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积极福利<福利的特征>

积极福利

积极福利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吉登斯的积极福利理论)

积极福利(positive welfare)

目录1 什么是积极福利2 积极福利思想的涵义[1]2.1 无责任无权利2.2 社会公正2.3 社会投资型国家3 积极福利的产生背景4 积极福利的国家制度的特点5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积极福利

积极福利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 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明确提出,应当以“积极的”或“主动的”福利政策代替目前的传统福利模式,使传统福利国家现代化。他的主张很快得到了英国、德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的政策响应。

“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公正在保障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成为促成个人发展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不是绝对的社会公正,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功能性不平等”。与此同时,第三条道路针对新个人主义还提出了自己的责任观,认为责任是健全社会的基石,它是个人的 ,也是属于社会的。社会行政的目的不是要用社会或国家的行为代替个人的责任,而是要通过改善社会来促进公民个人自我完善的实现 。

因而,每个公民在获得机会、权利共享平等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的风险和义务,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面的社会公正。可见,福利国家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调整国家、个人之间的责权关系,意在保持福利国家制度对整个社会机体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修改其消极的一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减轻政府的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培养增加个人社会责任感,鼓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培育一个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彼此协调负责、积极互动、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公民社会。而在国家、企业、个人这三者的关系中,培养和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存技能是新政策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编辑]积极福利思想的涵义[1][编辑]无责任无权利

“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是“积极福利理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这是针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制度的缺陷提出的,原来那种福利制度是国家包办的,不附带任何条件和要求,导致个人权利绝对化。这不仅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道德风险、官僚主义、容易形成既得利益群体等问题,个人把享有国家和集体带来的好处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承担义务和责任则是额外的和多余的。而“积极福利理论”认为,责任是整个社会的基石,它是个人的,也是属于社会的。社会行动的目的不是要社会或国家的行为代替个人责任,而是通过改善社会来促进公民个人自我完善的实现。与此相对应,作为个人也要积极回报社会的关爱,为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真正实现基于现代意义的社会公正———“有予有取”,即机会、权利共享与风险、义务共担。这一理论在强调从社会索取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的同时,还认为团结互助的作用是通过提供帮助实现自助,树立各尽所能、人尽其责的思想,并认为国家不能操办一切。这一思想克服了传统福利国家模式在关注风险时忽视了公民自主性发挥的弊端,重点致力于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作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个人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编辑]社会公正

“积极福利理论”认为每个公民在获得机会权利共享平等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的风险和义务,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面的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在保障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成为促进个人发展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不是绝对的社会公正,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功能性不平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吉登斯倡导广泛包容的平等政策,认为平等除了指公民资格和相应权利义务的平等外,还应包含“机会均等”这一重要内容。“积极福利理论”所提倡的社会公正还表现为福利制度的受益范围的扩大。传统福利国家运作最主要的是“劫富济贫”,注重保障层利益。民众对公共福利漠不关心,不参与公共事业,从而威胁了社会团结,破坏了社会凝聚力。所以为避免两极分化,积极福利制度在为那些不能工作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和必要的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关注庞大的中产阶级。因为生态恶化等新型社会风险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以减少环境污染等社会任务是一种跨阶级的普遍性福利。所以积极福利应该给中产阶级的中下层以抗拒风险的信心,并关心其中的上层对非物质方面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积极引导其给社会整体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