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harmaceutics
课程代码
PHAR110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专业
学 分
4.00
学 时
72
主讲教师
张学农、曹青日、柯亨特
修订日期
2023.06
指定教材
方亮,药剂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是具体研究和论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及剂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本课程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药物剂型的特征;掌握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及质量控制方法。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理论研究、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1.1学习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
1.2 学习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2:
2.1学习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
2.2学习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课程目标3:
3.1 学习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
3.2 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课程目标4:
4.1 学习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学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
4.2 学习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1.1
第一章 绪论
毕业要求2
1.2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五章 微粒分散体系
第六章 流变学基础
毕业要求2
课程目标2
2.1
第七章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九章 注射剂
毕业要求2
2.2
第十章 粉体学基础
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
毕业要求2
课程目标3
3.1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
毕业要求2、3
3.2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
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
毕业要求2、3
课程目标4
4.1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八章 现代中药制剂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二十章 药品包装
毕业要求2、3
4.2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设计
毕业要求3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药物传递系统。
(2)熟悉药剂学的重要性;剂型的分类方法;辅料的作用;药典的作用;GLP与GCP及GMP;药剂学的分支和发展。
(3)了解学习药剂学的目的和意义;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和展望。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剂学、剂型和制剂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常用剂型的认识。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剂学的性质和剂型
药剂学的性质和重要性
药剂学的任务和分支学科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
剂型和制剂的命名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要说明药物、药品、剂型、制剂的概念。
(2)简要说明药物和剂型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1. 教学目标
(1)掌握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离子键的概念。
(2)传荷络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
(3)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离子键的概念。
(2)教学难点:离子交换作用。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类型
范德华力、氢键
传荷络合作用
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及制剂性质的影响
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第三节 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
第四节 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和影响
载药纳米粒与蛋白质结合对药物体内转运的影响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范德华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离子键的概念。
(2)简述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及制剂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1.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2)熟悉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介电常数及溶解度参数的概念。
(3)了解增溶与助溶及潜溶机制;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表征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增溶与助溶及潜溶机制。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溶解度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测定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增溶、助溶和潜溶
盐型和晶型的选择
固体分散体
包合物
纳米化
第三节 溶液的特性
药物溶液的渗透压、pH、pKa值、表面张力和黏度
第四节 溶出和释放
药物的溶出速度和释放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理化性质。
(2)熟悉表面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3)了解表面活性剂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生物学性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Krafft点、昙点、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概念。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表面现象和表面张力
一、液体铺展
二、润湿
三、吸附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定义和特点
二、种类
三、性质
四、应用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2)简述临界胶束浓度和影响临界胶团浓度的因素及测定方法。
(3)简述Krafft点、昙点、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概念。
第五章 微粒分散体系
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微粒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2)熟悉物理稳定性的各种理论。
(3)了解药物微粒分散系性质的测定方法;微粒分散系在制剂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2)教学难点:物理稳定性的各种理论。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应用与意义
第二节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动力学性质
二、光学性质
三、电学性质
第三节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基础知识
一、絮凝和反絮凝
二、DLVO理论
三、空间稳定理论
四、空缺稳定理论
五、微粒聚结动力学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微粒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点。
(2)简述Stokes定律,并说明沉降速度与粒径、黏度之间的关系。
(3)简述絮凝和反絮凝的概念。
第六章 流变学基础
1. 教学目标
(1)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
(2)熟悉弹性、黏性、黏弹性的特点及其模型;流变性质的测定方法。
(3)了解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流变学的基本概念;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
(2)教学难点:弹性、黏性、黏弹性的特点及其模型。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变形和流动
二、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
三、黏弹性
第二节 流体的基本性质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第三节 流变性测定方法
黏度和稠度
第四节 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
二、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对不同制剂制备方法的影响
三、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对生产工艺的影响
四、心理流变学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牛顿流体、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和胀性流体的特点。
(2)简述影响黏度的因素。
第七章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1. 教学目标
(1)掌握制药用水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要求、深层过滤于表面过滤的概念和过滤机制;物理灭菌方法、F值和F0值;洁净室的净化标准。影响空气过滤的因素。
(2)熟悉水的各种处理方法。注射用水的制备与设备;过滤机制与影响因素;D值、Z值、物理学F0值和生物学F0值;空气过滤机制,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3)了解用多效蒸馏水机制制备蒸馏水的流程、过滤器与过滤装置;化学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的概念与用途、洁净室设计、洁净室的空气净化系统。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制药用水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要求。
(2)教学难点:D值、Z值、物理学F0值和生物学F0值。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制药用水的制备
一、概述
二、制药用水的制备
第二节 液体过滤
一、概述
二、过滤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过滤器及过滤装置
四、过滤方式
第三节 灭菌与无菌操作
一、概述
二、物理灭菌法
三、化学灭菌法
四、无菌操作法
五、灭菌的验证
六、无菌检查法
第四节 医药洁净厂房空气净化
一、概述
二、洁净室空气净化的标准
三、空气净化技术
四、洁净室的设计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纯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有何区别?制备纯化水、注射用水的方法有哪些?
(2)过滤的机制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过滤?简述过滤器及其特点?
第八章 液体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添加剂;混悬剂的概念,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剂的概念组成种类;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液体制剂的分类,真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混悬剂、稳定剂的性质与稳定机制;乳化剂的选择原则;合剂、洗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潄剂、灌肠剂、涂剂的概念。
(3)了解真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乳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评价。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分类。
(2)教学难点:合剂、洗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潄剂、灌肠剂、涂剂的概念。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辅料
一、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二、液体制剂的常用附加剂
第三节 低分子溶液剂
一、溶液剂
二、芳香水剂
三、糖浆剂
四、醑剂
五、酊剂
六、甘油剂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一、概述
二、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三、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第五节 溶胶剂
一、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二、溶胶剂的制备
第六节 混悬剂
一、概述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五、评价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第七节 乳剂
一、概述
二、乳化剂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四、影响乳剂类型主要因素
五、乳剂的稳定性
六、乳剂的制备和质量评定
第八节 其他液体制剂(了解)
第九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储存(了解)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有哪些?
(2)按分散体系分类,液体制剂可分为哪几类?
(3)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包括哪些方面?
第九章 注射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注射剂常用的溶剂及附加剂;注射剂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典型品种的制备工艺;大容量注射液的概念,种类,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注射用无菌粉末制品的概念,制备方法。
(2)熟悉注射剂的容器及处理方法;灭菌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理论;输液。
(3)了解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及无菌生产工艺验证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教学难点:注射用无菌粉末制品的概念,制备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注射剂的概念与分类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与特点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注射剂的处方组成
一、原料药
二、溶剂
三、附加剂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一、制备工艺
二、水处理
三、容器与处理
四、药液的配置
五、过滤与灌封
六、灭菌与检漏
七、印字或贴签与包装
第四节 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注射剂举例
一、溶液型注射剂
二、混悬型注射剂
三、乳状液型注射剂
第六节 大容量注射液
一、概述
二、制备
三、质量评价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举例
第七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概述
二、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
三、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四、举例
第八节 注射剂无菌工艺验证
一、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
二、灭菌(无菌)生产工艺验证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及质量要求。
(2)简述热原的定义和性质及去除方法。
(3)简述冷冻干燥的原理及冷干法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工艺流程。
第十章 粉体学基础
1. 教学目标
(1)掌握粉体粒径的分类及不同粒径的表示方法,粉体密度的分类及测定方法,粉体流动性的表征方法。
(2)熟悉不同粉体粒径的测定表征方法,粉体形态的表征方法。
(3)了解粉体的黏附性,凝聚性及压缩成型性,粉体学性质对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性。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粉体粒径的分类及不同粒径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粉体的黏附性,凝聚性及压缩成型性。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径级粒径分布
二、粒子形态
三、粒子的比表面积
第三节 粉体的其他性质
一、粉体的密度,空隙率和流动性
二、粉体的充填性,吸湿性和润湿性
三、粉体的黏附与内聚
四、粉体的压缩性质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中位径,D50,D90和D10。
(2)简述粉体粒径的不同测定方法及适用范围。
(3)可采用哪些方法改善粉体的流动性?
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1. 教学目标
(1)掌握粉碎,混合、制粒与干燥的概念与目的。
(2)熟悉粉碎,混合、制粒与干燥的影响因素。
(3)了解粉碎,混合、制粒与干燥的常用设备。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粉碎,混合、制粒与干燥的概念与目的。
(2)教学难点:粉碎,混合、制粒与干燥的概念与目的。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粉碎与分级
第二节 混合与捏合
第三节 制粒
一、干法制粒及设备
二、湿法制粒及设备
第四节 干燥
一、概念
二、干燥原理及影响干燥的因素
三、干燥方法与技术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粉碎操作的目的。
(2)简述混合操作的影响因素。
(3)简述制粒的目的及制粒的机制。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固体制剂的概念和分类。
(2)熟悉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固体制剂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
一、概述
二、散剂的制备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
四、散剂实例
第三节 颗粒剂
一、概述
二、颗粒剂的制备
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四、颗粒剂实例
第四节 片剂
一、概念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三、片剂的制备
四、压片
五、片剂的包衣
六、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七、片剂的包装与储存
八、片剂实例
第五节 胶囊剂
一、概述
二、胶囊剂的制备
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四、胶囊剂实例
第六节 滴丸剂
一、概述
二、滴丸剂的基质
三、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与设备
四、滴丸剂的质量检查
五、滴丸剂举例
第七节 膜剂
一、概述
二、成膜材料
三、膜剂的制备
四、膜剂的质量检查
五、膜剂实例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固体制剂口服的吸收过程。
(2)简述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3)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2)熟悉药物金笔吸收的途径。皮肤递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制剂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2)教学难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皮吸收
一、皮肤的构造及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二、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三、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
第三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一、概述
二、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三、质量检查
第四节 凝胶剂
一、概念
二、水性凝胶基质
三、制备和质量检查
第五节 涂膜剂
一、概述
二、处方组成
三、制备和质量检查
第六节 贴膏剂
一、凝胶膏剂
二、橡胶膏剂
第七节 贴剂
一、选择药物的原则
二、贴剂的种类
三、贴剂的辅助材料
四、贴剂的生产工艺
五、贴剂的质量控制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2)简述影响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
(3)简述乳膏剂的类型和应用。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
1. 教学目标
(1)掌握气雾剂的定义、组成、制备及质量评价;喷雾剂和粉雾剂的定义、组成和质量评价;栓剂的常用基质、栓剂的置换价、栓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滴眼剂、眼膏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2)熟悉药物的肺部吸收机制及特点;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眼部吸收途径及特点;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药物的鼻腔吸收特点和鼻黏膜递药系统的质量评价;药物的口腔粘膜吸收途径及特点。
(3)了解影响药物肺部沉积和肺部吸收的因素;喷雾剂和粉雾剂的给药装置;眼部的生理结构及提高药物眼黏膜吸收的策略;影响药物经鼻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口腔粘膜吸收的因素;阴道吸收途径及影响药物阴道粘膜吸收的因素。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雾剂的定义、组成、制备及质量评价。
(2)教学难点:药物的肺部吸收机制及特点;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肺黏膜递药
一、肺部的生理结构
二、药物的肺部吸收机制及特点
三、影响药物肺部沉积的因素
四、影响药物肺部吸收的因素
五、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
六、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
第二节 直肠黏膜递药
一、直肠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
二、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
三、栓剂
第三节 眼黏膜递药
一、眼部的生理结构
二、药物的眼部吸收途径及特点
三、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四、常用的眼用制剂
第四节 口腔黏膜递药
一、口腔粘膜的生理结构
二、药物的口腔粘膜吸收途径及特点
三、影响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
四、口腔粘膜常用剂型
五、质量评价
第五节 鼻粘膜递药
一、鼻腔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
二、药物的鼻腔吸收特点
三、影响药物鼻腔吸收的因素
四、常用的鼻腔粘膜给药剂型及质量要求
五、质量评价
第六节 阴道黏膜递药(了解)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药物肺部吸收的特点及途径。
(2)简述药物的直肠黏膜吸收途径。
(3)简述喷雾剂和雾化剂的特点。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概念与释药原理;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这张图的概念、结构特点,性质和常用材料;植入剂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熟悉缓控释制剂和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类型、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微囊、微球、药物晶体纳米粒、载药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植入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体内外相关性;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制备;影响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粒径的因素及纳米粒的修饰;脂质体的功能特点与作用机制;植入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
(2)教学难点:微囊、微球、药物晶体纳米粒、载药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服缓控释制剂
一、缓控释原理
二、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三、缓控释制剂简介
四、质量评价
第三节 口服择时和定位制剂
一、概述
二、择时与定位释放原理
三、择时与定位递送系统简介
第四节 注射用缓控释制剂
一、微囊与微球
二、纳米粒与脂质体
三、植入剂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通过控制溶出达成缓控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4)简述脂质体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熟悉靶向制剂的质量要求,靶向性评价方法。
(3)了解活体成像技术。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教学难点:靶向制剂的质量要求,靶向性评价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靶向制剂的发展历程
二、靶向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 被动靶向递药原理
一、循环系统基本生理
二、影响因素
三、隐形化原理。
第三节 主动靶向制剂
一、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制剂
二、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制剂
第四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一、磁性靶向制剂。
二、栓塞靶向制剂
三、热敏靶向制剂
四、pH敏感靶向制剂
第五节 靶向制剂的评价
一、体内分布
二、评价指标
第六节 活体成像技术简介
一、可见光成像
二、核素成像
三、磁共振成像
四、超声成像
五、CT成像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EPR效应至今尚未在人体得到验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纳米粒体内长循环的机制,除了PEG化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材料修饰纳米粒,以达成长循环?
(3)讲述主动靶向的策略是数目前尚未有主动靶向制剂上市的原因。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点;蛋白多肽类药物,液体和固体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
(2)熟悉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及其不稳定性的表现;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
(3)了解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寡核苷酸及基因的药物的输送。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点;蛋白多肽类药物,液体和固体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
(2)教学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点;蛋白多肽类药物,液体和固体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
一、生物技术药物
二、生物药物开发的近况及挑战
第二节 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
一、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生产
二、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三、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
四、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及其稳定化方法
五、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递送
第三节 寡核苷酸及基因类药物制剂
一、寡核苷酸及基因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寡核苷酸及基因类药物的递送载体设计
第四节 疫苗制剂
一、疫苗的分类和递送
第五节 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请简述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分子之间的区别,并描述蛋白质的构象结构。
(2)为什么蛋白类药物需要在制剂中保持正确的折叠构象,维持蛋白质构象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力包括哪些?
(3)列举一些影响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分子物理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的因素。
第十八章 现代中药制剂
1. 教学目标
(1)掌握浸出方法和浸出机制,常用浸出制剂的类型和概念。
(2)熟悉浸出工艺和设备,浸出的影响因素,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浸出液的蒸发和干燥,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设备和质量要求。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浸出方法和浸出机制,常用浸出制剂的类型和概念。
(2)教学难点:浸出工艺和设备,浸出的影响因素,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制剂的概念
二、中药制剂的特点
三、中药剂型改革
第二节 单元操作
一、药材的预处理
二、浸提
三、分离与纯化
四、浓缩与干燥
第三节 常用中药制剂
一、口服溶液剂
二、锭剂
三、煎膏剂
四、酒剂与酊剂
五、浸膏剂与流浸膏剂
六、中药丸剂
七、中药片剂
八、中药胶囊剂
九、中药注射剂
十、其他中药成分制剂
第四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一、药材的质量控制
二、制法规范
三、理化标准
四、卫生学标准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中药制剂的特点。
(2)简述浸提过程及影响因素。
(3)讲述CO2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及特点。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2)熟悉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实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要求;化学动力学基础。
(3)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影响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一、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第三节 药物与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化方法
二、药物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化方法
第四节 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
一、稳定性研究设计的考虑要素
二、稳定性研究的实验方法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2)简述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3)影响因素实验包括哪些项目?
第二十章 药品包装
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包材的概念、分类;常用的药包材类别;制剂包装的选择原则。
(2)熟悉玻璃和塑料包装材料。
(3)了解药品包装材料的设计;药品包装材料的相关法规。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包材的概念、分类。
(2)教学难点:常用的药包材类别;制剂包装的选择原则。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品包装材料的概念
二、药品包装材料的分类
三、药品包装的作用
四、药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要求
第二节 药品包装材料的类型及包装设计
一、药品包装材料的分类
二、常用的药品包装材料
三、药品包装设计
第三节 药品包装材料相关法规
一、药包材标准
二、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
第四节 制剂包装设计
一、固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二、液体制剂
三、单剂量包装
四、儿童安全包装
五、老人易开包装
六、防篡改包装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药品包装的作用。
(2)简述玻璃包装容器的一般特点。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设计
1.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制剂的处方前研究内容,药物和辅料的配伍及其相容性,药物制剂设计的主要内容。
(2)熟悉药物制剂的设计基础。
(3)了解QbD在制剂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药物制剂的处方前研究内容,药物和辅料的配伍及其相容性。
(2)教学难点:QbD在制剂设计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制剂设计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制剂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二、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
三、影响制剂设计的其他因素
四、质量源于设计
第三节 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
一、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二、药物理化性质测定
三、原料药的固态性质
四、药物稳定性和辅料配伍研究
五、处方前生物药剂学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制剂处方和工艺设计及优化
一、药物制剂处方设计
二、优化法
4.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1)简述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2)简述QbD理念在药物制剂设计中的应用。
(3)简述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的内容。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1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4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2
第五章
微粒分散体系
2
第六章
流变学基础
2
第七章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2
第八章
液体制剂
6
第九章
注射剂
6
第十章
粉体学基础
4
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2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
8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
6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
6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
6
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
4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2
第十八章
现代药物制剂
2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第二十章
药品包装
2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设计
2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1
3月4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药剂学、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
3月5日
第三章 药物的溶解与溶出及释放(一)
溶解度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2
3月11日
第三章 药物的溶解与溶出及释放(二)
溶液的特性、溶出和释放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2
3月12日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表面现象和表面张力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3
3月18日
第五章 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絮凝和反絮凝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3
3月19日
第六章 流变学基础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流变学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4
3月25日
第七章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制药用水、灭菌、空气净化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4
3月26日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1节-第4节)
辅料、溶液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5
4月1日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5节-第6节)
溶胶剂、混悬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6
4月8日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7节-第9节)
乳剂、其他液体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6
4月9日
第九章 注射剂
(第1节-第2节)
注射剂的概念和分类、注射剂的处方组成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7
4月15日
第九章注射剂(第3节-第5节)
注射剂的制备、质量控制、举例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7
4月16日
第九章 注射剂(第6节-第8节)
大容量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剂无菌工艺验证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8
4月22日
第十章 粉体学基础(第1节-第2节)
概述、基本性质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8
4月23日
第十章 粉体学基础(第3节)
粉体的其他性质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9
4月29日
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固体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0
5月6日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第1节-第3节)
概述、散剂、颗粒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0
5月7日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第4节)
片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1
5月13日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第4节)
片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1
5月14日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第5节-第7节)
胶囊剂、滴丸剂、膜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2
5月20日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一)
药物经皮吸收、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2
5月21日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二)
凝胶剂、涂膜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3
5月27日
第十三章 皮肤递药制剂(三)
贴膏剂、贴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3
5月28日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一)
肺黏膜递药、直肠黏膜递药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4
6月2日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二)
眼黏膜递药、口腔黏膜递药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4
6月3日
第十四章 黏膜递药系统(三)
鼻黏膜递药、阴道黏膜递药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4
6月4日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一)
口服缓控释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5
6月9日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二)
口服择时和定位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5
6月10日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三)
注射用缓控释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5
6月11日
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一)
被动靶向递药原理、主动靶向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6
6月16日
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二)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靶向制剂的评价、活体成像技术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6
6月17日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生物技术、蛋白、多肽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6
6月18日
第十八章 现代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7
6月23日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稳定性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7
6月24日
第二十章 药品包装
包装材料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17
6月25日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设计
制剂设计
2
教材课后思考题;要求书写工整,答题完整,内容准确。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方亮. 药剂学. 第8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崔福德.药剂学.第7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王玉蓉,田景振. 物理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方亮,龙晓英. 药物剂型与递药系统[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药剂学的相关知识。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围绕“药剂学的重要性”、“制剂的作用”、“剂型的作用”、“固体制剂”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药物剂型、药典、药品标准、药物递药系统、药用辅料、GMP,药物相互作用、溶出速度和溶解度、增加溶解度的技术、表面活性剂分类和作用、微粒分散体系的特点、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和区别、其它相关内容
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液体制剂相关概念、液体制剂的制备及评价,多相液体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粒径的表示方法、粉体学的性质,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制粒方法、辅料种类、压片过程中存在问题,胶囊剂的组成和分类,固体制剂的制备及评价,其它相关内容
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皮肤和黏膜给药系统的特点、半固体制剂的概念、半固体制剂的辅料、半固体制剂的制备及评价,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的概念、分类、材料、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及其相关内容
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生物技术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相关概念及特点,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条件,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10%(考勤、提问、作业);
期中考试:30%(闭卷);
期末考试:60%(闭卷)。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1
2%
6%
12%
分目标达成度=(0.1x平时分目标成绩+0.3x期中分目标成绩+0.6x期末分目标成绩)/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2
3%
9%
18%
课程目标3
3%
9%
18%
课程目标4
2%
6%
12%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1
完全掌握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较好掌握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 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掌握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 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较差掌握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 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不能掌握药物剂型、药典及药品标准,GMP等概念,明确药剂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 掌握药物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相关知识,药物的溶出、溶解的概念及增加溶解度的技术(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及作用,微粒分散体系和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课程
目标2
完全掌握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较好掌握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基本掌握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较差掌握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不能掌握液体制剂操作单元,不同种类液体制剂和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粉体学基础及固体制剂的操作单元,不同种类固体制剂概念、相关辅料、制备工艺、处方设计、质量评价等内容。
课程
目标3
完全掌握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较好掌握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基本掌握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较差掌握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不能掌握皮肤递药系统的吸收途径,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及贴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不同黏膜递药系统的特点、给药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及质量评价;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类型及处方设计、体内及体外评价,微囊、微球、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特点。
课程
目标4
完全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较好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基本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较差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
不能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现代中药制剂的概念、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药品包装的概念、分类、作用、材料及药物包材相容性内容,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