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 这一调整以及后续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每个纳税人的实际税负。 本文将围绕5000元起征点,结合最新的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为您提供详细的解读和申报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个税政策。
一、5000元起征点详解
5000元起征点,指的是每个纳税人每月收入中,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部分。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从收入总额中扣除这5000元。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减轻税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1.1 适用范围
5000元起征点适用于以下所得项目: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注意: 其他所得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不适用5000元起征点,按照其他税收规定执行。
二、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综合所得)
了解个税税率表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以下是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 45% 181,920说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每月收入 - 5000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 12 应纳税额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在5000元起征点的基础上,国家还推出了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以下是各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详细说明:
3.1 子女教育
纳税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可以选择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选择由父母双方分别扣除,各扣除500元。 但不得重复扣除。
3.2 继续教育
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3 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的首套住房支付的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婚后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分别扣除,各扣除50%。 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4 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 除上述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每月1100元 其他城市,每月800元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
3.5 赡养老人
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的父母的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得超过1000元。 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于约定分摊。3.6 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超过15000元的部分,可以在每年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部分才能扣除。
四、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个人所得税APP: 这是最常用的申报方式,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个人所得税”APP,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申报和缴税。 网页端申报: 可以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进行申报。4.1 申报时间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时间为每月1号至15号(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在单位代扣代缴,单位会在申报期内完成申报。 如果需要自行申报,务必在申报期内完成。
4.2 申报资料
申报时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身份证件 银行卡信息 子女教育相关证明(如学生证、入学通知书等) 继续教育相关证明(如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住房贷款合同或租房合同 赡养老人相关证明(如户口本、赡养协议等) 大病医疗费用相关凭证(医疗发票、医保报销单据等)五、常见问题解答
5.1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您的月收入扣除5000元起征点和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后,仍然高于零,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5.2 如果我同时符合多项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如何申报?您可以同时申报多项专项附加扣除,按照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5.3 我忘记申报专项附加扣除,可以补报吗?可以补报。您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汇算清缴时,补报未申报的专项附加扣除。
5.4 如果我的收入波动较大,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按年计算的,您需要在次年进行汇算清缴,根据全年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整。
5.5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应该如何处理?您需要及时更新个人所得税APP中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六、总结
理解5000元起征点及各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个税知识,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减轻税负,提高生活品质。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人员。