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已有57处遗产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目最多的城市,总计七处,游玩北京,一定不能错过!
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运河泱泱,生生不息。大运河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华文明同频共振。一起踏上北京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感受千年运河之美吧!
大运河
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延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大运河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北京市列入遗产名录的河道有西城区境内通惠河北京旧城段——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东城区境内通惠河北京旧城段——玉河故道(西起万宁桥,东至东不压桥,长约0.5 公里)和通州区境内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长约5 公里),遗产点有西城区境内澄清上闸(万宁桥)、东城区境内澄清中闸(东不压桥),是北京市重要的开放城市景观。
悠悠古河,流淌千年,“活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在呈现形式上,大运河文化带以大运河北京段的一河两岸为基础,串联运河相关水工设施、漕运遗迹仓储建筑、水源湖泊、沿线城镇村落,并且穿城而过,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七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呈现为将运河串珠成线的独特样态。
如今,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提速,由北向南,白浮泉遗址、万寿寺、郭守敬纪念馆、万宁桥、通惠河玉河遗址、燃灯塔、大光楼、大运河森林公园……一颗颗明珠焕然一新。行走在大运河北京段,透过那一处处古迹,运河往事、运河的保护状况一一呈现在眼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漫游指南
白浮泉遗址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位于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神山泉。白浮泉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现并利用,引白浮泉水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白浮堰建成。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解决了元代大都城(今北京)漕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白浮泉是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的源头,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以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为基调,串联长流惠泽、龙泉漱玉、山水清音等景观节点,与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间布局,打造白浮瓮山河文化景观带,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保护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资源。
“大运河源头遗址历史文化展”分为“大都初兴觅水源”“龙泉北导济漕运”“通惠舟楫壮帝都”3个主展厅,深度还原了郭守敬“白浮引水”工程等场景,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充分讲述了“运河源头”的故事。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南、紫竹桥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这里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万寿寺是长河两岸现存建筑制度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皇家寺院。院内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寺院的主体建筑集中于中路,共七进院落;西路为清皇家行宫;东路为僧侣生活区。
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积水潭北岸的汇通祠内。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代在德胜门西设置了水关,并在此地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积水潭,岛上建有镇水观音庵。清代,乾隆皇帝下诏疏通河道,重修镇水观音庵,并赐名汇通祠。纪念馆于1988年建成并对社会开放,为北京市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
纪念馆基本陈列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通过四个主题展厅系统介绍郭守敬一生的功绩及其对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贡献。
万宁桥
万宁桥,单孔石拱,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坐落于今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西邻什刹海前海,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
桥下原有水闸,为澄清上闸,现遗迹尚存。桥边还有“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标志。万宁桥作为北京中轴线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是古都北京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地标。
通惠河玉河遗址
玉河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惠河城内河段,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由郭守敬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建完毕。自元代开凿作漕运功能,至明清时期成为景观河。因为这条河水源自玉泉山,因此称为玉河,是北京皇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玉河遗址段起自什刹海东岸,向东经万宁桥澄清上闸,至东不压桥澄清中闸,南至东板桥,东折至北河沿大街澄清下闸。通惠河玉河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古河道遗址,曾作为大运河千里漕运的最后一段在胡同中蜿蜒,也被人们称为“胡同里的运河”。
通州燃灯塔
燃灯塔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北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燃灯塔及其东南侧的三座庙宇,一起构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承载地。
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在运河北起点旁矗立了1400余年,时至今日,它依然以其标志性的身影,与通州古城、三教庙、运河码头等古迹共同昭示着通州的历史。
大光楼
“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这是清代诗人陈豫朋《名坝大光楼行》中的诗句,形象描述了通州大光楼的巍峨壮丽,以及河道交汇、水面广阔的景象。京杭大运河岸边有许多楼阁,但大光楼因毗邻京师,又被人们誉为“大运河边第一楼”。
大光楼位于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西岸,重檐叠角、雕梁画栋,又有“潞河第一观”之称,是三千四百里大运河的最北端,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南北添建平台各三间。
大运河森林公园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通州区北运河通州新城城市段,为国家4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宽600-800米,总面积368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9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5%。
在“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下,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是通州特有的、北京市唯一的一所运河生态天然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