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聚类算法:原理、代码与对比分析<二阶聚类分析原理图>

聚类算法:原理、代码与对比分析

一、K-means算法K-mean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聚类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随机选取k个中心点,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中心点中。接下来,算法计算每个聚类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新的中心点。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中心点不再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优点:简单快速,适用于发现形状近似为高斯分布的簇。缺点:对异常值或离群点敏感,需要提前确定k值,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此外,不适用于发现非凸形状或大小差别很大的簇。改进:针对k值选择问题,可以通过类的自动合并和分裂得到较为合理的类型数目k,例如ISODATA算法;针对局部最优解问题,可以采用二分K-means聚类或多设置一些不同的初值进行对比,直至结果趋于稳定。示例代码(Python):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生成数据集X, _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n_informative=2, n_redundant=0, n_clusters_per_class=1, random_state=4)# 定义模型并拟合数据model = KMeans(n_clusters=2)model.fit(X)# 为每个示例分配一个集群标签yhat = model.predict(X)

二、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分为聚合聚类和分解聚类两种类型。聚合聚类的思想是将每个点视为一个独立的簇,然后根据某种相似度度量将这些簇逐步合并为更大的簇。而分解聚类则是将一个大的簇分解成若干个小簇。最具代表性的层次聚类算法有CURE算法、ROCK算法和CHAMELEON算法等。优点:适用于任意形状和任意属性的数据集,且能灵活控制不同层次的聚类粒度。缺点:执行时间较长,且不能回溯处理。三、分割聚类算法分割聚类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密度的聚类和基于网格的聚类等。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将密度足够高的相邻区域连接来形成聚类,典型算法有DBSCAN和DENCLUE等。而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则将数据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然后对每个网格进行聚类。优点:能处理异常数据,并有效发现任意形状的簇。缺点:对密度差异大的数据集效果不佳,且可能产生过多的小簇。示例代码(Python):由于篇幅限制,此处省略具体代码实现。四、各种聚类算法的对比分析

K-means与层次聚类和分割聚类比较K-means简单快速,适用于发现形状近似为高斯分布的簇;层次聚类适用于任意形状和任意属性的数据集,但执行时间较长;分割聚类能处理异常数据,并有效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但对密度差异大的数据集效果不佳,且可能产生过多的小簇。K-means与改进后的K-means比较改进后的K-means解决了K-means需要提前确定k值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但在大数据集上收敛较慢。而K-means算法在复杂度、计算效率和准确度方面仍具有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