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星级酒店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星级酒店主要特征>

中国星级酒店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陶基磊,晋秀龙,常梦茹

(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星级酒店是指以住宿服务为主,具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住宿设施,具体包括宾馆、酒店、度假村等形式[1],依据《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服务质量水平越高。星级酒店作为中国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反映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在解决就业、拉动内需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国内外学者对星级酒店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感知与行为[3-6]、经营效率与管理[7-8]、会展对酒店价格的影响[9-10]、酒店员工性别气质[11-12]、高星级酒店序位规模差异[13]等方面。星级酒店作为地理空间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影响着地理空间形态和功能,不同区域尺度下星级酒店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优化是星级酒店研究重点探讨方向。市域尺度上,文吉[14]、石榴花[15]分别对广州、北京等地的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省域尺度上,刘辰[16]、莫丽杜尔·沙旦[17]分别对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星级酒店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全国尺度上,梅林和韩蕾[18]、龙茂兴和马丽君[19]、花立明[20]对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星级酒店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星级酒店时空分布特征的文章数量较多,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以下局限性。星级酒店空间结构的研究以省域和市域尺度为主,关于全国尺度上的研究成果数量少,时效较为滞后,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集中在2015年之前,并且研究对象倾向于高星级酒店[21],对低星级酒店关注度不高。鉴于此,基于全国范围内星级酒店的空间位置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距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全国不同等级星级酒店发展过程中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省域尺度上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星级酒店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力,丰富星级酒店研究成果的同时,可为中国星级酒店空间结构优化,促进住宿业高效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

2010年和2023年星级酒店名称、等级以及位置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星级饭店指南2009—2010版》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网站(http://www.ctha.com.cn/)于2023年8月公布的全国星级旅游饭店名录,其余年份星级酒店数量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为了便于探究不同等级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规律,将一至三星级有限服务酒店划分为低星级酒店,四星级和五星级完全服务酒店划分为高星级酒店[1],并通过坐标转换器将星级酒店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数据。海拔高度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基于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样本量的充足性,数据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2 研究方法

1.2.1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又称为利菲弗方向性分布,是用来探究地理要素分布中心、方向等空间特征的有效方法[22]。具体公式为:

(1)

(2)

(3)

(4)

1.2.2 平均最近邻距离分析

平均最近邻距离分析是通过测量每个要素与其最近邻要素之间的平均位置距离,将其与假设随机分布中的平均距离进行比较,以揭示空间要素的分布模式[23]。其公式如下:

(5)

式中:di为星级酒店i到其最近邻星级酒店的距离;n为星级酒店总体数量;A为区域面积;R为平均最近邻比率,当R>1时表示星级酒店趋于扩散分布,当R

1.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法是探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密度的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具体公式为:

(6)

式中:K(·)为核密度函数,(x-xi)为估计点x到样本点xi的距离,h是根据研究需求与区域空间尺度所选取的带宽阈值距离,N为阈值范围内星级酒店数量,d为数据维数。

1.2.4 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分异性和揭示其驱动因子的方法,包括分异及因子探测、交互探测、风险区探测以及生态探测4个功能。此方法无线性假设,基本思想是:假设研究区分为若干子区域,如果子区域的方差之和小于区域总方差,则存在空间分异性[24]。主要分异及因子探测计算公式如下:

(7)

式中:i=1,2,3…为影响因子个数;m为变量Y或因子X的分类;Ni和N为第j类影响因子层和全区的单元数;σi2和σ2为第i类影响因子层和全区Y值的方差;q为各因子对变量Y的解释力,取值范围为[0,1],q越接近于1说明因子对变量Y的解释力越强。

2 中国星级酒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2.1 总体时空变化特征

整体数量上,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数量减少约3 400家,降幅达28.9%。等级结构上,两个时间截面中国星级酒店整体上都呈现出“橄榄型”的等级分配结构,一星级和五星级酒店数量相对较少,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酒店数量多,但2023年相比2010年高星级酒店数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省域差异上,2010年各省份星级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梯度,其中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的星级酒店数量最多,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星级酒店数量最少;2023年省际间星级酒店数量差异减小,按照同样标准只能划分为4个梯度,其中广东省仍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体如图1所示。

2.2 空间分布中心、范围以及方向变化

从时空分布中心来看,两个时间截面中国星级酒店整体分布的中心坐标由113.7911°E,31.9810°N变为111.3207°E,32.5549°N,沿着湖北省和河南省的边界向西北方向移动。高星级和低星级酒店分布中心在移动方向和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星级酒店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且距离较短,低星级酒店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且距离较长。从分布范围来看,2023年相比2010年星级酒店整体椭圆面积明显增大,覆盖省份数量增加,表明星级酒店空间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但高星级酒店椭圆面积增加幅度较小,空间分布范围变化不明显,仍然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低星级酒店椭圆面积增加幅度大,空间分布范围向西扩展明显。从方位角来看,中国星级酒店的空间发展方向出现了较大的变化,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方位角由36.77°扩大到101.71°,标准差椭圆扁率变小,东北—西南的空间发展方向逐渐弱化,星级酒店空间发展的方向性更加模糊。高、低星级酒店在空间发展方向变化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高星级酒店方位角由16.43°扩大到77.20°,虽然标准差椭圆扁率减小,但仍然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发展方向,低星级酒店方位角由39.37°扩大到101.39°,空间发展由东北—西南方向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具体如图2所示。

2.3 空间分布结构类型变化

利用ArcGIS软件中平均最近邻分析工具,分别从2010年和2023年两个时间截面对中国星级酒店的空间结构类型特征进行探究,具体如表1所示。整体上来看,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平均观测距离由约3.01 km增加到约4.02 km,R值由0.164 7增加为0.184 1,两个时间截面上平均最近邻指数均小于1,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中国星级酒店在两个时间截面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有所减弱。2010—2023年高星级酒店R值由0.209 0增加为0.245 4,低星级酒店R值由0.177 3增加为0.225 9,二者在不同时间截面也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各自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但无论在2010年还是2023年低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均强于高星级酒店。

表1 中国星级酒店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of star-rated hotels in China

2.4 空间分布密度变化

运用核密度估计的分析方法,对两个时间截面的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密度演化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2010年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城市群的分布高度契合,呈现出以城市集群为依托的“多核心-群聚型”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密度的高值区,密度值达到100个/万km2,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密度的次高值区,密度值位于20~100个/万km2之间,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黑龙江省北部之外,全国其他区域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密度均在5个/万km2以上。2010年低星级酒店与全国星级酒店的集聚态势和集聚区域位置基本吻合,而高星级酒店整体集聚范围较小,除了在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形成了一定带状的聚集区之外,多以点状型态集聚于东部和中部的各省会城市。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仍然呈现出以城市集群为依托的“多核心-群聚型”空间分布格局,但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均有所减弱,原来依托城市群而形成空间分布密度高值区和次高值区的面状集聚形态范围明显缩小,呈现分离态势,但新疆、青海、甘肃、西藏等西部省份星级酒店集聚范围、强度有小幅度提升。2023年低星级酒店空间集聚效应相对于2010年明显减弱,原来东部、中部密度值在20个/万km2以上的带状集聚区分离成依托省会城市的点状集聚区;而高星级酒店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东部沿海省份空间分布密度值在5~20个/万km2范围内的区域连接成片,空间分布密度值在20个/万km2以上的高值集聚区除了京津冀、江浙沪以及珠三角地区的面状集聚区之外新增了以厦门、南昌、郑州、重庆、成都为中心的点状集聚区。

3 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探究3.1 影响因素确定与等级划分

中国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及演化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何建明[25]认为中国星级酒店业的发展取决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政治法律因素。梅林和韩蕾[18]构建了宏观力、生态力、内动力、消费力、中介力、外动力六大活力因子分析星级酒店的发展和分布规律。花立明[20]认为星级酒店的分布与旅游资源、城市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发展环境、游客消费水平和酒店内部发展条件相关联。刘嘉毅和赵磊[21]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酒店区位布局研究,选取了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外向程度、商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具体要素探究了中国五星级酒店区位布局影响机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探究了不同地区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影响机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将中国星级酒店影响因素概括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以及经济产业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12项具体统计指标探究星级酒店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自然环境因素方面,海拔高度(x1)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年平均气温(x2)、年平均降水量(x3)、自然灾害损失情况(x4)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社会政治因素方面,年末人口数(x5)、城区面积(x6)、客运总量(x7)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因数据缺失原因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所以将行政区划类型(x8)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3类。经济产业因素方面,地区生产总值GDP(x9)、居民消费水平(x10)、进出口总额(x11)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A级旅游景区数量(x12)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除行政区划类型(x8)之外,其余影响因素数据等级划分均采用自然断点分类方法划分为5个等级。利用ArcGIS 10.2在研究区域范围内创建50 km×50 km的矢量网格,全区共划分3 971个网格,根据网格中心点提取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数据值。

3.2 整体星级酒店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对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测,结果表明(表2):12个影响因子均对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表明星级酒店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政治以及经济产业因素的共同驱动,但各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存在差异,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以及人口规模影响较大,具体形成机制如图4所示。

表2 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r-rated hotels in China

3.2.1 自然环境因素

海拔高度(x1)q均值为0.59。地形地貌对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具有天然的制约作用,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适合进行生产、生活活动,而地形复杂、海拔较高的地区对人类活动限制较多,星级酒店运营既需要一定规模的建筑物载体,又需要稳定的客源市场,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着星级酒店的建设条件和可进入性。利用ArcGIS叠加、提取分析发现,海拔低于500 m的星级酒店数量占比约67%,海拔高度在501~1 000 m的星级酒店数量占比10%,海拔高度在1 001~1 500 m的星级酒店占比9%,海拔高度在1 501~2 000 m的星级酒店占比8%,海拔高度在2 001~3 000 m的星级酒店占比5%,海拔高度在3 000 m以上的星级酒店占比3%,由此可见,中国星级酒店的数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1 5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

年平均气温(x2)和年平均降水量(x3)q均值分别为0.45和0.42。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各种气候环境,舒适的气候环境不仅适合生活、生产活动,还能吸引游客前来度假游玩从而形成住宿需求,中国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以及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数量占比达78%。

自然灾害情况(x4)q均值为0.46。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容易受到限制,星级酒店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运营风险较大,星级酒店数量较少。

3.2.2 社会政治因素

人口规模(x5)q均值为0.61。地区人口数量决定着星级酒店本地客源市场规模,而星级酒店的运营和发展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2023年年末人口数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以及四川省,星级酒店数量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十、第六、第七。

城区面积(x6)q均值为0.49。城区面积反映城市空间发展规模,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发展规模越大,区域内能源、通信、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有利于星级酒店的运营和发展。2023年城区面积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山东省、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星级酒店数量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八、第一、第六和第二。

客运总量(x7)q均值为0.57。客运总量代表着地区的交通集散能力,一方面影响着星级酒店的通达性,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能力较强的地区旅客流量大,易形成住宿需求,进而影响星级酒店的发展和分布。2023年客运量排名前五的地区,星级酒店数量排名均在前十名以内。

行政区划类型(x8)q均值为0.07,说明省级行政区类型对星级酒店空间分布驱动作用不明显。

3.2.3 经济产业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x9)q均值为0.71。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接待业发展水平高,从而影响星级酒店的发展。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地区生产总值高的地区,星级酒店数量较多。

居民消费水平(x10)q均值为0.54。该指标反映了当地居民对星级酒店的购买能力,居民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生活水平较高,对高规格宴请的需求量较大,进而影响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等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星级酒店数量较多。

进出口总额(x11)q均值为0.61。该指标能够反映区域对外开放、交流程度,对外开放、交流程度高的地区,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较多,从而产生对星级酒店的消费需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进出口总额排名靠前的地区,星级酒店数量较多。

A级旅游景区数量(x12)q均值为0.54。A级旅游景区数量反映了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游客数量较多,住宿需求旺盛。山东省、浙江省、四川省等景区数量排名靠前的地区,星级酒店数量较多。

3.3 不同等级星级酒店影响因素分析

各影响因子对不同等级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解释力存在差异。从一级影响因子来看,对低星级酒店发展解释力排序依次为:经济产业因素(q=0.53)>自然环境因素(q=0.45)>社会政治因素(q=0.37);对高星级酒店发展解释力排序依次为:经济产业因素(q=0.64)>社会政治因素(q=0.48)>自然环境因素(q=0.43)。由此可见,经济产业因素是低、高星级酒店发展的共同主导因素,其次对于低星级酒店而言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从二级影响因子来看(图5),地区生产总值(x9)对于低星级和高星级酒店来说均属于核心影响因子,表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不同等级的星级酒店发展都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进出口总额(x11)对高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高,对外贸易的发展会产生较多的商务活动,例如培训会、行业峰会、商业论坛等,其对酒店接待服务规格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住宿功能之外还需提供宴会、餐饮、休闲娱乐等一系列高品质服务,推动了高星级酒店产生与发展。

4 结论与讨论4.1 结 论

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星级酒店在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状态。等级结构上,呈现出“橄榄型”的等级分配结构,一星级和五星级酒店数量相对较少,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酒店数量多。空间分布上,星级酒店数量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高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省际差异逐渐减小,广东省是星级酒店数量最多的省份。

2)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整体空间分布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明显,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空间发展的方向性更加模糊,空间分布结构类型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星级和低星级酒店在空间分布中心、范围、方向以及空间分布结构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3)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城市群分布高度契合,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核心-群聚型”空间分布格局,地域性特征明显。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密度的三大高值区。2010—2023年星级酒店整体上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均有所减弱,但高星级酒店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

4)自然环境、社会政治以及经济产业因素的耦合作用形成了星级酒店空间分异格局。具体来看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以及人口规模是影响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经济产业因素是低、高星级酒店发展的共同主导因素。对于低星级酒店而言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对低星级和高星级酒店解释力最强的具体影响因子。

4.2 讨 论

2010—2023年中国星级酒店呈现出低星级酒店数量大幅度减少,高星级酒店数量稳步上升的趋势,省际间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企业评星热情不高,评定标准不合时宜,消费者对星级酒店的品牌认可度降低,住宿市场竞争加剧。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星级酒店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行业组织共同协作。政府部门需制定与星级酒店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相关政策及标准文件,提高星级酒店评定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完善引导和监督机制,树立星级酒店品牌信誉。酒店企业应建立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注重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质量,同时还需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提升酒店员工和顾客对星级酒店的认同感。行业协会应发挥在政府和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科学统计、分析行业数据,对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应有效组织企业进行集中培训和研讨,交流发展经验,提升星级酒店服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星级数量空间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3年1期)2023-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3年8期)2023-06-29“星级联创”促进星光党建的创新实践中国煤炭工业(2023年1期)2023-06-17统一数量再比较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3年3期)2023-04-22唐DM 智联创享型世界汽车(2023年2期)2023-03-01大指挥官 2.0T四驱臻享版世界汽车(2023年2期)2023-03-01头发的数量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6期)2016-05-14光明《留学》诚信星级评选前30名好评机构上榜留学(2015年16期)2015-03-21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6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其它文章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利用LAMOST红团簇星探索银河系外盘屋脊结构分布PM2.5和PM10浓度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ZnCl2-LiCl改性淀粉生物炭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成德绵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特征研究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物理不同课型的课堂观察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