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河砂含泥量检测方法>

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2试验结果分析

2.1砂中含泥量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对于新拌混凝土而言,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施工过程和结构的强度耐久性等重要指标,而砂子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它的特性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有着较重要的影响力。本试验根据表2中的配合比,通过人工在砂中加入不同量泥土并加入高效减水剂拌制出混凝土,测试不同含泥量对同一标号和含泥量相同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坍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含泥量对用聚羧酸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坍落度经时变化,坍落度损失很快。含泥量到3%以上时坍落度损失尤为明显。

2.2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收缩率的影响

收缩是混凝土材料的固有特性,指混凝土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因变形而产生的体积减小。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微细裂纹,随着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微细裂纹会发展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从而使结构发生破坏。

试验通过对砂子中添加不同质量的泥土,研究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通过测定C35和C50两种不同强度混凝土在不同含泥量下,不同龄期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变化,数据见表4。

根据表4可以看出同一强度,同一龄期的混凝土随着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加大,说明含泥量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大,随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加大;同时表4可看出含泥量相同的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各个龄期混凝土收缩率随混凝土标号增大而收缩率降低。C35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率较C50混凝土要大,说明标号低的混凝土收缩率受含泥量的影响要比标号高的混凝土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水泥本身水化收缩成为主要因素,含泥量的影响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2.3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

在混凝土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强度被认定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性质,而且许多混凝土的其他性质,包括水密性,抗渗性等,都与强度有极大关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一项即为集料中砂的含泥量的影响。

试验通过在配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砂中泥的含量,来研究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同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无论是3d、7d还是28d龄期的强度都随砂中含泥量的增加明显地降低。主要是因为配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随砂石含泥量的增加,要达到混凝土泵送的要求,就要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增大了混凝土的水胶比。还可计算出28d龄期中,C35混凝土平均强度比其含泥1%时高9.2%,比含泥量5%时低9.1%;C50混凝土平均强度比其含泥1%时高5.2%,比含泥5%低时5.1%。这是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相对比低标号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要小。

2.4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冻融破坏的过程从表面剥落开始,破坏由外部逐渐向内部发展,每一次循环后都会使水分移向可冻结的区域。这些区域包含细小裂缝,结冰使得裂缝在膨胀压力下继续扩大,导致最终破坏。

混凝土抗冻性通过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值和重量损失进行表示。试验通过改变砂中泥的含量,测试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件经过250次冻融循环均未发生破坏,不同含泥量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无论是C35混凝土还是C50混凝土,随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冻性能变差。C35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从1%增加到3%,弹性模量平均降低了3.54%;含泥量从3%增加到5%的情况下,弹性模量平均升高5.2%。C50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从1%增加到3%和5%,混凝土弹性模量增加了1.3%和3.8%。C35混凝土抗冻性能变化率要比C50混凝土抗冻性能变化率大,砂中泥含量的增加对低标号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要大于高标号混凝土。

3结论

从上述试验分析中可看出,砂子含泥量的大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收缩率和抗冻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相同情况下,砂中含泥量超过3%对低标号的混凝土影响更显著,而对高标号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高标号混凝土水泥用量大,含泥量适当超过标准,对混凝土影响不是很大。因此,砂中含泥的具体限值的确定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工程环境、设计强度要求等综合考虑,以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来源:《粉煤灰》2015.03)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