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外资药企在华面临“最坏的时代”<外资药企地区经理待遇>

外资药企在华面临“最坏的时代”

       在“专利悬崖”到来、中国政策缩紧等内忧外患中,外资药企纷纷调整在华策略,瘦身、转型、本土化,还有到基层去。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部分昂贵进口专利药通过国家谈判价格可降50%。这被视为外资药企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点——它们将可能从此滑向“最坏的时代”。

       5月,针对外资药企原研药的“价格谈判”有望公布结果。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部分昂贵进口专利药通过国家谈判价格可降50%。这被视为外资药企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点——它们将可能从此滑向“最坏的时代”。

       “我可以确信今后两到三年里,和本土的仿制药相比,我们原研药的价格面临很大的压力,你可以看到很大幅度的原研药降价,这不是容易管理的过程。”葛兰素史克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香港区处方药及疫苗业务总经理季海威对记者表示。

       曾经,外资药企在华被称为“躺着挣钱”。因政策倾斜、产品优势、资本推动以及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葛兰素史克、辉瑞,诺华,阿斯利康,拜耳,默沙东等跨国制药巨头,都将中国视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并获得了“黄金十年”的增长红利。

       业内普遍认为,在华20余家外资药企已占据中国医药市场半壁江山,剩下份额被6000余家中国本土药企瓜分。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中国药品市场报告》指出,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市场中,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以外资或者合资药企为主。

       2013年是分水岭。“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后,外资药企在华鼎盛时代终结。专利到期、政策缩紧、招标降价、药价谈判等内忧外患,逐渐将外资药企挤到了墙角。

       “有数据显示,2012-2016年,全球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全球最畅销的前20个处方药中有18个将要专利到期,这18个处方药每年全球销售额为1420亿美元。”一位外资药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医药业内普遍认为,外资原研药“专利悬崖”已经到来。

       在中国,国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即,政策扶持“国产”意图明确,外资药企的市场份额及定价区间都将受到显著冲击。再加上中国经济整体放缓,招标政策缩紧,对外资高价药打击猛烈,最新开展的针对外资药企降价幅度高达50%的药价谈判,更令外资药企在华经营压力显现。

       中国市场不比当年,但仍是外资药企的掘金地。2015年,在华市场销售份额排名前十的跨国巨头的表现都优于其全球水平,从年报数据来看,诺华、辉瑞、强生、拜耳和阿斯利康在华销售额增速都超过15%。

       外资药企正在中国寻求策略上的变革,以适应新形势。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强其专注度和比较优势;将眼光转向深耕基层市场,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除了合资企业,外资药企开始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通过销售渠道及生产代工的合力,力求实现双赢。

降价大势

       在中国,临床使用的60-70种专利药,以及150-160种专利过期但无仿制的独家药,大多属于外资药企产品。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告诉记者,他们的一项研究显示,创新药在中国最高零售限价,有三分之一高于国际公开价格。

       “中国进口药价格高的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强有力的仿制药能与进口原研药形成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低价。”上述外资药企负责人介绍。

       为降低药价,2015年底,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启动针对外资药企原研药的“价格谈判”,意图通过“带量采购”的方式,大幅下调外资药企原研药价格。目前,已经选取五个左右涉及癌症治疗及重大疾病治疗的专利药和进口药作为谈判试点。

        史录文认为,谈判定价最重要是落实带量采购、量价结合,“只要执行到位,大部分药品价格应该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降低药价的同时,中国政府向外资药企许以进入医保目录的“愿景”。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曾表示,专利药品谈判一旦取得成功,则考虑将其纳入相关药品报销目录,使药价得到降低。在全国推行大病保险之后,要对20多种疾病进一步给予补偿。

        进入医保目录,是外资药企求之不得的机会。葛兰素史克方面对记者透露,自己已位居“药价谈判”之列。

       季海威表示,希望通过降价提高药物可及性,并最终达成三赢:“一是病人可以通过低价格获得需要的药品;二是中国政府能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