公里的长度行程需7个多小时。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的六个鸡、桐木寨等车站附近的村民来说,20多年来,这辆哐当作响的火车是村庄发展历史不可抹去的一部分。沿线群众搭乘着它走亲访友,往城里售卖农产品。当2023全国“村晚”的绿皮火车“村晚”号启动,一段新故事已然起笔。非遗技艺传承人、乡村“网红”、民族民间文艺演出团队齐聚绿皮火车的移动会场,开展非遗活态沉浸式展示展演推介、互动体验,让人们置身于移动的非遗工坊、乡村集市、百姓舞台,融入农文旅场景,感受苗乡侗寨的“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百姓生活“大扫描”

“村晚”舞台在乡村,在民间。农村和农民是不变的主角,群众文化底色是“村晚”的天然基因。一台台“村晚”,饱含浓浓乡情、悠悠乡愁、深深乡愿,是基层百姓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

2023年,作为繁荣群众文艺的重要项目,“村晚”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着力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集中开展向节日期间常态化开展延伸,由侧重文艺演出活动向文旅节庆展示、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节庆活动转变。

随着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仪式感担当,映照百姓生活可喜变化,述说精神文化境界提升。

“你亮一曲家乡戏,我来一段广场舞,你剪一对红窗花,我演一个三句半,村里喜事好人好事,编一段快板,不忘网络直播带货,家乡土特产。” 作为2023年《我的“村晚”我的年》融媒体直播节目的开场表演,《咱们村里有村晚》描绘了一幅欢天喜地过大年、普天同庆一家亲的幸福图景,让浓浓年味扑面而来。据歌曲词作者、安徽省文化馆副馆长陈果介绍,这首作品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和大量叠词、色彩词,将幸福感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引发内心共鸣。作品初创于2023年,至今仍在不断打磨,这次亮相的新版本融入了说唱元素,适合表演的年龄层更广,曲调更加欢快、时尚。“3年间,我们每次演唱这首歌曲后,都要询问群众的感受。村民的意见就是新灵感的来源。这首歌曲的创新呈现是群众文艺创作特色的缩影,创作的每一步、再加工的每一处都是我们与群众的交心时刻。”陈果说。

“村晚”节目凝聚着群众的智慧,村晚活动充盈着群众的精神。一台台“村晚”,是群众文艺之花散发的芬芳,更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硕果。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参与的原创舞蹈《种子》,通过2023年《我的“村晚”我的年》融媒体直播节目,向全国人民送上满满祝福。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这支反映丰收喜悦的舞蹈就登上了2023青岛市首届沉浸式乡村“村晚”的舞台,也是青岛市乡村文化培训和群众文艺创作的亮眼成绩之一。“城阳区主动申请办‘村晚’,并定制了相关培训项目。拿到需求清单一看,我们立刻认识到简单的广场舞、合唱等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文艺胃口,需要把供给升级版文化产品作为下一阶段目标。”谈及《种子》的创作背景,青岛市文化馆馆长陆玲认为,“村晚”带动了基层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深入开展。通过举办“村晚”,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改变“老师”心态,强化服务能力,开始乐于给群众“打下手”“做副手”,帮助村民实现文艺梦,成长为乡村艺术家。

据了解,北京、广州等多地还将群星奖入围及获奖作品纳入当地“村晚”展演活动中,以群众文艺精品力作促进基层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提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土文化“大百科”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乡土气息中蕴含的浓浓中国味,来自村民对乡土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们爱看“村晚”,“村晚”长红,靠的就是这份地气、这份认同。

“如果说回家过年才是年,那么有‘村晚’的年才完整。”在山西,这句话是从返乡的青年学生口中说出的。去年,在北京上学的李贺言(化名)在春节期间参加了家乡山西大同灵丘县黑龙河村的“村晚”策划,并创作出备受村民喜爱的舞蹈节目,由此成了“村晚”的“斜杠青年”。今年,得知灵丘县红石塄乡车河村入选了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他马上申请参与进来。“‘村晚’让我看到了家乡的文化底蕴,重新认识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李贺言说。

“今年是国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的第一个春节,村民蓄着一股子心劲儿,对‘村晚’都抱着很高期待。为此,我们一个一个村去深入考察,一个一个去挖掘提炼特色,在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的情况下,把‘村晚’舞台摆进美丽乡村,摆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摆进百姓心里,为群众搭建展示舞台,提升村民文化品位,更以‘村晚’文化凝聚人心。”山西省文化馆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世平说。

以传承耕读文化、培育乡风文明为己任,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广大群文工作者办好“村晚”,群众参与讲好“村晚”故事。“村晚”的精彩都化在老百姓心中,写在老百姓脸上。有的甚至跨国出圈,获得了更大影响力。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演活动在陕西省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举行

最近,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紫杨村(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开展的“村晚”活动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火了一把,还受到巴西领事馆的关注。“我们这里的‘村晚’主打的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全国观众呈现最具关中味、文化味、传承味、乡愁味的新春盛宴。”渭南市文化馆馆长李红介绍,该地“村晚”重点展示碗碗腔、秦腔、眉户等临渭区特色戏曲文化,用原汁原味的表演展现临渭的乡土气息、村风民情、人文底蕴,让“村晚”真正成为赓续传承的大平台、百姓展现文化自信自强的大舞台。

乡村新民俗:上“村晚”,看“村晚”

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彬

在线看完自己家乡的“村晚”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李楼乡贾庵村村民于英杰又切换到了其他地区。“想看看其他地方的‘村晚’,长长见识。”于英杰笑着说,他已经报名参加本村下一期的“村晚”节目排练了。像于英杰这样,打开手机看“村晚”、家门口参与“村晚”已成为许多百姓的习惯、中国乡村的新民俗。

“村晚”陪伴多年,年年入心,得益于土生土长的亲和力,无限接近群众生活,像自家的儿女,怎么看都是心头爱。“村晚”发展多年,年年上新,得益于基础扎实,形成了长期供给机制和维系情感的方式。“村晚”的广泛性、群众性、独特性、互动性由此更加彰显。

合力推动,“村晚”走进了千镇万村。近年来,“村晚”得到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拥有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伙伴,“朋友圈”不断扩大,覆盖广袤乡村,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各地积极响应、踊跃申报,每年都涌现出大批“村晚”举办地,成为线上线下联动的示范展示点。在元旦至春节期间,这些地区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并调动了当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村晚”,持续放大“村晚”声量。

广大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村晚”节目,展示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年景;承载乡音、凝聚乡情,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明乡风建设。放眼望去,百姓身边的“村晚”办得热热闹闹,影响力足够大,吸引力足够强。

活力绽放,“村晚”汇进了千屏万端。今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走到了第3个年头,汇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