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古镇新生︱沿黄河行走,探访碛口的人与故事<碛口古镇怎么读>

古镇新生︱沿黄河行走,探访碛口的人与故事

从革命圣地延安出发,国小新们一路东行,穿越黄河,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的碛口古镇。

碛,意指水中砂石形成的浅滩。碛口镇附近的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有50米落差。黄河河道波涛汹涌,其间更有无数暗礁险滩。船舶无法通行,碛口镇便成为水陆运的中转站。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碛口镇因此一跃成为北方商贾重镇,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古镇广场

但是,随着现代交通兴起,公路铁路运输成为主要货运方式,黄河水运走向衰落,碛口镇也逐渐萧条,被人们遗忘在晋陕峡谷中,基本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2015年以来脱贫攻坚战逐步开展,碛口古镇也在这股大潮流下,凭借特色旅游产业走出闭塞、迎来新生。今年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走进了碛口镇以及周边的两个村庄,探访当地百姓的故事。

01.

碛口古镇的老汉“经理”

“李世喜经理”,在递过来的名片上赫然写着这样的称号。眼前的人手里把着一杆烟斗,头顶着陕北人特有的白羊肚手巾,敞着麦色的胸脯,披着和他的胡子一般拉拉碴碴的马褂,上了年纪的皮肤耷拉在面颊上,堆积成深深浅浅的皱纹,却从中露出一双黑亮的眼睛——这样一副“羊倌”的模样,通常很难和“经理”联系在一起。

李世喜的摊位

李世喜坐在摊位前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既是碛口长兴宾馆和黄河旅行社的负责人,也是碛口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更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纤夫传承人。碛口镇几乎无人不知他的姓名,他的面孔更是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所熟悉,被称为碛口镇的“活名片”。

今年67岁的李世喜在碛口古镇经营着自己的旅游服务生意,他的宅子前挂满了全国各地高校写生、实习基地的牌匾。李世喜介绍,今年接待的第一批游客,就是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的老师同学。在他的宅居中,还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绘画、摄影作品——有艺术系师生为李世喜绘制的图像,也有李世喜与不同游客的合影,其中不乏贾樟柯等名人大家。

李世喜和他的照片墙

李世喜祖祖辈辈生活在碛口,亲眼见证了碛口镇从无人问津到游客纷至沓来的过程。据镇长刘涛介绍,得益于国家政策、地方扶持,2000年左右碛口镇开始规划、开发旅游资源。自成一派的建筑、民俗文化,帮助碛口镇迎来一批又一批旅客,镇上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设计、民宿商铺经营也都愈发成熟。李世喜作为镇上深耕民宿和导游服务的先行者,欣然表示:“现在家家都做旅馆,都经营得不错。你一个人富了,只是一点,大家富了一大片,你看多好,是吧?”面对如今碛口镇脱贫致富的成果,他非常骄傲:“碛口古镇现在打到世界也没问题!”

02.

李家山村的“网红”大娘

李家山村位于碛口镇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到李家山采风时发现了这个村子,并说其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一般,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李家山村一角

我们在李家山村遇到杨艳梅大娘时,不过早晨八九点钟的光景,大娘已经穿着具有山西特色的鲜艳大花褂子和花裤子坐在村口的摊子上等待游客的来临。为了更贴近“大娘”的形象,六十岁头发还未见白的她特意戴着一顶白发假发套,皮肤略显黝黑,但说起话来却神采奕奕,脸上总是泛着灿烂的笑。

杨艳梅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快手作品

杨艳梅在这座山村生活了四十多年,刚嫁过来时,这个闭塞的村庄生活特别贫困。而几十年过去,村子里搞起了特色民宿, 前来观赏游览的旅客络绎不绝,村民们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艺,导游服务各有特色,杨艳梅也不例外。

“我既会唱,又会跳,还会表演。”杨艳梅会为来到李家山村的游客表演趣味段子和秦腔小曲,也会在村子里当导游,有时候一天的收入就可以达到上千元。同时,她也跟上了新媒体的潮流,在快手上拍摄短视频表演,成功吸引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